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居民住房不平等现状及政府调控机制研究

城市居民住房不平等现状及政府调控机制研究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布我们测算全国及相关城市居民居住不平等指数——基尼系数[2]表明,城市居民居住不平等状况的确十分严重,尤其是一线城市如北京和广州,基尼系数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表1.12010年全国和代表性城市居民居住不平等状况三是面对住房市场价格调控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的机制和手段有待深化。2011年8月中央要求限购政策向二线城市推进。

城市居民住房不平等现状及政府调控机制研究

经过30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特别是1998年后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市场化改革和近几年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供应体系和模式基本形成;同时,房地产及其关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不过,在全面住房市场化、社会化过程中,中国住房领域的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1 1999—2010年全国和代表性一线城市住房价格走势

一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住房市场价格不断高涨,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图1.1显示了1999—2010年全国和代表性一线城市住房价格走势,全国城镇住房平均价格由2053元/m2上升到4793元/m2,其中北京上涨最快,由5647元/m2上升到17683元/m2,十年增长了两倍之多。

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严重削弱了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2010年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房价与收入的比值(简称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3.54、21.17和13.48,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4~6。

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居住不平等状况十分严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20m2~29m2的居民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3.67%,9m2~19m2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2.41%,小于8m2的居民人数占比还有9.42%,70m2以上的居民人数占比为7.98%。可见,城镇居民居住面积分布差异是相当大的,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2。

图1.2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布

我们测算全国及相关城市居民居住不平等指数——基尼系数[2]表明,城市居民居住不平等状况的确十分严重,尤其是一线城市如北京和广州,基尼系数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见表1.1)。

表1.1 2010年全国和代表性城市居民居住不平等状况

(www.xing528.com)

三是面对住房市场价格调控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的机制和手段有待深化。在我国城镇化大规模推进和住房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住房困难从低收入家庭向中低收入家庭演进,城市居民住房购买能力非常弱;与此同时,长期蜗居在城市边缘地带的乡城迁移人口,住房困难问题更加凸显,并导致房地产问题演化为一种社会问题。为维系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如“国十一条”[3]、“国十条”[4]和“国五条”[5]。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趋紧,如“新国八条”[6]要求扩大限购范围,增强限购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强度。2011年8月中央要求限购政策向二线城市推进。2013年2月20日国家又出台了“新国五条”[7]。面对这些政策,市场反应却非常冷淡,调控政策似乎陷入了“越调越高,越高越调”的怪圈。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政策层面,我们都亟须探索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明晰政府在住房市场中作用的边界、方式与实施对策。

四是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阶段,住房保障制度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科学性明显不足。2007年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应对这些外部冲击,国家加快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强度。2009年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0万套,2010年为590万套,2011年为1043万套,2012年为700万套,2013年为600万套。如此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改变了原有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并带来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建设什么样的保障房,建在哪里,如何分配,入住后的保障房如何维护管理,保障对象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动态进出,如何保证投入的可持续,等等。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在制度设计、法律制定、组织构架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当前保障性住房大规模推进阶段,如何完善住房保障体制机制,提高住房保障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正是在这种情势下,本书将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探讨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边界、方式与实施对策,房地产市场运行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住房政策体系的科学构建提供智力支持,造福广大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共享改革成果,构建和谐安居社会,实现包容式发展战略。

本书结构框架如下:第1章是引言,提出了写作本书的相关背景,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意义;第2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回顾和探索我国城镇住房政策的特征、演进方式和内在逻辑联系;第3章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方法,解析了住房价格的长期和短期波动特征,以及在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差异性;第4章以北京为例,实证研究了住房保障政策的瞄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依此提出了改进住房保障政策的方式和方法;第5章依据相关抽样调查数据,在详细分析农民工经济社会特征和居住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可能方法与路径;第6章、第7章和第8章在对英国德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住房政策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内地住房制度改革的启示;第9章以广州为例,讨论了广州市进行住房政策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和实施路径;第10章通过对房价收入比指标的评析,提出了我国住房政策体系重构的逻辑构想。

【注释】

[1]1978—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m2上升到29.15m2,同时住房功能和居住环境也大为改善。

[2]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用于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意味着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等于0.40作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警戒线”,也就是说,当一国基尼系数超过0.4时,该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就进入了警戒区间。基尼系数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假设实际收入分布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那么A除以(A+B)就是表示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值。这里,我们是以居民实际居住面积作为测算基尼系数的指标,计算方法与传统计算收入不平等的方法相同。

[3]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等十一条措施。

[4]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做好住房保障、增加住房供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交易秩序监管、认真做好税费征管工作、完善信息披露制定等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求实行更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大幅度提高大户型住房和非首套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5]2010年9月29日,中央对各地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五项要求,即限购、限贷、房产税、保障性住房和监督问责。

[6]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措施。

[7]“新国五条”内容主要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