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贩运贸易促进豪商巨贾兴起

古代贩运贸易促进豪商巨贾兴起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一个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地区间差异甚大的经济区,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商人的贩运贸易提供了条件。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凡大的商人无不搞贩运贸易,反过来贩运贸易的进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批大的商人。由于水陆交通的便利,长途贩运在商业贸易中已经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充分表达了南北货运的流通发达程度。

古代贩运贸易促进豪商巨贾兴起

这部分商人主要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的。贩运贸易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密切关系的。中国是一个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地区间差异甚大的经济区,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商人的贩运贸易提供了条件。因为贩运贸易就是把已有的生产物从有的地方运到无的地方,从多的地方运到少的地方,以买贱鬻贵的不等价交换,来赚取价格差额,以获得商业利润。贩运的物品愈是来自远地或异域,即地区间的差距愈大,售价的差额也就愈大,所获得的商业利润也就愈高。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凡大的商人无不搞贩运贸易,反过来贩运贸易的进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批大的商人。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述的大商人,大多是搞贩运贸易的。这些商人活动的特点正如《国语》中所描述的那样:“令夫商群而州处,现凶饥,审国度,察其四时,而临其产之货,以知其市之贾(价),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知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大家知道孔子有70多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贡的。他出生于卫国,曾在鲁国、卫国做过官,他曾求学于孔子,后来他辞了官、退了学,专门从事商业去了,他经商就是搞长途贸易。在贩运过程中,他特别注意掌握各地的行情,以此地之有换取他地之无,用贱买贵卖的手段,从中转易取利。他曾驾御成队的车马,周游列国,发了大财,很有些势力,连各国的诸侯对他都特别款待,司马迁说他结驷连骑地搞贩运,成了最为饶益的商人,他能以束帛之币而聘享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子贡搞贩运,实际上就是将各地的特殊产品即土特产品于异地之间进行交换。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特产还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贩运商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经营途径和更为方便的条件。为了巩固统一的局面,增强国力,秦始皇下令通关塞、修驰道、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动员全国的力量通畅各地的水陆交通,虽然秦始皇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主要是出于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考虑,但在客观上也大大方便了各地的物资交流和商旅的往来。所以到了汉朝的时候,商业,特别是其中的贩运业更有长足的发展。关于各地所具有的各种土特产品司马迁曾有如下一段的概括:夫山西饶材、竹、纟卢、旌、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山齿差、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犀、玳瑁、珠玑、齿萆;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正是有了这些特产,为商人们的经营提供了条件,于是就出现了“商而通之”的情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人们贩运的物品不仅仅是各地的土特产品了,一些专为出售的农、副产品作为商品而大量生产出来,如粮食、棉花、布匹、木材等等,它们也开始成为商人们贩运的主要物资。

隋唐的时候,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更加丰富,交通更为便利。这一时期,物资交流的特征是南北之间的大流通。虽然秦汉时期的全国统一为物资交流提供了条件,但终究是客观的条件刚刚形成,道路和交通还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商业本身也处于起步阶段。到了国家分裂的南北朝时期,尽管南方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南北处于分据的局面,这时期商人的贩运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隋唐统一之后,南方经济迅速崛起,北方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南北的两大经济区。从官方角度来看,由政府直接插手管理的漕运,作为物资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实现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就民间角度来说,南北贸易主要的是通过商人的贩运活动而体现出来的。比如,除了珍奇异物、金银宝货等在南北之间有了大量的交往之外,贩运商们把大量的南方稻米贩运到北方。中唐以后饮茶之风日盛,北方饮茶在很大程度上要仰赖茶商从南方贩运而来,史称“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由于水陆交通的便利,长途贩运在商业贸易中已经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隋唐时期,搞长途贩运的商人很多,因此而发家的也大有人在,像齐州醋商刘十郎“家累千金”;定州何明远“资财巨万”;河东裴明礼“家产百万”;襄汉潘将军,其资本“强均陶、郑”(陶朱公和郑国商人);长安邹凤炽“金宝不可数”,等等。以上这些大商人,虽然不都是只搞长途贩运的,但在他们的商业活动中,贩运贸易是占着相当的比重的。

明清时期,全国最有实力的商人就是贩运商。这一时期南北经济都迅速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出现了像华北、华东等这样划分经济区域的概念;同时各省内部也已经形成完备、固定的物资交流体系;以“集”、“镇”为交流中心的地方小市场,完全成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的集散地;而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壮大,也使城市市场丰富、繁荣起来。大至全国,小到村、镇,商业的交流形成了网络,而支撑这个网络的则是地区之间的、由为数众多的商人所从事的贩运贸易。

就南北贸易来看,明朝人李鼎说过这样一段话,“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充分表达了南北货运的流通发达程度。地区间的贸易更为活跃。比如河北省,在《河间府志》卷七《风俗》中有这样一条较为详尽清楚的记述:河间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木植之人。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磁州,并天津沿河一带。间以岁之丰歉,或籴之使来,粜之使去,皆辇致之;贩铁者,农器居多。至自临清、泊水,皆驾小车而来;贩盐者,至自仓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其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至于居货之贾,大抵河北郡县,俱谓之铺户。货物既通,府州县间亦有征之者。其有售粟于京师者,青县、沧州故城、兴济、东光、交河、景州、献县等处,皆漕挽。河间肃宁、阜城、任丘等处,皆陆运,间亦以舟运之。

城市的和乡村的集市交易,则因贩运贸易的全面展开而显得异常的丰富和充满生机。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农村集市人来人往,买卖兴隆,你可以在某一个城市或农村集市上看到来自于其他地区甚至全国各地的名特商品。比如在杭州城,明朝人王士性在他所著的《广志绎》中就说该城百货所聚,有“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处之瓷,严之漆,衢之橘,温之漆器,金之酒”等等。在河北的涿州,在它的集市贸易上竟有“江淮远方之货,辐辏于市”,可见商人贩运贸易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对这一时期的商人,其活动范围,人们常常用“足迹遍天下”来形容,这样一种说法实际上一点也不夸张。我们以山西商人为例来看一看。据史料记载和各地发现的实物,他们贩运贸易的活动范围是“南则江汉之流域,以至桂粤,北则满洲、内外蒙,以至俄之莫斯科,东则京津、济南、徐州,西则宁夏、青海、乌里雅苏台等处”,在全国各地几乎都留有山西商人的足迹。再看一看徽商,史料记载他们的经营活动也是遍布全国,“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迁无不至焉。淮、浙、楚、汉口其迩者矣。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还有史料记载说:“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瓜州、景德诸镇。……即山陬海,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指徽州歙县)之人。”(明朝万历《歙志·货殖》)

搞长途贩运贸易,并不是任何人可以胜任的,而是要具有一定能力的商人才能进行。具体的说,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具有雄厚的资本。贩运贸易所用时间比较长,所经营的一般都是大宗买卖,其数量也是很大的,没有一定的本钱是无法进行的;另外,长途贩运要通过一道道关卡,这就要求贩运商们善于与各地方官进行各种周旋,这种周旋不用金钱是不行的。

第二,贩运商们必须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对各地商情的了解。比如要熟悉路程交通运输情况,要知道各地的物产、行情、斛斗称尺,以及地方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等,这些并非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得到的。

城市市场的放开,提供了商业活动的方便条件。从此之后,城市的商业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商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能发展自己业务的地点,大大小小的商店、铺席、货摊、饭馆、酒肆、茶楼等等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www.xing528.com)

在城市的商业中,以零售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为最多、最发达。大家知道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大部分是这些行业,也正反映了宋朝都市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景象。在文字的记载方面,吴自牧曾写了一部名为《梦梁录》的书,详尽叙述了宋朝都城临安(杭州)的市场,他说:从杭州大街自和宁门杈子外一直到朝天门外清和坊,自五间楼北到巷南街,两旁多是金银盐钞交易,铺前列金银器皿及现钱;自融和坊北到市南坊,谓之珠之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没有一间虚空之屋。每天的早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莫知其数。处处皆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由此可见商店肆铺之多,经营的品种之繁。在这部书中,作者还详细地介绍了店铺的具体营业情况,我们也不妨举几个店铺为例看一看:

茶肆:杭州的茶肆,一年四季卖各种名贵的茶品和不同的饮料。冬天,增添出售七宝擂茶、馓子茶和葱绿茶或者卖盐豆豉汤;夏天,增添出售冰镇的梅花酒和健脾饮料及解暑的汤茶之类。不同的茶店吸引着不同的顾客,如有的茶楼多供富贵人家的子弟及各官衙代合官吏等人聚会;有的茶肆是一些各行各业的雇工或卖艺之人洽谈雇佣条件和寻觅主顾的场所。还有的茶肆是文人士大夫们约朋友相聚的地方。为了招揽顾客,店铺商家特意在茶肆里布置四季鲜花、挂上名人字画,装点店堂的门面;饮茶过程中,店老板还安排了乐器演奏、歌吟唱曲、观听说唱之类的文娱节目。所以杭州城内的茶肆非常,生意也非常兴隆。

酒肆:酒肆一般也都装修得很讲究,如店门面彩画欢门,设红绿杈子,绯绿帘幕,贴金红纱栀子灯,厅院廊庑中花木森茂,灯烛荧煌。酒肆除卖酒之外,还售卖其它的食品,如有包子酒店,专卖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有肥羊酒店,零卖软羊、羊杂火乌等;还有一些酒肆兼卖豆腐羹、煎豆腐、蛤蜊肉等小饮食,使酒肆的生意也显得十分的红火。

面食店:面食店以卖面食为主,如鸡丝面、三鲜面、盐煎面等,也兼卖其他食品。吴自牧在描述面食店门面及服务项目时写道:“其门首,经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廓庑,称呼坐次。客至坐定,则一过卖执箸遍问坐客。杭人侈甚,百端呼索取复,或热,或冷,或温,或绝冷,精浇熬烧,呼客随意索唤。各桌或三样皆不同名,行菜得之。走迎厨局前,从头唱念,报与当局者,谓之‘铛头’,又曰‘著案’。讫行菜,行菜指灶头托盘前去,从头散下,尺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或有差错,坐客白之店主,必致叱骂罚工,甚至逐之。”可见此类面食店是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

肉铺:杭州城内的肉铺很多,众多的肉铺皆装饰肉案。每天各铺悬挂猪肉,案前操刀者有的达六七个人,主顾从便索唤稝(kuī亏)切。这些街坊肉铺,各自都有自己的作坊,屠宰卖货。

以上所举商店、铺席、市肆几例,都是零售商,当然在这些零售商的背后是那些搞长途贩运的批发商,批发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店铺分门别类组成“行”,各行都有行头,批发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先由行头确定,然后将货物分发市内各店铺。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批发之所,货物的发送搬运也各有脚夫、般户承揽,组织是非常严密的,各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整个批发过程是在井井有条的秩序中进行的。

市肆店铺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经营的规模愈来愈大,各种管理的手段、经营的方式也不断健全起来。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城市中的市肆店铺已经和现在的商店、饭馆等的经营情况差不多了:比如在各城市里都设有饭庄,一般的饭庄都有宽阔的庭院、幽静的房间,陈设着木制家具,悬挂着名人字画。其使用的碗盘勺筷以及其他饭食用具,都是成桌成套的,既贵重又精致,极其考究。此外,饭庄里还设有戏台,可以在大摆筵席的同时,唱大戏、演曲艺。一般的茶馆也很有些场面,门面多的十几间,少的也有三四间,前设柜台,中为罩棚,后为过厅,再后为后堂,两旁侧房另设有雅座。

有一幅《姑苏繁华图》,描绘的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市面的繁华情景。画面上有230多家挂着市招的店铺,经营的商品除本地土产之外,还有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山东、江苏等省的著名特产,其中有山东的茧绸、汉府八丝、金华火腿、松江标布、南京板鸭等等。店铺中以丝绸业为最大,其中有一家七旬门面两层楼的丝绸大店,楼上挂着“本铺拣选汉府八丝、妆莽大缎、宫绸茧绸、哗吱羽毛等货发客”的大型横幅广告,长达六间门面。

此时的商店不仅在装饰上更为华丽,设备更为齐全、讲究,在规模上也比以往大得多,还出现了总号之下设有若干分店的情况。山西省祁县一个姓乔的商人,他开设的店铺在一些大的城市中都有分号。他最早开设的店铺是在包头市,商号名称为“复盛公”,后来陆续开办的分号,也都冠以“复”字,人们把他开设的所有大小店铺统称之为“复字号”。他在店铺的经营上注重严格的管理,并且对他的家人以及他自己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常常以“不泥于古”、“自强不息”等自勉。

各店铺商肆都有较为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等级分明、各司其职的原则安排、使用或雇用人员。在店铺中一般地都有掌柜、伙计、学徒等人员。掌柜是一柜之长,是受东家委托管理业务的,相当于现在的经理,较大的店辅另设有副手。掌柜实行家长式管理,有权役使店铺中其他人员,是平时业务活动的主管人;伙计是经过学徒培训后提升的,地位比学徒高一些,所从事的工作也较为轻闲;学徒则是店铺中的主要劳动力了,学徒期限一般是三年,这期间管吃、管住,但不发工钱。

由上可见,这一类的店铺不论从哪方面看,都和现在的商店差不多了,一些先进的经营手段,如服务周到、广告宣传、购物加娱乐、创造舒适的环境等等;管理上层层节制、分工明确,有各种店规铺则,同时也有定期的检查与考核,像掌柜必须定期向财东汇报业务,听取财东的意见,但财东平时不干涉店铺的事物,全权交给掌柜办理;学徒期满后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这些经营店铺的商人,是属于商人中的中等阶层,占着商人中的大多数。而大批商品,也正是通过这部分商人将其由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商业的繁荣,是和这部分商人的经营活动分不开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需求也是通过这部分商人的经营活动得到满足的。

这部分商人就资本来说,远不如那些搞贩运的豪商巨贾们,活动的方式也不像贩运商们长年累月的在外飘泊流动,而是有固定的地点。就其业务来说,除个别店铺规模比较大,可能雇佣上百人或甚至几百人作为雇员,一般所雇佣的人员在十几人左右。所获得的商业利润虽然不是很高,但比较有把握而平稳。也就是说,这部分商人的活动没有太大的风险,每天的营业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其生活而言则保持着一种小康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