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的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的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分析需要较为完整和全面,通过评价体系总目标层要素的逐层分解整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增强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因而,在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按照科学性、目的性、合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等原则确定备选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的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复杂系统,其指标体系是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评价指标设计需要把握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创新驿站管理者提供科学判断的依据。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评价效果,而在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研究中,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关键,除符合统计学基本规范外,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相对完备性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各指标具有一定科学内涵,指标概念明确,所选的指标既能客观反映创新驿站区域环境发展各方面状况,又能反映各区域环境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分析需要较为完整和全面,通过评价体系总目标层要素的逐层分解整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增强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2.评价指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不同评价指标反映发展环境不同侧面和内容,同时也体现出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的不同特征。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的选取需要考虑指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效避免指标之间的替代性,严格区分主次,对指标进行合理取舍,突出反映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本质特征。

3.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可行性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所涉及的时间尺度、空间范围、计算方法和口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并且易于获取,便于操作,简化数据统计处理工作难度,从而依据创新驿站发展评价指标反映创新驿站环境发展全貌。

4.综合评价指标与分项评价指标相结合

各环境要素指标分项评价通过加总后得到的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任何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都需要依托于具体各分项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要素指标的适宜性以及分项指标结果分析的合理性。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需要将具有特定优势的分项指标与总体综合评价排序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反映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的特点和趋势。

(二)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内容

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是评价内容载体和表现形式,遵循以上原则,在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创新驿站研究领域相关专家调查,选取7大类共计28个指标反映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发展环境水平,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图7-1所示。

图7-1 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www.xing528.com)

(三)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预测法,是用于技术预测的一种方法[23]。它于20世纪50年代Rand Corporation由Dallkey和Helmer首创[24],通过领域内专家们对研究目标和内容多轮、独立、匿名评价,反复征询,最终达成共识[25]。最早用于国防政策的制定,随着方法得到广泛认可,继而用于环境、工业等各领域研究中[26]。近年来,更加广泛地用于政府绩效评估[27]教育管理[28]、风险管理[29]以及社会科学研究[30]等各个研究领域。

因而,在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按照科学性、目的性、合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等原则确定备选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采用经验选择法,选择高等院校长期从事创新驿站研究领域专家5人,科技厅、创新驿站站点管理人员5人,共计10位咨询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全部为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专家男女比例为1∶1,制定专家咨询表(见附件Ⅴ和附件Ⅵ),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从专家积极系数看,两轮专家咨询表全部回收,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第一轮专家咨询请专家根据创新驿站相关研究背景,对初拟的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咨询表的二级指标权重进行独立判断。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束后,分析整理相关咨询结果,并进行充分讨论,依照各专家打分情况修改和调整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进一步筛选和修改后,进而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同时将第一轮专家咨询统计结果反馈给各专家,得到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咨询结果用SPSS19.0 for Windows和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根据专家对指标的评分,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专家意见协调系数(见表7-1),从而对指标进行筛选。

表7-1 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发展环境评价专家咨询结果

利用专家咨询评分数据,运用SPSS 19.0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得到第2轮指标评分变异系数小于0.25,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小幅度波动表明专家意见较为集中。进而,运用SPSS 19.0计算28个指标的Kendall's W值和卡方(Chi-Square)值,渐进显著性P值,用于表示专家评分结果一致性明显程度,P值小于0.001时为极显著,P值小于0.01时很显著,P值小于0.05时为显著。两轮后P值(Asymp.Sig.)为0.000<0.05,表示专家的意见相当协调,进而进行显著性检验,x2=k(N-1)W。其中,x2卡方检验值,k咨询专家人数,N为指标数,W为Kendall和谐系数,将W代入式中计算自由度为N-1时,x2的显著水平。x2达到显著水平,则Kendall值达到显著水平。专家咨询的最终评价结果合理可取(见表7-2)。

表7-2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在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构成要素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遵循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可测量性原则,并就评价指标构成要素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后,获得基本认同,进而初步构建有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表7-3 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权重系数表征了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影响程度,是对目标值起权衡作用的数值,权重系数越大,指标越重要,其对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影响程度越大。根据德尔菲法中咨询专家对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各指标重要性评分均值,确定各指标权重。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中二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乘积法,综合考虑次级指标和高层次指标在各层次和所有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分配,权重分配结果见表7-4。

表7-4 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