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与挑战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与挑战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nternet的出现为人类交换信息,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生产的发展,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我国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信息化社会,人们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信息化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与挑战

1.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通信、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电子(3C——Communications,Computers,Consumer Electronics)的结合,信息高速公路或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建设,构成了人类生存的信息环境,即信息空间(Cyberspace)。这个虚拟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信息化社会。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通信、广播、影视、出版等正在从模拟到数字,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人工、机械化到智能化,从局部联网到全球通信网。Internet的出现为人类交换信息,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生产的发展,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预计到2025年,所有的信息传输都将数字化,灵巧的个人终端将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个人终端将通过几十米至几千米的无线信道与光纤等骨干网连通,通向世界。

1993年9月,美国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的出版为标志启动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GII)计划,该行动计划明确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发展高等级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保持美国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领先地位,使美国公民享用广泛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服务。

1994年3月,在由国际电讯联盟(ITU)主持召开的首届世界电讯发展会议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号召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目前,美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美国网络数据监测公司ComScore发布的2006年6月份全球互联网用户活跃性报告显示,全球上网人数达到7.13亿,其中21%的用户来自美国,11%来自中国,还有7%的用户来自日本。美国所有州和主要地方政府的机构、重要媒体、各个产业部门的主要企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均已连接互联网。

在由互联网驱动的全球电子商务活动中,目前美国的交易额居世界第一位。此外,北美地区的加拿大,欧洲的爱尔兰、瑞典、丹麦、英国德国,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都很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我国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首次把信息化与其他“四化”并列。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2009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从2010年至2050年,我国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总目标是:抓住信息技术跃变的机遇,提升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国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绝大多数中国人成为信息用户,信息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社会信息化总体上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总的任务是要构建“惠及全民、以用户为中心、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Universal,User-oriented,Ubiquitous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s,U-INS)”。

由此可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会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信息系统来处理各种数据,无论是学校的学籍管理、图书管理,还是银行的账户管理、信用卡管理等,无不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安全保障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子商务会更加普及。因此,信息系统的一次故障或事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特别是对于金融电力关键信息系统而言,信息安全就更加重要。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为6.1%,网民规模增长减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升的同时,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同时指出微博“领跑”网络应用,电子商务进入平稳上升期。网络安全诚信问题比较严峻,互联网安全需加强。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成熟成长期,同时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2.信息化社会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经济是其主要经济形态,信息资源变成重要经济资源,信息、知识和智力决定发展力量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人们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1)信息过量,难以消化

美国《纽约时报》由20世纪60年代的10~20版扩张至现在的100~200版,最高曾达1572版;而人均日阅报时间通常为30~45分钟,只能浏览一份24版的报纸。现在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其他报纸,其版面基本都在几十版以上,普通人一天完整地读一份报纸都很难,更不用说“博览群报”了。网络上的信息就更多了,即时更新,新闻不断,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究其原因,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数据生产、传输能力>>数据分析能力(www.xing528.com)

一方面人们被数据“淹没”,另一方面人们却“饥饿”于知识。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信息化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2)信息真假,难以辨识

在Internet普及的今天,人们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博客、微博、BBS、即时通信系统(QQ和MSN等)都成为人们发布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假成为一个难题。

(3)信息的表示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表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成为信息的主要表示方式。信息表示不一致,增加了统一处理信息的难度。

(4)信息系统的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科研项目申报系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信息系统的质量难以保证,信息系统故障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5)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随着网络拓扑结构和应用复杂度的增加,现有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针对信息系统的攻击屡有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何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的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和信息系统故障:

1)2007年8月11日,由于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的海关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约6000名乘客滞留机场长达6小时。

2)2011以来,一些网银用户频频遭遇“钓鱼”,被窃取账户资金,产生动辄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损失,据了解,多家银行为防范用户资金风险,已经下调了网银转账限额,此外,除了下调转账额度,部分银行的网银使用也多了很多防范措施,如通过与手机绑定、手机短信验证码来确保账户的安全;还有动态密码、静态密码等。

因此,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如何安全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