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控设备的有效管理技巧

数控设备的有效管理技巧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管理是指企业有关生产技术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总称,是保证数控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设备前期管理工作,为进行设备投产后的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等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当企业资产发生产权变动时,应进行设备的技术鉴定和资产评估。设备状态监测是设备诊断技术的具体实施,是一种掌握设备动态特性的检查技术。

数控设备的有效管理技巧

技术管理是指企业有关生产技术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总称,是保证数控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又称设备规划工程,是指从制定设备规划方案起到设备投产止这一阶段全部活动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规划决策、外购设备的选型采购和自制设备的设计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设备使用的初期管理四个环节。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设备规划方案的调研、制定、论证和决策;设备货源调查及市场情报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设备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编制与实施程序的确定;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制造;外购设备的选型、订货及合同管理;设备的开箱检查、安装、调试运转、验收与投产使用;设备初期使用的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做好设备前期管理工作,为进行设备投产后的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等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设备资产管理

设备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某些规律进行分析、控制和实施管理。由于设备资产管理涉及面比较广,应实行“一把手”工程,通过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做好这一工作。

当前,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保证设备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完整和完好,并能正常维护、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

(2)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形态清楚、完整和正确无误,及时做好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和评估等工作。

(3)重视提高设备利用率与设备资产经营效益,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4)强化设备资产动态管理的理念,使企业设备资产保持高效运行状态。

(5)积极参与设备及设备市场交易,调整企业设备存量资产,促进全社会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

(6)完善企业资产产权管理机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不得使资产及其权益遭受损失。当企业资产发生产权变动时,应进行设备的技术鉴定和资产评估。

三、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1.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

对运转中的设备整体或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鉴定,以判断其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与劣化征兆,或对异常情况进行追踪,预测其劣化趋势,确定其劣化及磨损程度等,这种活动就称为状态监测(Condition Monitoring)。状态检测的目的在于掌握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的异常征兆与劣化信息,以便事前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和防止故障的发生,从而减少故障停机时间与停机损失,降低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

对在使用状态下的设备进行不停机或在线监测,能够确切掌握设备的实际特性,有助于判定需要修复或更换的零部件和元器件,充分利用设备和零件的潜力,避免过剩维修,节约维修费用,减少停机损失。在线监测特别是对自动线、程式、流水式生产线或复杂的关键设备来说,意义更为突出。

2.状态监测与定期检查的区别

设备的定期检查是针对实施预防维修的生产设备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较为全面的一般性检查,间隔时间较长(多在半年以上),检查方法多靠主观感觉与经验,目的在于保持设备的规定性能和正常运转;而状态监测是以关键的设备(如生产联动线,精密、大型、稀有设备,动力设备等)为主要对象,检测范围较定期检查小,要使用专门的检测仪器针对事先确定的监测点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监测检查,目的在于定量地掌握设备的异常征兆和劣化的动态参数,判断设备的技术状态及损伤部位和原因,以决定相应的维修措施。

设备状态监测是设备诊断技术的具体实施,是一种掌握设备动态特性的检查技术。它包括各种主要的非破坏性检查技术,如振动理论、噪声控制、振动监测、应力监测、腐蚀监测、泄漏监测、温度监测、磨粒测试、光谱分析及其他各种物理监测技术等。

设备状态监测是实施设备状态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的基础,状态维修根据设备检查与状态监测结果,确定设备的维修方式。所以,实行设备状态监测与状态维修的优点有:

(1)减少因机械故障引起的损伤。

(2)增加设备运转时间。

(3)减少维修时间。

(4)提高生产效率

(5)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设备技术状态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征兆或故障出现,可根据监测所取得的设备动态参数(温度、振动、应力等)、缺陷状态,与标准状态进行对照加以鉴别,见表1-2。

表1-2 设备状态的一般标准

3.设备状态监测的分类与工作程序

设备状态监测按其监测的对象和状态量划分,可分为两方面的监测:

(1)机器设备的状态监测: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监测设备的振动、温度、油压、油质劣化、泄漏等情况。

(2)生产过程的状态监测:指监测由几个因素构成的生产过程的状态,如监测产品质量、流量、成分、温度或工艺参数量等。

上述两方面的状态监测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生产过程发生异常,将会发现设备异常或导致设备发生故障;反之,往往由于设备运行状态发生异常而出现生产过程的异常。

设备状态监测按监测手段划分,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的监测。

(1)主观型状态监测:即由设备维修或检测人员凭感觉和技术经验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和判断。这是目前在设备状态监测中使用较为普及的一种监测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依靠的是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技能,要准确地做出判断难度较大,因此必须重视对检测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编制各种检查指导书,绘制不同状态比较图,以提高主观检测的可靠程度。

(2)客观型状态监测:即由设备维修或检测人员利用各种监测器械和仪表,直接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定期、间断或连续监测,以获得设备技术状态(如磨损、温度、振动、噪声、压力等)变化的图像、参数等确切信息。这是一种能精确测定劣化数据和故障信息的方法。

当系统地实施状态监测时,应尽可能采用客观监测法。在一般情况下,使用一些简易方法是可以达到客观监测的效果的。但是,为能在不停机和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取得精确的检测参数和信息,就需要购买一些专门的检测仪器和装置,其中有些仪器装置的价值比较昂贵。因此,在选择监测方法时,必须从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要能不停机地迅速取得正确可靠的信息,又必须经济合理。这就要求将购买仪器装置所需费用同故障停机造成的总损失加以比较,来确定应当选择何种监测方法。一般地说,对以下四种设备应考虑采用客观监测方法:发生故障时对整个系统影响大的设备,特别是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和联动设备;必须确保安全性能的设备,如动能设备;价格昂贵的精密、大型、重型、稀有设备;故障停机修理费用及停机损失大的设备。

四、设备安全环保管理

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下问题:

(1)废水、废液:如油、污浊物、重金属类废液;此外,还有温度较高的冷却排水等。

(2)噪声:泵、空气压缩机、空冷式热交换器、鼓风机以及其他直接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等所发出的噪声。

(3)振动:空气压缩机、鼓风机以及其他直接生产设备等所产生的各种振动。

(4)工业废弃物:比如金属切屑。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到企业环境和正常生产,因此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设备使用的安全环保问题,确定相应处理措施,配备处理设备,同时还要对这些设备维修保养好,将其看作生产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五、设备润滑管理

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注到相对运动零件的接触表面上,以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降低磨损的技术方式称为设备润滑,给机器零件摩擦表面上润滑剂,润滑剂能够牢牢地吸附在摩擦表面上,并形成一种润滑油膜。这种油膜与零件的摩擦表面结合得很紧密,因而两个摩擦表面能够被润滑剂有效地隔开。这样,零件间接触表面的摩擦就变为润滑剂本身的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零件磨损和其他形式失败的重要手段之一,润滑管理是设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保证设备完好并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润滑的作用一般可归结为:控制摩擦、减少磨损、降温冷却、防止摩擦面锈蚀、冲洗、密封、减振等。润滑的这些作用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就会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迅速破坏摩擦表面和润滑介质本身,这就是摩擦时缺油会出现润滑故障的原因。必须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的润滑材料;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性质,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方法,设计合理的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严格保持润滑剂和润滑部位的清洁;保证供给适量的润滑剂,防止缺油及漏油;适时清洗换油,既能保证润滑,又能节省润滑材料。(www.xing528.com)

为保证上述要求,必须搞好润滑管理。

1.润滑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控制设备摩擦、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法,称为设备润滑管理,其目的是:给设备以正确的润滑,减少和消除对设备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发生设备事故和降低设备性能;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加工的精度,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合理润滑,节约用油,避免浪费。

2.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

建立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拟定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收集润滑技术、管理资料,建立润滑技术档案,编制润滑卡片,指导操作工和专职润滑工搞好润滑工作;核定单台设备润滑材料及其消耗定额,及时编制润滑材料计划;检查润滑材料的采购质量,做好润滑材料进库、保管、发放的工作;编制设备定期换油计划,并做好废油的回收、利用工作;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换缺损的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和用具,改进润滑方法;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和治理设备漏油;做好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润滑技术水平;贯彻润滑的“五定”原则,即定人(定人加油)、定时(定时换油)、定点(定点给油)、定质(定质进油)、定量(定量用油),总结推广和学习应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经验,以实现科学管理。

六、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

(1)设备维修用技术资料管理。

(2)编制设备维修用技术文件,主要包括维修技术任务书、修换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修理工艺规程及维修质量标准等。

(3)制定磨损零件修、换标准。

(4)在设备维修中,推广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5)设备维修用量、检具的管理等。

七、设备备件管理

1.备件的技术管理

技术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技术定额的制订工作包括:备件图纸的收集、测绘、整理、备件图册的编制;各类备件统计卡片和储备定额等基础资料的设计、编制及备件卡的编制工作。

2.备件的计划管理

备件的计划管理指备件由提出自制计划或外协、外购计划到备件入库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分为年、季、月自制备件计划;外购备件年度及分批计划;铸、锻毛坯件的需要量申请、制造计划;备件零星采购和加工计划;备件的修复计划。

3.备件的库房管理

备件的库房管理指从备件入库到发出这一阶段的库存控制和管理工作,包括备件入库时的质量检查、清洗、涂油防锈、包装、登记上卡、上架存放;备件收、发及库房的清洁与安全;订货点与库存量的控制;备件的消耗量、资金占用额、资金周转率的统计分析和控制;备件质量信息的收集等。

4.备件的经济管理

备件的经济核算与统计分析工作,包括备件库存资金的核定、出入库账目的管理、备件成本的审定、备件消耗统计和备件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等。经济管理应贯穿于备件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应根据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来衡量检查备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备件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与企业的规模、性质有关。表1-3中所列为一般机械行业配置情况,可供参考。表中所列人员的配置是企业在自行生产和储备备件情况下的组织机构。在备件逐步走入专业化生产和集中供应的情况下,企业备件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应是科学、及时地掌握市场供应信息,减少人员,并降低备件储备数量和库存资金。

表1-3 备件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续表

八、设备改造革新管理

1.设备改造革新的目标

(1)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设备经过改造后,要使原设备的技术性能得到改善,提高精度和增加功能,使之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水平,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

(2)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对影响人身安全的设备,应进行针对性改造,防止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3)节约能源:通过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幅度地节电、节煤、节水,在短期内收回设备改造投入的资金。

(4)保护环境:有些设备对生产环境乃至社会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如烟尘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工业水的污染。要积极进行设备改造以消除或减少污染,改善生存环境。

此外,对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和对闲置设备的技术改造,也有利于降低修理费用和提高资产利用率。

2.设备改造革新的实施

(1)编制和审定设备更新申请单。设备更新申请单由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各设备使用部门的意见汇总编制,经有关部门审查,在充分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认实施的可能性和资金来源等方面情况后,经上级主管部门和厂长审批后实施。

设备更新申请单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设备更新的理由(附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②对新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对随机附件的要求。

③现有设备的处理意见。

④订货方面的商务要求及要求使用的时间。

(2)对旧设备组织技术鉴定,确定残值,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报废的受压容器及国家规定淘汰的设备,不得转售其他单位。

目前尚无确定残值的较为科学的方法,但它是真实反映设备本身价值的量,确定它很有意义。因此残值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分析的准确与否。

(3)积极筹措设备更新资金。

面对快速发展的产业形势和日趋高效的自动化生产方式,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升级,制订设备更新方案,并有计划推进实施。

九、设备专业管理

设备专业管理是企业内设备管理系统专业人员的管理;是相对于群众管理而言的,群众管理是指企业内与设备有关人员,特别是设备操作、维修工人,参与设备的民主管理活动。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可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上下成线、左右成网,使广大干部职工关心和支持设备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设备日常维修工作和提高设备现代化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