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总体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重点是对对比规划实施一定时期后其效果与原规划目标内容的一致性进行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制度指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包括了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不同领域的社会公众等。

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一)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

总体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重点是对对比规划实施一定时期后其效果与原规划目标内容的一致性进行评估。对规划实施成效进行评估,不仅可以反映规划实施中自身所具有的问题,而且能揭示规划编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评估内容主要为城市性质、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用地规划布局、空间管制情况,以及交通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实施效果予以评估。

(二)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评估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评估主要指面对管理部门在执行规划实施过程中,对规划管理与实施政策管理,包括组织编制各类规划、对规划法规的执行、进行规划实施、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和建设管理等。

实施管理评估是对规划执行过程的制度层面的研究,即以规划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程序、产生规划结果的条件等为连续焦点,将规划看作为政策执行实施的一种控制框架,对规划实施进程中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策略进行评价。若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运作过程及对其引导与控制被验证具有合理性和高效性,即可说明规划实施的运行框架处于较好状态,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评估是对实施成效评估进行的补充。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制度指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包括了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不同领域的社会公众等。对总规实施的公众参与评估,主要采用社会调查方法,是当前规划评估研究领域所提倡的多视角评估的重点内容。

(三)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估(www.xing528.com)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

分类标准不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内容的划分结果也就不同。根据评估内容是否具备空间属性,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评估内容划分为空间属性内容和非空间属性内容两大类。空间属性内容反映了城镇空间结构与各项设施在市域范围内的空间布局,包括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等。非空间属性的内容对应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目标落实情况,包括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与要求,空间管制;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等。中心城区规划实施评估。

2.中心城区规划实施评估

中心城区规划实施评估内容可以分为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与空间组织与布局情况评估。

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包括城市性质、职能;城市人口规模;村镇建设标准与要求;建设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相应的控制指标;绿化系统的发展目标;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各类住房建设的建设标准;重大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建设用地范围;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空间发展时序等。中心城区空间组织与布局情况实施评估的内容包括空间管制区划;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等用地的规划布局;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设保护范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的范围;各类居住用地的布局、供热、供电、供水、排水、电信燃气、环卫等重大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划定旧区范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