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食演义中的点心铺小记

唐食演义中的点心铺小记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的杨勃军先生不远千里,来到陕西帮米旗公司搞了个唐食演义点心铺,经营秦饼,如水晶饼、桃酥等。用“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来形容唐食演义中的一些饼应是比较贴切的。对于以上这些我完全予以认可,予以点赞。我在这里把这些饼称为创新的唐饼、秦饼。陕菜,或叫秦菜是中国最老的菜,是中国菜系之根、之母,陕菜有中国烹饪鼻祖伊尹,有周时的周八珍,有唐时的烧尾宴。

唐食演义中的点心铺小记

唐朝不但是诗的王国,也是吃的王国。唐朝的酒,唐朝的菜,唐朝的宴……这里我们只说唐朝的饼。

在这里我们不说白居易的胡麻饼,不说唐昭宗的红绫饼,也不说唐太宗赏给唐玄奘的千层饼。仅唐宰相韦巨源在家中招待唐中宗的“烧尾宴”,五十八道菜中就有十多种糕饼,如八方寒食饼、乾坤夹饼、见风消、贵妃红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唐朝也称为饼的世界

河南的杨勃军先生不远千里,来到陕西帮米旗公司搞了个唐食演义点心铺,经营秦饼,如水晶饼、桃酥等。但我相信,杨先生在这里的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朝,而是泛指秦、陕,甚至指中国,就像世界上的唐人街,不是指唐,而是指中国。现时的汉也不是指汉朝而是指中国。唐在这里是指陕西,唐饼也是秦饼。当然这里的秦同样不是指秦朝,而是陕西。同时我也发现,这里有一些饼是冠以唐或与唐有关的元素的,如唐宫蜜食、开元通宝、诗仙饼等,诗仙当然是指李白,而不是苏轼

用“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来形容唐食演义中的一些饼应是比较贴切的。我以为,“偷”也好,“换”也好,都“偷”得奇,“换”得妙,比如一款叫什么贵妃的饼中竟装了几块近代才有的小桃酥,这实在令人称奇。(www.xing528.com)

对于以上这些我完全予以认可,予以点赞。我研究了二十多年秦饼文化汉唐饼文化,我也不可能穿越到汉武帝时、唐玄宗时看他们的饼、吃他们的饼。我只知道胡麻饼就是普通面饼上撒上一点芝麻(胡人叫胡麻),我也只知道唐昭宗送给进士们的红绫饼只是饼上包了一层红绸子。我们应该点赞河南的杨先生,点赞他作为一个河南人却有秦人的想象力,有当代人的思维元素与空间,不只点赞,还应感谢他。

我们感谢他,还因为他策划的这些唐饼、秦饼不仅能增加陕西中老年人对汉唐饮食文化的回忆、对传统糕饼的怀念与想象,也让当今的90后、00后能够接受,能够喜欢。我在这里把这些饼称为创新的唐饼、秦饼。

秦饼是中国四大传统糕点之一,四大传统糕点即广式、苏式、京式、秦式,而且是我提出来的。我提出这个观点不只因为秦饼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品种繁多、口味独特,还因为再不提这一观点秦饼完全有可能像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都没有陕菜一样,被边缘化。陕菜,或叫秦菜是中国最老的菜,是中国菜系之根、之母,陕菜有中国烹饪鼻祖伊尹,有周时的周八珍,有唐时的烧尾宴。作为烹饪鼻祖的伊尹在我提出是陕西合阳人以前,一直被以为是河南伊川人。同时作为中国糕饼鼻祖的闻太师闻仲我也将考证他、研究他,看他是不是陕西人,尽管有人说他只是《封神演义》中一个传说中的人和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