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广生物制品,提质有机蔬菜产业

推广生物制品,提质有机蔬菜产业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是改善和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各项指标符合有机产品监测指标。

推广生物制品,提质有机蔬菜产业

·张建宇·

作者简介:郫都区农林局退休干部,现任郫都区老科协“三农工委”主任。该文发表于2016年《成都市老科协科技年会论文集》。

人们常常认为:有机蔬菜的种植就是不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广泛使用畜禽粪便或者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复合肥料,以及农业废弃物等。行业者认为:只要使用有机肥料或生物肥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有机蔬菜,忽略了有机蔬菜对环境条件与生产资料的要求。作者认为以上只是种植的方法和手段而已。按此条件与生产资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完全的有机蔬菜,而只是无公害蔬菜或者绿色蔬菜向有机蔬菜发展的过渡。作者一直工作在农业一线,结合自己长期实践,尤其是针对郫县有机蔬菜发展过程和出现的误区,提出自己的体会见解和建言,供县领导及相关部门和同行参考。

一、有机蔬菜的科学定义

有机蔬菜也叫“生态蔬菜”,尽管国外确切定义很难统一,但内涵和功能基本相同。其内涵是指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生产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养殖业的平衡,并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主要特点:一是禁止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中氮、钾的含量;二是强化生态平衡,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三是倡导畜禽粪便及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面源污染;四是提倡物种多样化,改良生态环境。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在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并通过独立的有机产品认证和使用有机产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称为有机产品(包括蔬菜)。

二、郫县有机蔬菜的发展趋势

郫县位于成都市上风上水处,又是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是发展有机蔬菜的首选地。特别是近些年来,唐元镇万亩韭黄基地、唐昌镇战旗村万亩蔬菜基地、青春村万亩蔬菜基地、安德镇万亩蔬菜基地相继出现,县农业和林业局又在规划郫县十万亩有机蔬菜基地,预示着郫县蔬菜由无公害食品向绿色食品和有机蔬菜食品快速发展,恰逢郫县现代农业高速发展最佳良机。

然而发展也面临问题:一是土壤培育能力和水平弱,由于过度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超标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有机质减退、偏酸,一定程度存在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残质;二是使用的畜禽粪便导致土壤存在抗生素残毒;三是面源污染控制不力,特别是浇灌水质,导致土壤二次或多次重受污染;四是现代农业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传统生产方式难受制约;五是由于有机蔬菜生产成本高,往往质优价不优,受市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的冲击,导致有机蔬菜产业严重亏损。

三、微生物制品是有机蔬菜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

为了加快郫县有机蔬菜的发展步伐,应克服当前面临的难点,推进执行国家对有机蔬菜颁发的标准,建立对土壤培育、水源质量、空气等的生产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建议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品,作者经过长期试验、多次重复试验得出:微生物制品是有机农业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也包括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应用,本文重点评论微生物制品在有机蔬菜中的使用。

(一)微生物制品作为有机蔬菜生产资料的理由

首先特别强调:作者提出的微生物是指有益微生物的制品。据资料查证:越优良的土壤结构中含有微生物菌体越多,充分说明土壤培育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微生物菌体含量,而有机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除与光、地面环境的温度和酸碱度有关外,与土壤培肥能力和水平结构密切相关。当前,出现的土壤问题,就是农药残留、激素残值、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土壤酸碱失衡,而这些问题又导致土壤中微生物菌体严重减少。因此,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品能够增加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含量,氧化和降解残留物质,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功能。

(二)微生物制品作为有机蔬菜生产资料的功能

作者历时13年亲自实践,如在郫县花园镇麻柳村郑怀德、郑阳根家试验水稻;在郫县红光镇独柏村曾汝德家试验莲花白、唐章定家试验西红柿;在原新胜镇天生村易泽兴家试验茄子、杨艳国家试验生姜;2014年又在新民场镇云桥村王志军家试验大、小海椒,黄瓜,茄子,豇豆,都收到明显效果。深刻体会其功能是:一是改善有机蔬菜生长环境,抑制种植田块各种有害病虫的滋生,切断感染传播途径。具体表现在种植田块少有蚊蝇侵害作物;降低环境氨氮和有机成分变质的臭薰气,净化环境空气。二是改善种植肥料品质,由于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庄园种植肥料,绝大部分来自各大中型养殖企业,所以种植肥料必须要经过生物制品发酵。改善和提高肥料品质,通过生物制品发酵,既能分解和转化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添加剂及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又能氧化和降解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成分,增强畜禽粪便有机肥料的作用。三是改善有机蔬菜种植条件,生物制剂参与有机蔬菜整个生产过程,即种植前期土壤经过生物制品稀释液浸灌消毒,中期定根水和浇灌水,后期叶面喷施补给水,严格控制了土壤中病虫害菌落的滋生,氧化和降解土壤中重金属成分,激活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增强土壤有机质作用。四是改善和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各项指标符合有机产品监测指标。

(三)生物制品作为有机蔬菜生产资料的优势

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生物制品的优势表现是:一是缩短土壤有效成分恢复期,按照业务部门要求,在停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促进素的情形下,土壤恢复期为3~5年,而使用生物制品,只需要2年时间即可。二是合理投入生产成本,每一季简易大棚建造费用5 000元/亩,使用时间2年,每年种植2季,2年4季,亩平投入资金1 250元;地膜投资费用300元/亩,使用时间1年,每季亩平投入资金150元;生物制剂投入资金300元/(亩·季);畜禽粪便购置800元/吨(含运输和袋装费用),每季使用500千克即可,投入400元/亩,第二季以后投入300元/亩。同时,生物制品需要量也随之减少。三是株型整齐,菌架均匀;根系洁白无锈斑,茎秆齐整无病斑,叶面深绿无黄叶、无孔叶,瓜果干净无印迹;成熟期一致。四是品质优良,接受多家机构监测,多次送产品到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接受监测均达标,蔬菜叶、瓜果可直接生吃、无异味;熟吃维持原汁原味,汤汁回味无穷,消费者反馈与市场购买菜就是不一样,甚至认为价高购好菜值得。(www.xing528.com)

四、笔者实践的生物制品

目前省内市场出现的生物制品有20余种,其功能和作用单一,大部分都属好氧性的生物制品,厌氧性的生物制品甚少,而好氧性与厌氧性能共生、共存的生物制品更是少之又少。笔者坚持连续试验,坚持应用,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多次重复实践,结果较为满意的产品是成都能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GM微生物制剂,GM是Green Microorganisms,即绿色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

GM微生物制剂是成都能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汇集国内、省内科研院校著名生物学专家采用生物多菌类群落复合,多学科领域结合,多层次重复研究,尤其是攻克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和实现有氧条件与无氧条件共生共存两大技术难关培养出来的生物制品。同时,GM微生物通过制剂与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有机交融,对改善环境,改善种养殖条件,使动植物产品的品质达到绿色及有机食品标准,具有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多元化功能和潜力,是生物工程综合性最强的新创造。按照国家科委专家验收产品评估意见:GM微生物制剂的高层次复合培养在技术上填补了我国生物技术空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五、具体操作技术

(1)用于土壤消毒,即种植田块整理成厢后,用8‰的GM制剂和GM辅助剂搅匀兑水,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浸厢,盖地膜密闭,5至7天后移栽菜苗。

(2)用于移栽菜苗施定根水,用5‰的GM制剂和GM辅助剂搅匀兑水,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浸窝。

(3)用于浇灌补水,这主要取决于田块湿度,需要补水就按3‰的GM制剂和GM辅助剂搅匀兑水,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浸窝;如果湿度适宜或过湿就无补水的必要。

(4)用于叶面喷施补水,兑水比例同上,根据季节补水喷施,即春秋两季每10天一次,夏季每周一次,冬季半月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喷雾器要多次清洗,不要有农药或其他物质存在,否则无效。

(5)用于畜禽粪便发酵,有发酵池更好,无发酵池就塑料膜铺底。方法是:按8‰的GM微生物制品和GM辅助剂搅匀兑水,边倒发酵液边拨粪便,一定注意均匀;待后将铺底塑料膜向上封口,保证塞闭,注意粪便容量、兑水不宜过多和老鼠破坏;发酵时间也要按季节温度,春秋两季一周时间,夏季5天,冬季10天;发酵粪便使用可满田施底肥,也可厢面施底肥。

六、笔者建议

GM微生物制品研发成功时间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追求产量的高峰时期,而用GM微生物制剂对增产作用不大,所以无人问津。现在机会来了,一是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二是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已经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内容;三是广大市民更加注重环境、注重健康、注重食品安全。所以GM制剂的功能和效果正是符合当前形势需要和群众的健康需要。

具体建议内容如下:

(1)GM微生物制剂的功能和效果是其他生物制品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为尽快推进这一成果的转化,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将推广应用GM微生物制剂工作列入农业和科技部门发展有机蔬菜的议事日程。

(3)列入政府扶持资金项目。

以上建议内容妥否,供县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参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