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凌示范区20周年总结会议发言汇报

杨凌示范区20周年总结会议发言汇报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社荣尊敬的延东副总理、万钢副主席,小涓副秘书长,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杨凌示范区成立20周年总结会议,回顾示范区发展历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携手开创示范区更加美好的明天。“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661.9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品牌第二名。培训农民38万人次,其中12,800名农民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杨凌农高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杨凌示范区20周年总结会议发言汇报

郭社荣

尊敬的延东副总理、万钢副主席,小涓副秘书长,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杨凌示范区成立20周年总结会议,回顾示范区发展历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携手开创示范区更加美好的明天。首先,我谨代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延东副总理、万钢副主席,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20年来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科教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批准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赋予杨凌示范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杨凌(陵)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年栉风沐雨、砥砺奋斗,示范区一步步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发展道路,完成了国家交给的阶段性重要任务,基本实现了国家设立示范区的初衷和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示范区20年建设发展回顾

示范区20年建设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97至2000年,以整合组建两所大学为主要标志的“科教资源整合”阶段;二是从2001至2009年,以构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创新机制为主要标志的“创新能力提升”阶段;三是从2010年至今,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广泛建设示范基地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示范”阶段。三个阶段接续推进、联动发展、效应叠加,推动示范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履行国家使命能力不断提升。

20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探索形成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机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改变了科教资源分散、“人才东南飞”的尴尬局面。目前示范区科教人员近7000名,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553名。重点参与组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个“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跨区域融合,产生了科技成果快速扩散效应。

20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期盼,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科示范推广新体系。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组建了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等“六个中心”,打通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

20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大课题,探索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以园区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手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杨凌农科”品牌助推农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每亩耕地平均产值超过1.6万元,最高达到10万元。农民收入近年来快速增长,去年达到14,959元,居全省前茅。

20年来,我们始终聚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发展难题,探索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助推“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路径。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示范区生产总值比1997年增长了30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26倍,医疗养老等31项民生政策实现了城乡一致,杨凌(陵)已从昔日的乡村小镇,发展成为特色鲜明、活力迸发、城乡融合、生态优美的“农科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以及第七次、第八次省部共建会议精神,坚持履行国家使命和自身发展两手抓,矢志追赶超越,示范区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出“五个大幅提升”的新局面。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杨凌良种”。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基础。支持两所高校创建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个,其中国家级9个。设立1亿元种业投资基金,投资近20亿元建设杨凌种子产业园。2016年R&D 占比达5.6%,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五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485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7项,累计审定动植物新品种617个。“西农979”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秦优7号”油菜出油率达到48.6%;“陕单609”玉米创造了陕西玉米亩产最高纪录;“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北方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创新创业蓬勃开展。30项“双创”优惠政策协同发力,形成了大学生、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示范区获得“省级创业型城市”称号,成功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661.9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品牌第二名。

二是示范推广能力大幅提升,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杨凌科技”。不断健全多元化示范推广体系。制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两个《规划》,累计在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01个,2016年示范推广面积达6500万亩,推广效益超过170亿元,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从中受益。培训农民38万人次,其中12,800名农民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杨凌农高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已连续举办23届的农高会,每届展示农业科技成果7000项,成交额连续三届突破1000亿元,农高会品牌价值达615.99亿元,位列全国农业区域品牌第一名。助力全国脱贫攻坚积极有为。充分发挥杨凌农科教优势,主动走出去建基地、搞培训,帮助更多贫困农民依靠农业科技增收致富。仅2016年就培训贫困地区农民1万多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实现了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全覆盖,今年将实现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全覆盖,新疆、西藏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等国家扶贫重点片区示范基地正在布局建设。

三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杨凌方案”。围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了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果蔬、现代畜牧食用菌等产业实现了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形成了秦宝肥牛、本香猪肉、众兴菌业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建成现代农庄30个,发展龙头企业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3个、家庭农场75个,带动2万多农户抱团闯市场、同走致富路。围绕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成农资供应、信息共享、技术指导、市场营销金融支持一体化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以农业物联网为重点的智慧农业。围绕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土地改革,组建“土地银行”、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率达到73.3%,大大提高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杨凌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并在区外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积极开展“银保富”等多项农业保险试点,农业保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www.xing528.com)

四是国际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在国际农业交流合作中发出了更多“杨凌声音”。注重开展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先后同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项。规划建设了中哈、中美中俄等8个国际合作园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与150所国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发起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正在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阔步迈进。注重加强农业技术援外培训。承办援外培训78期,累计培训110个国家1900名学员。注重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引进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等一批世界知名农业企业投资杨凌示范区,农高会参展国家和地区达到55个,杨凌示范区的国际“朋友圈”日益扩大。

五是自身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在突破发展中跑出了“杨凌速度”。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围绕打造涉农工业战略高地,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注册企业达到45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和增加值比2011年翻了一番,示范区生产总值“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发展实现全域一体。杨凌大道、石头河引水、渭河生态公园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成投用,高端人才社区、吧文化一条街等“大学城”特色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区20年间扩大了近10倍。五泉镇荣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域生态治理步伐加快。实施“三河两渠五湖”全域生态项目建设,渭河杨凌(陵)段形成5000亩生态景观水面。湋河、漆水河完成主体建设任务,渭高干渠、渭惠渠治理力度加大,“河长制”全面推行,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杨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城乡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一举成功,示范区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幸福院实现村村全覆盖,一份份“民生礼包”为老百姓带来满意的获得感。

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从严抓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思想更加自觉、行动更加坚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项机制”落实扎实有效,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锤炼,在艰苦创业中彰显了“使命担当、改革创新、服务‘三农’、埋头苦干”的“杨凌精神”,示范区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

创业百战多,正道是沧桑。此时此刻,回顾示范区20年发展历程。我们不会忘记,20年间,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多次莅临杨凌视察工作,为示范区发展把方向、提要求,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24个共建部委,在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面为示范区发展给予的特别支持;我们不会忘记,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内共建厅局的悉心指导;历届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的老领导、老同志,为示范区发展倾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不会忘记,一代又一代农科专家扎根杨凌(陵)、潜心研究,为擦亮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家、外来务工者及所有杨凌(陵)人的辛勤付出、艰苦奋斗。

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示范区建设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履行国家使命的物质基础需要持续加强;科技协同创新的领域还不够宽,在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上需要持续加力;在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上做得还不够精,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需要持续发力。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示范区下一步发展的思路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凌示范区加快自身发展、履行国家使命,面临良好机遇、具备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示范区发展的目标是:力争再用5至10年,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现代农业“双创”标杆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先行区,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第一,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路领航,切实增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时强调,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发挥杨凌示范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这是示范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将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增强使命担当,奋力追赶超越,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勇当“排头兵”。我们将持续落实好李克强总理视察杨凌示范区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完成各项既定的工作任务,确保总理指示精神落地生根。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延东副总理的讲话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对标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标杨凌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的重要任务,低调务实,埋头苦干,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各项工作上,努力开创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坚持以更高的站位履行国家使命,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贡献更多“杨凌力量”。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面临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亲切关怀,激励我们定当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始终聚焦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示范区的重要任务,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深入实施农业“双创”工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大胆闯、大胆试,不断激发示范区创新活力,始终走在农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前列。

第三,坚持以“五新”战略任务为主抓手,推动示范区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我们将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深度参与国家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在分子育种、节水农业、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更多新成果,在培育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成杨凌境外农业合作园区、海外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策划举办农业“达沃斯论坛”,建设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打造充满活力的农业高新区,在构筑新高地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全域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大农业、大健康、大服务三大产业,实现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在激发新活力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以打造更加舒适、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为目标,不断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步,为全省全国脱贫攻坚贡献更多力量,在共建新生活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加快建设“大学城”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做强做靓“杨凌农科”“杨凌农高会”品牌,为城市植入更多国际元素、文化内涵,努力把杨凌(陵)建设成创新特色鲜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在彰显新形象上实现新突破。

各位领导,同志们,杨凌示范区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厚望,寄托着亿万农民朋友科技致富的梦想。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步伐,奋力谱写示范区追赶超越的新篇章,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满意答卷!

让我们衷心祝愿杨凌的明天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