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行服装的艺术形象:审美意识的表现

流行服装的艺术形象:审美意识的表现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40年代是女装的军服式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压抑了欧洲大众的审美意识,欧洲女装因强调机能性而简朴化和军装化。石油危机唤起欧洲对于东方宽松式服装的兴趣,经济危机唤起欧洲人群对过往生活的向往,并导致50年代服装造型的回归。20世纪90年代经济萧条促使欧洲女性的审美再次趋于冷静,并对流行过热现象进行反思,服装流行风格再次趋于保守。流行的变迁体现并影响审美观念的变革。

流行服装的艺术形象:审美意识的表现

流行即迅速传播、盛行一时,流行产生于短时期内众人对特定文化风尚的审美认可。审美即领会事物美感,是人对于曾经流行过的、现在流行的或将来会流行的事物美感的直观体悟。流行与审美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流行的变迁不是反复无常的,会随着人群审美意识的变化而改变;审美的意识不是墨守成规的,会随着流行的变迁而转变。设计作品作为审美客体,只有通过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感悟认同才能实现其文化价值和流行价值。

审美属于文化的范畴,设计作品审美需要特定文化语境作为依托。被世人倍加推崇的设计作品,皆因符合当时当地的审美文化语境而流行开来。而多数过于前瞻性的设计作品会因不符合当时、当地的文化语境而不被大众审美认可,直到与某一时代众人所处的审美文化语境相符合才会实现流行。

服装流行是服装的文化倾向,是服装物化形态的款式变迁,更是服装文化形态的发展演进,服装流行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人们的审美认可。服装审美是人观赏服装设计作品产生的心理认同和精神愉悦。服装审美包括审视服装作为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自然美,以及审视服装作为设计产品的功能美、技术美两个部分。服装的颜色、造型、结构、功能等具体美感,构成服装审美的具体内容。

服装审美能使人因观赏服装作品而产生心理认同和精神愉悦。服装审美观念的变革反映和促进了服装流行的变迁,服装流行的变迁体现并影响着服装审美观念的变革。两者互为载体、互相作用。

审美观念的变革会影响和促进流行的变迁。社会审美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潮、战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审美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心理、生理、生活方式、社会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未发生改变时,服装很难出现新的流行。而当审美观念发生变化时,服装必然推出新品,产生新的流行。

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审美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流行风格。“服饰的流行与变迁不是无理和反复无常的,而是一种在深奥的社会和文化改革中看得到的征候”[7],“当服装的基础风格改变,也就是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自我概念在改变”[8]。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服装审美观念造就着不同的服装流行趋势,形成了不同的流行特色。

例如,回顾20世纪西方女装发展史中每个10年的流行特点:20世纪的最初10年是现代时装的开端,流行服装中功能审美观念得到强调,与之前提倡以裙撑、紧身胸衣为特色的形式审美观念已有所不同。服装“S”形样式达到流行顶峰并开始向直线型和管型样式发展。此时还出现了解放胸部的胸罩,以适应生活节奏加快下的社会需求。

20世纪10年代女性身体进一步解放。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适应战时环境与日常工作,女性服装审美取向简洁、随意,服装功能性进一步得到强调,裙长逐渐缩短,女性开始着裤装,女装出现制服化、男装化的倾向,反映了动荡时代特殊的审美要求。

20世纪20年代是西方女装的“女男孩”样式时代,此时社会经济大萧条、贫富悬殊增大,女装外观造型则有了突破性发展。服装外轮廓基本为直线,造型日渐紧凑和缩小。服装不再刻意突出强调女性特征,简单、朴素、自然、舒适着装成为时尚,出现了像男装看齐的男童式女装和“杰尔逊奴样式”女装。

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大众向往美好生活,爵士乐好莱坞等文化生活元素广受青睐。女装流线设计风行、典雅风格回归长裙大量出现、造型修长苗条。生活的丰富促进了审美的多元化,服装中出现了运动装的雏形版和泳装。

20世纪40年代是女装的军服式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压抑了欧洲大众的审美意识,欧洲女装因强调机能性而简朴化和军装化。战后军服式女装仍继续流行,但审美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服装的腰身收紧和强调腰线。此时的美国流行服装业因远离战争开始崛起并逐步成熟。

20世纪50年代是女装的新面貌时代,战后人们渴望从创伤中恢复,与贫穷压抑的生活告别,审美意识得到解放。迪奥优雅华贵、富有女人味建筑感的新面貌(New Look)风格服装因符合大众审美而广泛流行,并影响至今。

20世纪60年代年轻风暴和政治运动风起云涌,摇滚乐、披头士、花童、嬉皮士奥普艺术(OP Art)、波普艺术(POP Art)等新奇事物层出不穷。不安而反叛的审美观念促使未来主义风格、蒙德里安风格、几何线型风格等反体制女装不断出现。高级成衣店冲击了高级定制的地位,阶级性和性别观念逐步淡化。

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众审美更加多样化。服装款式变得长短皆宜、松紧随意。石油危机唤起欧洲对于东方宽松式服装的兴趣,经济危机唤起欧洲人群对过往生活的向往,并导致50年代服装造型的回归。在民族风、东洋风、复古风、北美风等流行风尚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服装开始成长壮大。

20世纪80年代是为成功而穿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欧洲女性渴望物质的丰盛、事业的成功。服装审美的温和、保守面促使雅皮风格的服装大量涌现,品牌服装因体现流行生活方式和时尚审美意识日渐受到追捧。服装审美的个性和随意促使破烂装的风靡和60年代式样的复兴。(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经济萧条促使欧洲女性的审美再次趋于冷静,并对流行过热现象进行反思,服装流行风格再次趋于保守。在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浪潮的冲击下,高科技、绿色环保理念影响和深入人们的审美观念,精工、机能、休闲、环保等风格的服装因广受青睐而广泛流行。

流行的变迁体现并影响审美观念的变革。服装流行是服装审美意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它可以体现时代美的精神,体现一定时期中、一定地域内的审美倾向和审美特质。服装流行自身有其能动作用,服装流行可以引导人们的审美观念,提高社会以及个人对于设计审美的认知,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影响服装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对建立新时代的设计文化体系有积极促进作用。

下面以中国历史中的流行女装为例加以详述。汉朝范晔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提到“吴王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汉都城长安民谣描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锦。”创瘢和过度减肥在一般审美观念看来是丑陋的,过分高挑的发髻和过分宽大的袖子对于活动出行并不方便,但上行下效、下行上效的传播方式以及求异于人、求同于人、展现自我、喜新厌旧的审美见解促进人们改变了原本的审美观念,以之为美,并在汉代形成流行时尚。

魏晋王朝政局混乱,处于乱世的人们渴望超然物外以寻求解脱,服装作为一种精神解脱方法和审美表达的方式,显得格外重要。曹植在其《美女篇》中对当时的女子服饰的描述是“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魏晋时的深衣“腰高及胸,窄衣宽袖,下摆通常裁成三角,上宽下尖,层层相叠,而形似旌旗,围裳之中又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在行进时,襟带飘逸,宛如仙女飘然云上”。此时的女装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然、超脱物外、放荡不羁、清静无为的审美倾向。

宋朝游牧民族的入侵而王朝日衰。宋朝女装复古存旧、保守拘谨、装饰繁复、色彩雅致,体现了宋王朝对民众的思想控制。翻阅唐圭璋编写的全宋词,对当时的女性服装描写有如下诗句:“簟纹衫色娇黄浅,钗头秋叶玲珑剪,轻怯瘦腰身,纱窗病起人”“紫襦叶叶绣重重,金雀银凤各一从。汗湿时装行渐困,横瑭水影同春送。”此时女装体现了宋代朱程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目的和宋代礼服制度蓝本《三礼图》推崇的维护封建道统的思想观念。

现当代社会流行服装更为深刻地体现和影响着审美观念。如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的宣传促销下,在公众人物、周围人们穿着打扮的影响下,多数人都会顺应流行变迁而改变审美观念,以大众宣传的审美理念为参照穿衣打扮。又如不少明星借助自己的影响力,纷纷涉足流行服装领域,引导大众审美观念,并掀起了新的服装流行风尚。

由此可见,在当代社会,流行服装预测工作、服装流行引导工作对于服装企业和服装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学习、探索、把握服装流行趋势,对于企业准确制定生产策略、引导大众审美观念、满足不断变换的消费需求、促进流行服装产品的生产销售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要强调的是,人为创造的流行不是无根之木、无本之源,它建立在对国内外流行情报和过去流行规律分析与把握的基础上,并需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怀。这样才能推出符合消费者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的服装,实现流行预测和流行引导。

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个人盲目追求流行服装、服装企业盲目生产流行服装的时装流行现象。有些服装企业不顾当时当地的审美需求,过快、过多的产出流行服装,这对于物流、仓储、销售、管理等都是一种重压。有些人刻意追求流行,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都趋之若鹜,哈韩、哈日、哈欧美,不断跟风,这种东施效颦常会弄巧成拙。

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脱离功能性、技术性的服装审美现象。例如,服装史中紧身胸衣、三寸金莲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服饰款式,都是在对女性美感的苛刻追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西方服装史的造型中,它们的存在犹如双刃剑,如紧身胸衣影响日常生活,甚至造成肋骨、内脏等严重变形。这些服饰款式很具特色、富有张力,极大丰富了服装的形式和审美,是流行服装塑形中立体空间思维最极致、最生动、最突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另一方面,它使人体舒适性、活动性、健康性等着装机能需求从属屈就于服装造型,甚至使人沦为了服装造型的附庸和填充物。

服装设计产品的美感应该是功能美与形象美的统一,而且“物质功能评价,是设计评价的首要问题”[9]。服装设计应该反对过分强调审美、流行而忽略功能性的伪美学设计,强调设计的伦理道德,强调设计的流行、审美与功能性、技术性的统一。提倡绿色设计、人文关怀,提升设计产品的文化价值。

服装流行与审美具有设计产品流行与审美的一般共性。服装流行满足人们的审美特质,引导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革。人们审美观念变革反过来影响和促进着流行服装的发展和服装流行的变迁。服装流行与服装审美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正确认识、研究服装流行与服装审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解决服装流行与服装审美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树立正确的流行与审美理念,以人为本,绿色设计,拓展设计产品的新价值与新境界。

“对于服装的审度的最好背景就是流行时尚,服装艺术作为对于流行时尚的表达和升华往往能真正体现一个设计师对流行的审美追求和自我表达。”[10]服装设计者、服装着装者都会以流行服装为媒介传达文化情感和审美意识。当服装推出者与接受者审美意识契合时,服装流行随之产生。

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在服装艺术形象角度,是以审美意识力的形式存在的。当代服装文化从深刻化向信息化发展,从向心力向离心力发展。当代服装审美由苛刻化向包容化演进,由一元力向多元力演进。这些新生特质促进了流行服装行业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