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洱茶消费:城市样本调查

普洱茶消费:城市样本调查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章第一节有关芳村的描述中,我们已经见识了广州作为中国普洱茶集散中心的繁荣。广州市民的年人均消费茶叶量是2500克,远高于500克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茶叶消费总量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茶叶、茶具消费力最强的城市。当内地还在呼吁鼓励茶叶消费的时候,广州人早已把茶变成了生活本身。而这一年龄层,正是中国普洱茶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职业分布状态,又说明了广东民营经济的巨大活力。

普洱茶消费:城市样本调查

有人戏说,如果乘飞机飞过中国城市的上空,听到下面哗啦啦搓麻将的声音,那就是成都到了;听到有人引经据典、吟诗作赋,那是杭州到了;看到一大群人坐在茶楼里慢悠悠地喝早茶时,那一定是广州到了。广州,是中国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当中最具亲民气质的城市,它浓厚的市民文化氛围,从未因城市本身快节奏的发展而被消融。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广州地区的亮相,是自秦代被定为南海郡开始(公元前214年)。秦末(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在此地建立南越国(亦称南粤国),从此后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

从南越国开始,广州开始对外出口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汉代,广州成为中国的海上贸易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了清代,这里更是因为有着独步天下的十三行,缔造出无数的传奇。根据资料显示,茶叶是当时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到清末时,广州的茶叶出口约占全国的九成,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茶叶对外贸易“第一城”。

在本章第一节有关芳村的描述中,我们已经见识了广州作为中国普洱茶集散中心的繁荣。现在我们则要来重点看一看这座城市的茶消费情况。广州市民的年人均消费茶叶量是2500克,远高于500克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茶叶消费总量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茶叶、茶具消费力最强(平均客单价最高)的城市。两千多年来,茶已经成为广州最重要的文化要素,渗透到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广州茶文化的精神是务实、实用。当内地还在呼吁鼓励茶叶消费的时候,广州人早已把茶变成了生活本身。因为广州地处岭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天气炎热,人易出汗,需要大量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而饮茶正可以消暑解渴,还能提神醒脑、强身健体,所以广州人的饮食文化中始终有深刻的茶的印记。一般来说,正宗老广们早上见面打招呼时,必用的口头禅是“饮茶未(没有)?”又或是“去边度(哪里)饮茶啦?”

老广们也常常习惯地把吃早餐称为喝早茶。因为在广州,一家人周末上茶楼叹一盅两件(一盅茶、两件点心)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如果是一个人(一般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那么坐下来开一盅茶,然后配以点心或炒粉炒面,再买一份报纸浏览,独饮独嚼,听听粤剧,这就是最典型的“叹茶”生活了。甚至有不少生意人,也会借着一顿早茶时间,开完一场小型的商业会议,这可以说是把“拼命工作、尽情享受”的态度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广州的茶楼、茶馆、茶庄、茶室、茶舍等空间跟内地不同,它们虽然名字相近,但其实并不是同一种业态。比如茶楼是广州最典型的传统美食所在地,诞生了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等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属于大众饮食生活的范畴;茶庄主要是指卖茶的茶店;而茶室、茶舍这一类多指清茶馆,是人们独处及聚会清谈时选择的雅致空间。

下午三点,我们在轻柔的古典音乐声中,来到了位于广州海珠区一个成熟社区内的壹茶舍,来感受市井文化之外的广州茶事。因为这里主营的,正是撑起广东茶叶消费半边天的普洱茶。老板是一位女士,名叫陈伯丽,她从2014年开始经营这家茶舍,至今已经过去了六年多。

“其实我父母就是开茶店的,所以我从小对茶就有感情,对茶店的一切也非常熟悉。长大后我曾在银行工作,但每月只要一到调休时间,我都会到芳村学习各种茶叶知识,同时也是帮家里的茶店拿货,这让我对茶叶尤其普洱茶有了极大的兴趣。”陈伯丽介绍道。

普洱茶是陈伯丽的事业,也是她的兴趣所在

后来,她放弃了稳定工作,结婚生子。直到2012年,她开始在广州经营一家专业的普洱茶舍。这是她喜欢的事,更是一份能长久经营的事业。“在我这个店里,你也能喝到市面上出名的一些老茶,比如简体云、八八青、大白菜等。因为我来广州之后,一开始有十年不工作,天天泡茶馆研究各种各样的茶。这之后开始收一些名山名寨山头茶,再然后,接触了斗记,就一头扎进了最考验普洱茶技术的高端拼配茶领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女主人笑着说。在她看来,人在喝茶的口感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的捷径可以走,即使书面上的知识再丰富,仍然需要实践来累积自己对茶的感觉,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作为一个专业的茶人,凡是摆在我茶台上的茶叶,我都已经喝过无数遍。每天,只要我一踏进这个店门,就开始拿出全部精神工作,有时候凌晨还在陪客户喝茶,帮他们找寻并建立自己的口感,这个过程中我是非常认真的,做到了全身心地付出,因而也得到了我的茶客们的信任。我想,凡是经历了这个过程的我的客户,他首先会尊重我这个为他泡茶的人,其次他也会尊重得来不易的每一泡茶叶。尊重、敬畏,这是茶道精神的根本。”(www.xing528.com)

壹茶舍

根据陈伯丽的介绍,来壹茶舍喝茶的客户,男女都有,年龄多在三十多岁到五十来岁之间,多数是各类型公司中的高管和企业主。而这一年龄层,正是中国普洱茶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职业分布状态,又说明了广东民营经济的巨大活力。在这样一个特别务实而重视个体感受的消费市场里,经营茶空间的主人必须要充分了解面前每一泡茶的风格和特点,才能恰到好处地展示它们的优点,才能让茶客获得身心的愉悦。

“过去有那种老年茶客,喜欢特别浓重的口感。现在的人更会喝茶了,能够细分各种茶之间的口感和风格区别。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改变。”陈伯丽希望所有的茶客都是因为懂茶、爱茶,才来消费普洱茶,而不是冲着它的名声和价格。

“因为事茶多年,我觉得特别有趣味的就是感受茶叶的转化。其实对普洱茶而言,它是有一定方向和路径可循的,特别是高端的拼配茶,拿来喝的人只能感受它的当下,而做茶的人则是在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中,把握了茶品的风格和未来。想想看,这怎能让人不激动呢?这种期待和未知,才是品鉴普洱茶的乐趣呀!”一直慢声细语的陈伯丽,这时爽朗地笑了起来,她的笑声,渗入这座城市渐渐深浓的暮色里,成为一道悠远的弧线。

在弧线之外,是城市的另一边,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西边紧靠华南快速干线,南边有广园东路,北靠广深高速公路,其西、南面毗邻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和省农科院等多间科研机构的大型社区广州汇景新城,这是一个处于广州市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中心区域内的小区,对研究茶叶消费有着典型的样本意义。

晚上八点,我们在这里和李丹见了面。身为华农茶学专业教师的李丹一边为我们泡茶,一边告诉我们,平时因为自己工作比较忙,所以茶店的经营主要依赖店长。而她的茶店所在的经营区域,属于小区内配备的中心商业街。在这条商业街上,类似的茶店或茶馆就有五家,此外在附近小区的内部,还有几家私密性更强的茶会所。总体观察下来,这里的茶业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其实我们的顾客还是比较优质的。”李丹说,她一边拆开一饼生普,一边缓缓道来,“我们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一些私营业主以及国企、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经济能力也比较好,年龄大多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整体年龄跨度不大,这跟小区本身的居民结构有关系。”原来,汇景新城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社区,这里总共有七八千户人家、居住着几万人。同时,由于小区的户型以大户型为主,在广州房地产价格高企的今天,注定了它的居住人群有优越的经济背景,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所以像李丹这样的社区店主,正是依托了这样的客流背景,做到了营收的相对稳定。

李丹的城市茶空间

“但也有一些开不下去的茶店,他们没有明白茶这个品类,在社区能经营下去的核心——要有好的产品,也要有用心的人和适当的价格。并不会因为是高档社区,人们就会接受质次价高的产品,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茶客会变得越来越理性。”李丹说,“我开这个社区店,就发现经常会有走累了的街坊熟人,进店歇歇脚喝杯茶,顺便再买点茶回家与亲人分享。在消费的方向上,客人对普洱茶的入门一般都是从名山名寨山头茶开始,因为简单且好喝,但逐渐他就对味道的丰富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候极见功夫的高端拼配茶就成了他们品鉴的对象。因为普洱茶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不同年份不同山头不同等级……拼配的茶叶,可把玩的空间非常大,也就特别有意思。而且现在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往往喝茶人之间聊着聊着,茶就成了共同兴趣的纽带,让他们彼此成为朋友。这种收获和满足,是金钱永远无法做到的。”

经过调查走访,我们注意到在近两年的广州市场上,茶的消费空间已经悄悄实现了换代升级——更注重个性化体验的茶馆模式,取代了以往柜台式、茶庄式的经营空间。人们对自饮茶的需求空前强烈,对茶空间的方方面面,也有了更多因人而异的要求。

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消费有什么启示性意义?如果是一个茶行业的从业者,他又该如何把握这样的意义呢?下一节,我们将在“理想的茶空间”一文中,做清晰而全面的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