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认知:认识世界方法的整体性

拓展认知:认识世界方法的整体性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世界也越发复杂,原有的简单方法,部分相加等于整体的认识已不适应智能时代,人类变革已进入新旧更替突破期,从教育角度讲,终身教育发展也进入实质推进期。整体性研究方法表现在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认识上的根本分歧点在于,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是新教育体系的奠基还是旧教育体系的尾巴。

拓展认知:认识世界方法的整体性

从宇宙、自然界衍生出特殊的人,进入人类社会,我们所要认识的其实是整个宇宙,也就是跟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相衔接的一个整体的背景。一开始我们就说到宇宙的起源,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宇宙大爆炸,宇宙都是来源于一个整体的空间,这是客观事实。

在这里我们提出认识世界的整体性方法。认识方法由之前工业革命留下来的简单划分的方法向整体性研究方法转变,有其时代背景、原因、基础、依据和意义。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世界也越发复杂,原有的简单方法,部分相加等于整体的认识已不适应智能时代,人类变革已进入新旧更替突破期,从教育角度讲,终身教育发展也进入实质推进期。

(一)提出背景及原因

认识对象是整体的,认识方法自然也应该是整体的,因此人们提出了整体性研究方法。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提出有其独特的现实背景。

从大背景来说,世界本来就是整体的,要用整体性思维去认识,用非整体性的方法不能正确认识客观对象。我们认识世界是为了获取真理,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如果用不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会得到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错误的行动,以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发展总体条件限制了人们的认识水平,人们会不可避免地误解这个客观世界的某些方面,甚至扭曲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今天,无论是人的思维发展水平还是社会发展水平,都有了大大的提升,大趋势已经发展到整体性发展阶段,需要用整体性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9]

就整个教育系统而言,教育系统应被视为一个生命整体,过去讨论最多的是教育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鲜有将教育系统自身作为一个生命整体,而关注其自身的发展周期及运行轨迹的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教育与社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上关系张力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就导致这样的局面:终身教育概念不仅与现存的学校教育概念纠缠不清,也与成人教育以及自身在发展中出现的组系类概念纠缠不清,同时与教育这个大概念也纠缠不清。整体性研究方法表现在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认识上的根本分歧点在于,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是新教育体系的奠基还是旧教育体系的尾巴。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总趋势在哪?根据事物的周期性,我们知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阶段教育总趋势在于合,这个合并不是重复原来的框架,而是一个新框架,这个新框架是终身教育框架,成人教育是新框架的萌芽和奠基。世界教育发展趋势表明,人类已进入终身教育时代,各国都在加紧布局新教育,我国更是加速了教育现代化步伐,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中国教育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推进阶段。[10]

但是现有的思维范式却阻碍着我们的认识的发展,已有的思维范式为简单划分的思维,它影响着正确的认知。

在整个几百年的历史里,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由于机器化生产,把人当作机器一样,事物之间有精细的划分路线,人类难以掌握适应大大变化了的世界的认识工具,也对人类准确认识世界的新变化带来更大的困难。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11]

宇宙是客观世界,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能思考、认识,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人的认识系统,另一个是人的认识对象系统。人的认识对象是整体的,怎么反映整体呢?人是从自然界中进化出来的,所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整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人类社会是由六种基本现象构成的,这六种基本现象也是整体的。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动物追求的是物质世界,而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世界,当人从物质世界解放出来以后,他们就会追求精神世界,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研究精神世界。所以有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唯心主义认为我知即我在,会突出主观性。马克思是唯物的,从未知到已知,从知少到知多,人的认识是一步步进步的,整个人类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阶段。我们学习到的概念并不是准确的,只是一个小侧面,所以我们在做概念界定的时候要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并对他人的认识提出批判性见解。

人类的思维方式,即从人类的认识来看,知识是人类认识和外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认识力与客观世界作用的结果产生的就是知识。人的思维方法具有生长性、周期性、阶段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逐渐向真理靠近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社会有影响的,例如经济对教育是有影响的,要结合多种现象讨论教育的发展。

如何解决种种现实误区?在这种需要下我们去思考怎么纠正此类错误,所以我们去探索一种新的认识方法,而这种方法必须是整体性的。

(二)科学基础及依据[12]

我们来看整体性认识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人们承认世界是整体的,关键是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把世界看成是可分的还是不可分的。现在的学科思想背后的划分理念,认为世界是可分的,它们加起来就是世界本身。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解决问题要运用综合知识。

我们在讲理论基础的时候要结合哲学思想,同时要看科学发展史。哲学上也会讲我们认识世界是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还是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人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世界的发展一直在运动中,一直在联系中。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这种变化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和规律,那就是在一个周期中有发生、发展,到最高峰然后衰落的阶段,到低谷会转换形式再新生。万事万物进入下个生命周期,两个生命周期间会发生代际转变,这是系统性的质的转变。

在科学发展史上,人们的认识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最开始人的认识能力和工具有限,处在模糊和笼统中,这个时候人的认识往往是整体的。例如古人的认识不是分开的,并不像现在将学科划分得很具体,但是他们的认识是哲学的并不是科学的。进入科学阶段就进入了第二阶段。科学阶段以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科学理论为代表,能用科学实验来证明物质永恒的科学性,证明物质不灭。这种科学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揭示了真理,创造了辉煌的科学成果,为人类科学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相对静止阶段发生的科学,是处于量的变化阶段做的研究,这种科学思维可称为简单性的方法论,或简单性的认识理论。在量化阶段把整体划分为部分,部分相加等于整体是成立的。但是事物一直在发展,随着量的积累会发生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系统的质变,这是根本性的质变。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跟之前的框架不一样了。越往更多质变发展的时候,之前的简单划分就越不适应了,原来的有序变成了无序,原来的简单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很多突发的情况,再用之前的方法解决这种情况就不灵了。(www.xing528.com)

可悲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用这种简单划分的方法来处理这种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无序的变化,把小层面的问题当作整个宇宙。根本问题是只看到量变忽略了质变,而所有的量变都是在质变发生后的框架中发生的。例如教育的发展,在上个巨变时代即工业革命时代后,从模糊到产生学校的阶段,在这个框架中发生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融合。但我们的教育和学校还在20世纪发生的巨变这一有限的框架下研究所有的一切,在研究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而成人教育只是部分质变的结果,终身教育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循环点了,再在这个框架进行研究已经不适合了。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是提出整体性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著名的美国学者、密歇根大学教授约翰·H.霍兰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把系统的成员看作是具有自身目的与主动性的、积极的主体。“我们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简称为主体。所谓具有适应性,就是指它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主体在这种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宏观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13]CAS理论认为,正是这种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反复的、相互的作用,才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宏观的变化和个体分化都可以从个体的行为规律中找到根源。霍兰把个体与环境之间这种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以“适应”一词加以概括。这就是CAS理论的基本思想。

CAS理论承认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复杂的,应该用复杂性观点来对待世界,用简单性观点去解读世界的话就是把事物简单化抽取出来,把复杂的东西都甩掉,这是有弊端的。所以复杂性理论是整体性理论得以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础,复杂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强调世界是整体的,而且是不可分割的,该看法是跟传统的简单理论的根本分歧点。第二,承认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是在整体中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而且发展变化最强调的是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承认事物的质变是世界发展变化的一个最根本的形式。第三,质变划定了量变的基本框架,量变是在质变的框架内发生的变化。简单划分的方法对于量变阶段是发生作用的,但是当事物逐渐走向质变的时候,简单性的方法往往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第四,事物在发生质变的时候往往呈现多元化、无序化、偶然性,突发性因素增加,呈现出极其复杂的特征。第五,质变是从部分质变逐渐向系统性的、根本性的质变转变。

(三)内涵及意义[14]

走进人类社会,从人类的发展开始说,最早的人是从四肢着地爬行到半直立,后来到直立。猿直立后会制造工具,从木制工具、石器,到冶炼铁器,这是原始社会的阶段。接着是开垦土地,进入农业社会,然后制造机器,从大机器生产阶段进入工业社会,现在还在延续工业社会阶段。

现在要求整体看问题,例如学科知识学习,历史、数学等不是独立的,要在整体中看问题。我们学知识要从根本上看待知识,在于你所学的知识是整体的还是支离破碎的。[15]

首先,宇宙是整体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整体的。就人类社会而言,自我们所知的人类历史以来,人的共存就是由六种基本现象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教育、劳动、伦理政治艺术宗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某一领域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其他所有领域产生影响,任何领域的作用也要通过人类共存的其他领域来促成,任何领域都无法要求一种封闭的独立性。每一个领域的变化都是相互影响的,那么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我们谈教育的时候就要把它放在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中去看。

其次,我们其实就是在认识整个宇宙,宇宙是一个整体,从中衍生出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整体。这就是说,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是整体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会一蹴而就,也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应是整体的,都会经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同时无论认识对象还是人的认识本身都具有自身发展的变化周期,都具有这样的特点:生长性、周期性和阶段性。

所谓生长性,就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永恒性。客观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的认识也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思维也具有生长性特点。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人的思维参与其中而形成的表达符号或形式,概念又是构成理论的基本元素,因此,概念是有生命的,理论是有生命的,都如同世间万物一样具有生长性特征。何谓认识对象与认识本身的生长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将逐渐向真理接近,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时期里,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接近真理,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同样如此,都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此即为认识的生长性。

所谓周期性,就是指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其从新生走向衰亡的过程,都经历着从分到合再从合到分的过程。教育也是如此,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循环上升过程。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原始教育便是处在“总”的时期,以学校教育的诞生为标志,标志着教育进入了“分”的时期,随后又发展出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等,共同构成教育体系,教育在更高一级上再次向整体演化。从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可以推测出,事实上也是如此,教育应该进入向“总”的趋势发展阶段,并且现阶段教育的“总”和原始教育是不同质的教育。可能再过10年,教育又要到“分”的阶段,新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完成后,各部分协调发展,再融合成为新的教育。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教育正在经历自身发展的第一个生命周期的大循环,从原始教育的终身化到更高一级的现代教育的终身化,这就是说到了总的阶段。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要把教育和其他社会基本现象联系起来看,其中经济作为社会六种基本现象中最根本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已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三个周期的发展,人类社会也随之经历了三个周期的文明更替,即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如今人类社会正在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总体跨入后工业化时期。教育的生长性具有缓慢性特征,由于教育基因中的文化的缓慢性,教育系统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往经济发生的两次大的周期改变中,教育系统实际上仍然处在一种量变之中。当今,教育自身进入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周期性改变,与经济系统第三次周期性更替历史性相遇,其意义非同寻常,预示着人类首次空前规模的系统变迁的到来,启示我们,思维方式和深层次的文化变迁才标志着教育革命的到来。

所谓阶段性,就是指任何理论都是有生命的,它产生和成长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并都有一个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都必然经历其自身从诞生、成长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对一种理论认识和研究,我们既要把握其发展历程中在不同阶段所展示出来的不同特点,同时又要防止把这些特点误解为理论本质本身。

因此,结合认识对象的整体性和人的认识力的整体性这两个方面来认识整体性研究方法,两者都有生长性、周期性和阶段性这三个特征。这是讲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精髓部分和所应关注之处。

因此,我们对事物的把握与认识从整体性出发,就要既包含事物在原有框架下的量变过程,又包含事物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而且事物从量变走向质变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需要从简单性方法走向复杂性方法。迄今为止,我们使用的方法是用量变阶段的方法无限推广到质变阶段,所以往往会造成许多误区。因此完整地去考察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整体过程,需要使用整体性方法去研究,来加以解释。[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