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物流运输方案,提高效率和效益

优化物流运输方案,提高效率和效益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流运输不合理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对流运输。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合理使用运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

优化物流运输方案,提高效率和效益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一)运输需求的概念和特点

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供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有支付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构成现实的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商品需求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需求的派生性。

(2)个别需求的异质性

(3)总体需求的规律性。

(二)运输供给的概念和特点

运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运输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运输生产者出售服务的愿望和生产运输服务的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形成有效的运输供给。

运输业是一种特殊产业,其产品的供给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点:

(1)产品的非储存性。

(2)供给的不平衡性。

(3)部分可替代性。

二、运输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构成了运输市场。狭义的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该场所为旅客、货主、运输业者、运输代理者提供交易的空间。广义的运输市场则包括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即运输市场不仅是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而且还包括运输活动的参与者之间、运输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此外,运输市场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样包含资源配置手段这一深层含义。

运输市场是多层次、多要素的集合体,其参与者可以分为需求方、供给方、中介方和政府方四个方面。我国运输市场除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的特点外,作为市场体系中的一个专业市场,又有以下个性特征:

(1)运输商品生产、消费的同步性。

(2)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

(3)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及波动性

(4)运输市场容易形成垄断。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运输业的一定发展阶段,某种运输方式往往会在运输市场上形成较强的垄断势力,这主要是自然条件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某一运输方式具有技术上的明显优势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指运输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这使得运输市场容易形成垄断。通常把因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和需要巨大初期投资原因等使其他竞争者不易进入市场而容易形成垄断的行业称为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行业。

三、运输的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行驶最短里程、经最少环节、用最合适的动力、花最低费用、以最快速度,将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即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不合理运输

物流中的运输不合理是指不注重经济效果,造成运力浪费、运费增加、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损耗增加的运输现象。物流经理应在实际工作中尽量避免这一现象,力争使其出现的概率降低到零。物流运输不合理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对流运输。对流运输是指同一种物资或两种能够相互代用的物资,在同一运输线或平行线上,作相对方向的运输,与相对方向路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对流。对流运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明显的对流运输,即在同一运输线上对流。如一方面把甲地的物资运往乙地,而另一方面又把乙地的同样物资运往甲地,产生这种情况大都是由于货主所属的地区不同、企业不同。二是隐蔽性的对流运输,即把同种物资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输。

(2)倒流运输。倒流运输是指物资从产地运往销地,然后又从销地运回产地的一种回流运输现象。倒流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物资由销地运回产地或转运地;二是由乙地将甲地能够生产且已消费的同种物资运往甲地,而甲地的同种物资又运往丙地。

(3)迂回运输。迂回运输是指物资运输舍近求远绕道而行的现象。物流过程中的计划不同、组结不善或调运差错都容易出现迂回现象。

(4)重复运输。重复运输是指某种物资本来可以从起运地一次直运达到目的地,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人为地运到中途地点(如中转仓库)卸下后,又二次装运的不合理现象,重复运输增加了一道中间装卸环节,增加了装卸搬运费用,延长了商品在途时间。

(5)过远运输。过远运输是指舍近求远的运输现象。即销地本可以由距离较近的产地供应物资,却从远地采购进来;而产品不是就近供应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他消费地,违反了近产近销的原则。其是远程运输,由于某些物资的产地与销地客观上存在着较远的距离,这种远程运输是不合理的。

(6)运力选择不当。选择运输工具时,未能运用其优势,如弃水走陆(增加成本)、铁路和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不当等。

(7)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如可以选择整车运输却选择了零担,应当直达却选择了中转运输,应当中转却选择了直达等,没有选择最佳托运方式。

上述各种不合理运输形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在进行判断时必须注意其不合理的前提条件,否则就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

(二)影响运输合理化的要素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作用的有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时间、运输工具、运输费用五个因素,称作合理运输的“五要素”。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www.xing528.com)

1.运输距离

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间、运输费用、货损、车辆周转等运输若干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最优路径。

2.运输环节

每增加一个运输环节势必要增加运输附属活动及相关费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将对合理运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运输时间

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尤其是远程运输,“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运输不及时容易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因此,运输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运输工具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作用,争取更多效益。

4.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先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汽运、水运、管道等不同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合理使用运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一环。

5.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近乎50%比例,所以运费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了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影响到货主企业的生产或销售。尽可能地降低运输费用,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货主都是一个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判断各种运输合理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依据。

上述五个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如运输时间短了费用却不一定省。这就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因为这两项要素集中体现了运输的经济效益。

(三)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这种选择不仅限于单一的选择运输方式,而且还包括通过复合运输方式的合理组合实现物流合理化。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首先,要考虑运输成本的高低和运行速度的快慢甚至还要考虑商品的性质、数量的大小、运距的远近、货主需要的缓急及风险程度。所以,选择运输方式的最合理方案应该是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使总成本最低的服务。

2.合理选择运输工具

现代的运输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5种方式。根据不同商品的性质、数量选择不同类型、额定吨位及温度、湿度等有要求的运输车辆。例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状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滚装船”解决了车载货的运输问题,如水陆合运等。

3.选择合理运输线路,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合理运输路线一般尽量直达,快速运输,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从而达到节省运输费用、节约运力的目的。

4.“四就”直拔运输

“四就”直拔运输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任务的一种形式。首先,是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或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货物分送给客户,而不需要入库。

5.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当前,国内外开展的市场的配送形式,优势之一就是将多家和一家需要的多种货实行配装,以达到容积和载重的充分合理运用。比起以往自家提货或一家送货车辆大部分空驶的状况,这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进展。在铁路运输中,采用整车运输、合装整车、整车分卸及整车零卸等具体措施都是提高实载率的有效措施。

6.采取减少劳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

这种合理化的要点是少投入、多产出、走高效益之路。在运输设施固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动力投入,做到这一点就能大大节约运费,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的目的。一般是“纵列”,国内在这方面的有效措施包括:一是“满载超轴”;二是水陆拖排和拖带法;三是顶推法;四是汽车挂车。例如,在铁路运输中,在机车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多挂车皮,我国在客运紧张时,也采取加长列车、多挂车皮的办法,在不增加机车情况下增加运输量;在内河运输中,将驳船编成队行,有机运船顶推前进;在公路运输中,实行汽车挂车运输,以增加运输能力等。

7.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选择以“公”代“铁”运输

这一措施的要点是: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或者经过论证,超出通常平均经济里程范围,也尽量利用公路。目前,我国“以公代铁”在日杂货、日用百货运输及煤炭运输中较为普遍,一般在200 km以内,有时可达700~1 000 km。例如,山西煤炭外运经认真的技术经济论证,用公路代替铁路运至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是合理的。

8.提高技术装载量

提高运输装载量是组织合理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提高技术装载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吨位,也可以充分使用车船装载容量。例如,袋鼠式车皮、大型拖挂车解决了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集装箱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加快了运输速度;多层装载,骑缝装载等技术。

9.通过运输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市场上有不少产品由于产品本身形态及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合理化,如果针对货物本身的特性进行适当加工,就能够有效解决合理运输的问题,如将造纸材在产地先加工成纸浆,然后压缩体积,就能解决造纸材运输不满载问题;轻泡产品预先捆紧包装成规定尺寸装车就容易提高装载量;水产品及肉类预先冷冻,就可提高车辆装载率,并降低运输损耗。

10.配载运输

配载运输往往是轻重商品的合理配载,在以重质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也就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方法以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例如,海运矿石、黄沙等重质货物,在上面捎运木材毛竹等,这样就在基本不增加运力且基本减少重质货物运输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的搭运,因而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