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镍的性质及常见用途

镍的性质及常见用途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2.1镍的同位素镍金属呈银白色,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延展性,耐高温、难熔,并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空气中不易氧化等特征,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溶于硝酸后,呈绿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镍的居里点为357.6℃。低温时,镍仍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表1.2.2镍的物理性质镍属面心立方体晶型,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表1.2.4镍粒的溶速镍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镍的性质及常见用途

镍是一种化学元素,英文名是Nickel,来源于德文Kupfernickel。化学符号为Ni,原子序数为28,属第四周期系Ⅷ族。镍有多种同位素,表1.2.1给出了几种同位素的丰度、半衰期和衰变模式等。镍是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元素,是许多磁性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作为铁系元素的一种,其在地球中的含量仅次于硅、氧、铁、镁,居第5位。其中地核中含镍最高,是天然的镍铁合金地壳中镍的丰度为1.6×10-2%,其中铁镁质岩石含镍高于硅铝质岩石,例如橄榄岩含镍为花岗岩的1 000倍,辉长岩含镍量为花岗岩的80倍。镍的同位素如表1.2.1所示。

表1.2.1 镍的同位素

镍金属呈银白色,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延展性,耐高温、难熔,并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空气中不易氧化等特征,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溶于硝酸后,呈绿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

镍的居里点为357.6℃。低温时,镍仍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和铂、钯一样,钝化时,镍能吸收大量的氢,粒度越小,吸收量越大。其物理性质见表1.2.2。

表1.2.2 镍的物理性质

镍属面心立方体晶型,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其原子量为58.69,原子体积为6.59 cm3/mol,原子半径为0.162 nm。固体热容系数为0.456 06 J/(g·℃),熔体为0.698 73 J/(g·℃),线胀系数为1.28×10-5(20℃),弹性极限(E×10-3)21~23,抗拉强度为392.26~441.3 MPa。

镍的密度(g/cm3):铸镍8.8,电镍8.9,镍丸8.4,1 500℃熔体7.76,化学纯致密镍9.04;单位体积的镍能吸收其4.15倍的氢气,1.15倍的一氧化碳。镍退火后延伸率为40%~50%,布氏硬度为80~90 N/mm2;其铸造收缩率为2.2%。

镍属铁族元素,在周期表上与铜毗邻,其成键特性对提取冶金和成矿作用巨大,主要表现为矿物的紧密结合或伴生,造成冶金工艺的复杂化和困难。铁族元素及铜的成键特性如表1.2.3所示。

表1.2.3 成键特性

镍在水溶液介质中亦较稳定,如电解镍片在约100℃的3 mol/L H2SO4中溶解速度仅为10.67 g/(m2·h),表1.2.4列出了温度为100℃时,镍粒在不同粒度和不同H2SO4浓度下的溶速。

表1.2.4 镍粒的溶速(www.xing528.com)

镍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其氧化态主要为Ni2+,其他还有Ni-、Ni、Ni+、Ni3+、Ni4+和Ni6+,重要的镍盐为硫酸镍(NiSO4·6H2O)和氯化镍(NiCl2·6H2O),NiSO4能与碱金属硫酸盐形成矾。简单化合物中以+2价为最稳定,能形成配位化合物,+3价镍盐为氧化剂。镍的氧化物有NiO和Ni2O3。氢氧化镍(Ni(OH)2)为强碱,微溶于水,易溶于酸。镍不溶于水,常温下在潮湿空气中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能阻止本体金属继续氧化,实验表明纯度为99%的镍,20年内不会发生锈痕。此外,镍还具有很强的抗蚀性,能耐氟、碱、盐水和很多有机物质的腐蚀,尤其是对苛性碱的抗蚀能力强,在50%的沸腾NaOH溶液中镍每年的腐蚀速度不超过25μm,可用于制造货币陶瓷制品、特种化学器皿、电子线路、玻璃着色以及镍化合物等。在稀酸中镍会缓慢溶解,释放出氢气同时产生绿色的正二价镍离子,浓硝酸能使其表面钝化而具有抗蚀性。细镍丝可燃,加热时与卤素反应。镍可以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同样的,镍也可以在氯气和氟气中燃烧。对氧化剂溶液包括硝酸在内,均不发生反应。镍是一个中等强度的还原剂。常压下,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形成剧毒的四羰基镍(Ni(CO)4),加热后它又会分解成金属镍和一氧化碳。

镍的用途很广,在军事、航天航空及钢铁、机械制造方面起着功能材料的作用,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被用来制造不锈钢、高镍合金钢和合金结构钢,广泛用于飞机、雷达导弹、坦克、舰艇、宇宙飞船、原子反应堆等各种军工制造业。在民用工业中,镍常制成结构钢、耐酸钢、耐热钢等,大量用于各种机械制造业。镍还可作陶瓷颜料和防腐镀层,镍钴合金是一种永磁材料,广泛用于电子遥控、原子能工业和超声工艺等领域,在化学工业中,镍常用作氢化催化剂(如兰尼镍)。

目前世界上10%的镍用于电镀,镀镍的物品美观、干净、又不易锈蚀。67%的镍用于不锈钢和其他抗腐蚀合金,约为镍消耗量的2/3;12%用于高镍合金;3%用于铸造业;2%用于铜镍为主的合金;6%用于其他。在钢中加入镍,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如钢中含镍量从2.94%增加到7.04%时,抗拉强度便由52.2 kg/cm2增加到72.8 kg/cm3。镍钢用来制造机器中承受较大压力、承受冲击和往复负荷部分的零件,如涡轮叶片、曲轴、连杆等。含镍36%、含碳0.3%~0.5%的镍钢,它的膨胀系数非常小,几乎不热胀冷缩,用来制造多种精密机械,高精度量规等。含镍46%、含碳0.15%的高镍钢,称为“类铂”,因为它的膨胀系数与铂、玻璃相似,这种高镍钢可熔焊到玻璃中。在灯泡生产上很重要,可用作铂丝的代用品。一些精密的透镜框,也用这种类铂钢制作,透镜不会因热胀冷缩而从框中掉下来。由67.5%镍、16%铁、15%铬、1.5%锰组成的合金,具有很大的电阻,用来制造各种变阻器与电热器。含镍成分较高的铜镍合金,不易腐蚀。下面简单介绍镍在7个具体领域里的应用。

(1)耐热合金:镍与铁、钴、铬、锰等能形成固溶体合金,具有高熔点,耐海水侵蚀及高温氧化,断裂强度大,易机械加工等优点,可用于制作燃气涡轮机

(2)磁性材料:镍具有最大的磁导率(>600μm),是最佳软磁材料。而将镍与铝、钴制成的合金,磁性就变得更强了。这种合金受到电磁铁吸引时,不仅自己会被吸过去,而且在它下面吊了比它重60倍的东西,也不会掉下来。因此,可以用来制造电磁起重机

此外,镍还能与很多金属一起得到性能优异的磁性材料。如坡莫Ni-Fe及Fe-Ni-Si合金是典型高导磁材料,而Al-Ni-Fe-Co合金,还可作永磁(硬)性材料。又如Co-Ni-P合金是高密度磁性记录材料的薄膜基体,其机械强度大、韧性高及易加工等。Co-Ni合金膜记录磁带日益广泛应用于信息工程。Fe-Ni-Co合金是一种非晶态磁材料,应用于磁头及变压器

(3)电子及电气材料:镍可制作各种传感器。锰康铜(58Cu41NiMn)或康铜(60Cu40Ni)可制作应变器的电阻,NiO或镍可用作还原气氛中的传感器或光盘存储器,Ni(OH)X用作光电显示材料;镍则易于发射电流,广泛用作电子管阴极。此外镍还广泛用于可充电的高能电池,如Ni-Cd、Zn-Ni、Fe-Ni及Ni-H2电池等。

(4)催化:应用于有机物的氢化、氢解、异构化、HC类的重整及脱硫等过程,还应用于气相氧化剂(AN、丙烯醛等)的催化。由于镍较铂族金属便宜且不易毒化,故常代替其作为催化剂。在重整的过程中,铂族金属却无法替代镍。

(5)储氢金属:LaNi5、LaCo5及CeCo5等均是良好的储氢材料,特点是低温可吸附大量的氢,稍升温降压又可释出,其结构与稀土储氢材料CaCu5相似,其中LaNi5较便宜。在LaNi5的六方晶体胞中含有1个LaNi5,晶胞体积为9.0×10-23 cm3。晶胞中有3个八面体空隙、6个四面体空隙,被吸附的氢以原子状态存在于这些空隙中,若空隙全被氢原子占据,则组成LaNi5H9,若只有一半被占据,则为LaNi5H45,此时合金密度为8.3×10-2 g·cm-3,比标准状态下氢的密度(8.9×10-5 g·cm-3)约大一千倍,可见在低压(大于4×105 kPa)下储运氢气安全又经济

(6)形态记忆合金:如钛镍系合金具有“记忆”的本领,而且记忆力很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重复上千万次都准确无误。它的“记忆”本领就是记住它原来的形状,所以人们称它为“形状记忆合金”。原来这种合金有一个特性转变温度,在转变温度之上,它具有一种组织结构,而在转变温度之下,它又有另一种组织结构。结构不同,性能也就不同。钛镍合金在加热及冷却循环中,具有双向性反复记忆原形特性,加之耐热蚀性强,故广泛用于喷气机的油压控制,以及各种油管连接器及海底油田的油管接头、电缆连接器等。此外,在家电方面也获得广泛应用,如微波炉加热器中的循环振动结构,电流过热感测器,烘衣机、电烤箱医疗器械等中的热风装置开关等。

(7)颜料及染料:由TiO2、NiO及Sb2O3的混合料在800℃煅烧而成的黄橙色颜料,是由于镍可任意地在阳离子节点上取代钛,形成缺陷晶体结构而引起发色作用,其中锑酸镍的形成,可使颜色由黄向橙黄转变。这种颜料覆盖力强,着色力差,故不易被其他物料污染;又由于具有金红石尖晶石结构,故化学性能很稳定,能抗酸碱,耐光照,耐热达400℃。

镍、钴铝酸盐固熔体组成的蓝色颜料,亦具有尖晶石结构;其组成为NiAl2O415%~20%,余为CoAlO4。由NiO逐渐取代ZnO-SnO2组成的蓝色颜料中的ZnO,可使色彩逐渐由蓝向绿转变,最终可得到光泽很好的绿色颜料。由Ni2(PO4)及NiP2O7组成的磷酸镍颜料具有鲜黄色彩,如其中镍含量增加,则色彩渐变为暗黄绿色。镍的联胺甲醛络合物则呈鲜艳的黄绿色,是特别适用于毛呢织品的染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