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渎古镇:水墨世界与淮腔淮调

盐渎古镇:水墨世界与淮腔淮调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盐渎古镇的古宅众多,具有代表性也是首批对外开放的古宅有四座,分别是敦怡堂、慎耻堂、桂复堂、和顺堂。盐渎古镇除了傍水而建的古建筑群外,还打造了独具水乡风情的古戏台。随着大洋湾古戏台的建成,那充满家乡味道的淮腔淮调,将在大洋湾源源不断地流唱下去,让人们顺着淮腔淮调穿越时空,神会先人,这又给盐渎古镇的水墨世界再添上一份新的神韵……

盐渎古镇:水墨世界与淮腔淮调

口品吴盐知世味

心连禹渎到天衢

这副对联赞赏的是大洋湾盐渎古镇。对联的作者星汉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星汉先生在作此联后,还对此联专门作了诠释:联中嵌入“盐”“渎”二字,“世味”“天衢”语意双关。据《汉语大词典》,“世味”指人世滋味,“天衢”意指“通京都的大路”。

盐城海盐的重要产地,曾有“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之说,大洋湾也曾是古盐灶之一。星汉先生联中所写的“吴盐”,就是指江淮(含盐城)一带所晒制的散末盐,细如粉末,色白如雪。古人食水果如杨梅、橙子之类,多喜佐以吴盐,用以渍去果酸,使果味更为可口。李白的《梁园吟》一诗中曾盛赞吴盐: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白雪

古盐城的海盐生产,造就了一代代富甲一方的盐商。这些盐商中,又以徽商居多。自宋代始,大批徽商就活跃在盐城一带,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则为徽商常驻盐城经营运转海盐的全盛期。数百年来,随着大量徽商的纷至沓来,徽商文化也随之融入海纳百川的盐城,其中尤以作为徽商文化符号的徽派建筑流存最为鲜明。受其影响,古盐城的建筑多以徽派建筑为主。

盐渎古镇古宅

徽派建筑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精雕细镂,匠心独运。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区别于其他建筑风格的鲜明特色。徽派建筑还极为讲究规格礼数,除富丽堂皇的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

雕梁画栋毓秀苑(郭亚摄)

徽派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远瞰之,屋顶脊吻极为夺目。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之分,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例如正吻——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据说是汉武帝所建的“柏梁殿”曾遭火殃,笃信神仙的汉武帝向方士求教,一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此建议被汉武帝采信,正吻就由此产生并沿袭下来。

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郭亚摄)

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究竟指哪位仙人说法不一。民间常有姜太公(姜子牙)在此“镇妖捉祟”之说。亦有指大禹之说:人们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还有民间传说称“仙人”是劈山救母的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诸种说法虽然不一,但殊途同归的是,无论哪一种说法皆有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盐渎古镇古宅

我们将目光从屋顶落到墙体,徽派建筑四周均用白色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白色的高墙犹如一块天然的画布,在这块“画布”上,不仅能看到日光月色,还能看到时光流影。举目望去,屋瓦均为青黑色的小瓦。白墙黑瓦,黑白相映。黑白统合之下的色彩碰撞、融合、协调,给人以水墨晕染的视觉感受,犹似一幅江南水墨画

这幅“水墨画”却不是静态的,它外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给人以变化无穷之感,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高低起伏,色彩典雅大方,赋予了这“水墨画”生动的灵气。中国天人合一的观点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则,在徽派传统建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步入徽派建筑则又是另一番景致,让今人对古人的建筑智慧叹为观止。稍大的古宅均庭院深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往往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进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

徽派建筑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无论大还是小的徽派建筑,均以堂屋为中心,注重内采光,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建筑原料为砖、木、石,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梁架用料硕大,且注重内外装饰,广泛采用砖雕木雕石雕技艺,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再以格窗为例,有方形、圆形、字形、什锦之分,方形分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多种形态,圆形亦分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多种形态,字形分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多种形态,什锦分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多种形态。

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表示;“福寿双全”用寿桃佛手图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蝠与鹿、桃表示等。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可谓一窗一世界、一格一风情。

(www.xing528.com)

千年龙隐地,九曲大洋湾。大洋湾坐落在古盐城市区东北隅,一湾清澈澄明的水面呈W状分布,除流经大洋湾的新洋港河主流外,大洋湾支流更是密集遍布,地洼水丰,河湖纵横,水资源极其充沛。再加之地形奇特,树木葱郁,大洋湾成为一些稍有实力的人家建宅兴业的风水宝地。在历代居民的口口相传中,大洋湾过去曾有兴盛一时的街市,门店面河,客户以过往的运盐船和渔船为主,舟来楫往,市声鼎沸,煞是热闹。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用笔触来描绘这汉唐盛世的“东方港口”:古洋河碧波荡漾,浩渺无际的东海(当时无黄海一说)千帆云集,百舸争流,这些船只有的顺流而上,进入紧傍东海的大洋湾内作短暂休整,船上的巨富商贾与船民水手上得岸来,在盐渎古镇或谈着海盐、粮食生意,或交易陶瓷、丝绸,使这座市镇终日顾客盈门,生意隆达。如果把它比作“东方威尼斯”,一点也不为过。可惜随着交通线路的迁移与变革,曾经热闹繁华的街市归于寂静,而留在古市镇的大多数古建筑或被不断翻新,或毁于战火,遗存很少。

走进新时代,在大洋湾生态景区开发时,兴建盐渎古镇被列入了重点规划。盐渎古镇的“开篇之作”即是将清代盐商邓氏叶在雍正年间建造的盐渎古宅,按照历史原貌迁址于大洋湾重建。该古宅系典型的徽派建筑,古色古香,楼中木雕古风犹存,整个建筑结构不用一钉一锔,门窗框上所雕三国水浒的故事也栩栩如生,令参观者印象深刻。

除盐渎古宅外,大洋湾景区又按照总体规划,从安徽、江西、山西等地整体迁移原貌风格重建的古宅21座,包括16栋明、清年间建成的徽派古民居及5座山西四合院。按照整体规划图,盐渎古镇总用地面积为125亩,除21座历史悠久、形制精美的老宅外,还新增部分配套商业建筑,最终形成36栋单体建筑构成的、融古典与现代风格于一体的盐渎古镇,既体现了盐商特质的古街神韵,又反映了现代时尚的生活态度

走进盐渎古镇,只见一弯青石板,小桥流水,垂柳依依,粉砖黛瓦,飞檐凌空,白墙朱门,雕梁画栋,天窗邀月,竹帘掩翠,数百年的沧桑,尽显大家气派。恍如在上下几百年的时光隧道里自由穿行,既能体验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水绿瀛洲”的民俗民风,还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

盐渎古镇的古宅众多,具有代表性也是首批对外开放的古宅有四座,分别是敦怡堂、慎耻堂、桂复堂、和顺堂。

敦怡堂为二进院徽式建筑,砖木结构,面积480平方米,原宅是清代咸丰年间进士方启宽的故居。据考证,该古宅建于咸丰十年(1860年),高高的马头墙体面大,遮盖面广,具有防火防盗的功能,同时具有分割住宅空间,有利于排除雨水,吸热采光,冬日御寒,夏日降暑的作用。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而显得错落有致,简洁的黑白对比在不经意之间传递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编织着婉约的水墨之韵。进入宅内,映入眼帘的开合式天井是徽派民居的独特形式。天井完善了住宅的通风、采光功能,使天、地、家融为一体。室内空间全部采用木质结构,木刻雕工精美无比,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一幅图案也是一段故事、一种寓意,为古宅增添了丰厚的人文色彩。

古宅内景

桂复堂亦是典型的官宅,它的原主人许廷桂曾在清代任正五品高官。史载,许廷桂是江西金溪县人,自幼聪慧,好读诗书。清咸丰九年(1859年)参加本省恩科秋试,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得解元,次年又高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四年(1865年)授职翰林检讨,后历任监察御史,工科、礼科给事中,云南临安府知府,江南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等职。该宅原建于江西抚州,建成于同治四年(1865年),其时许廷桂已授职翰林检讨(从七品),故其宅第建得十分气派。该宅为三进院徽式建筑,墙高宅深,檐飞角翘,木雕、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之作。

夜幕下的唐渎里(戚晓云摄)

慎耻堂是一代“茶王”罗坤化的老宅,为二进院徽式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原宅建于江西九江,建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罗坤化是制茶高手,他制作的红茶被列为沙皇皇室饮品,并得到俄国太子“茶盖中华、价高天下”金匾相赠,因此其茶有“太子茶”之称,罗坤化亦获得“茶大王”之誉。作为巨商大贾,其宅第自然极尽奢华,前后院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居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经过天井的折光效应,直射日光变得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如遇雨天,雨水则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和顺堂的主人与慎耻堂主人一样,同为茶商。该宅建于清咸丰年间,原楼在江西婺源,婺源是中国迄今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和顺堂的原主人余德和是婺源茶商中的杰出人物,而婺源茶商又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余德和作为茶商中的佼佼者,以其精工细作的茶叶、出色的经营方式在当地颇负盛名,其茶叶远销各地。其旧宅为典型的徽派风格,极具历史价值。在迁移修复余德和旧宅时,大部分建筑使用拆除的旧材料按照当年格式重建,以保持原宅风貌,对室内一些陈腐的木质材料,则以新的木材取代。凡保存完好的雕刻保持原貌,部分损坏严重的则聘请现代雕刻大师按图复原,使婺源的建筑文化再现盐城大洋湾。

盐渎古镇除了傍水而建的古建筑群外,还打造了独具水乡风情的古戏台。这让人联想起鲁迅先生的名作《社戏》,该文回忆了先生儿时坐船看戏的趣事。而类似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在大洋湾的历史上又何曾不是一道风景呢?

遥想当年,夜幕降临,大小船只会聚于大洋湾古戏台前,戏台上的灯光映照河中,桨声灯影里,戏班子卖力演出,船民们或坐或立,喝彩声从各个船上发出,那是何等壮观,可谓台上一戏、台下一醉。随着大洋湾古戏台的建成,那充满家乡味道的淮腔淮调,将在大洋湾源源不断地流唱下去,让人们顺着淮腔淮调穿越时空,神会先人,这又给盐渎古镇的水墨世界再添上一份新的神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