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械制造类行业的发展影响因素及经济形势

机械制造类行业的发展影响因素及经济形势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30年,我国机械制造类行业快速发展起来。2013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原材料是机械制造类行业关注的重点。(二)宏观政策向好,机械制造类行业面临机遇从国内外环境看,2013年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回升,外贸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形势不会差于2012年。

机械制造类行业的发展影响因素及经济形势

近30年,我国机械制造类行业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后期,从解决短缺产品为主的开放逐步向建设经济强国转变,汽车、钢铁、房地产、建材、机械、电子压铸注塑等一批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高增长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构成了对机械制造类产品的巨大需求。如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模具市场。预计2015年模具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我国机械工业以“超大”“超重”见长的极限加工制造能力已臻世界之最,但以“超精”“超微”“特种加工”见长的极限加工能力还比较薄弱,甚至存在明显差距;因而以“超精”“超微”“特种加工”为主要要求的需求往往不能满足。

(一)原材料价格趋涨进出口贸易逆差

2012年,原材料市场总体处于近年低位,为机械制造类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3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原材料是机械制造类行业关注的重点。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回升,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增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不可逆转。

与此同时,进出口存在贸易逆差压力,2013年机械制造类行业进口仍将继续较快增长,进出口顺差将减少,甚至可能再次出现逆差。

(二)宏观政策向好,机械制造类行业面临机遇

从国内外环境看,2013年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回升,外贸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形势不会差于2012年。

1.总体经济运行环境良好

国内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行业都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经济运行环境较好。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精神,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项主要任务看,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2011年的首要任务,所以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机械制造类行业的发展。从政策环境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各行业在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上,都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机械装备,为机械制造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十二五”的实施,以及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政策,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都将为模具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2.行业发展四大不利因素

在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机械制造类行业应关注各种不确定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不减。2012年钢材价格相对较低,成就了机械制造类行业的低成本环境,预计2013年主要原材料价格将重拾升势,从而将推高机械制造类行业成本。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低于往年。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下降至10%,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先行指标,增幅的下降,预示模具产业自身对投资类产品的需求趋缓,这对2013年经济运行速度也将会产生一定减缓影响。

(3)人民币汇率总体呈上行趋势。机械产品进口将继续高速增长,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困难将更大,而中低端机械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4)贸易摩擦加剧。近年来尽管随着三一、中联、徐工等国内工程机械巨头在海外频频亮相,中国品牌开始深入人心,但是走出去并非易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后大行其道,崛起的中国制造成了箭靶。2012年,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并购就遭到了美国各种名义上的阻挠。主要表现在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利用各种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各种标准件等,产品出口难度增加。

(三)企业并购重组将趋活跃

2013年,机械制造类行业产销增速在14%左右,而利润增长速度有可能低于产销增幅。在中国经济运行速度正常回落的同时,机械产品结构升级将更为自觉,企业并购重组将趋活跃,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势头将更为强劲,资金投入将日益转向研发试验领域,向基础瓶颈环节的攻关力度有望逐渐加大,外贸出口升级步伐加快,进出口贸易经艰苦努力预计可达到基本平衡,我国在国际同行中的地位有望继续提升。

1.引擎行业难以大幅增长

汽车、家电、IT等引擎行业2012年基数很高,将由高速向平稳转变,增长率在5%~10%;家电行业将呈现平稳健康增长,预计产销增长10%;IT电子行业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但利润增幅下降快于产销;铸造行业现已走出低谷,呈现平稳发展态势,预计2013年产销增长10%~15%;橡塑行业仍将维持在10%~15%的增长幅度;数控机床行业将保持稳定发展,增速在10%以下。(www.xing528.com)

2.高端装备和核心部件业受关注

在我国机械制造类行业产业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投资者应重点把握高端装备和核心部件行业。我国机械制造类行业产业结构大致相当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而日本机械制造类行业产业升级正是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产业升级经验表明,高端产品和核心部件是关键

在我国机械制造类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端产品和核心部件将是未来的重点突破方向。拥有上游技术储备,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将握有行业话语权,并为升级完成后的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机械制造类行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未来突破方向是发展高附加值航空、高铁及掌握船运液压件等核心零部件技术;重点发展数控化与标准化技术;日本的高铁在其政府扶持下完成了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国产化。从模具行业发展来看,数控机床将是投资亮点,未来内资企业发展空间较大。从机床行业发展来看,高端机床进口替代与数控系统等核心部件自制成为产业升级主攻方向。2009年,我国机床产值首次列世界第一,但整体制造水平偏低,大量高端机床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行业进口依存度达30%,出口外向度仅为9.2%。未来高端设备进口替代与核心部件自制成为产业升级方向。

(四)机械制造类行业处于战略发展期

数控机床是机械制造类行业产业的主流产品。在需求拉动下,我国数控机床产量保持高速增长。过去5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39%;过去10年,年均复合增长29.94%;过去15年,复合增长22.10%。2010年数控机床消费超过60亿美元,台数超过10万台。

1.行业安全边际有保障

十一五”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策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大力扶持,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税收政策都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制造类行业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中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使企业的盈利大幅度增加。政策的大力扶持给予了行业特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较高的安全边际。

2.机械制造类行业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国家将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预计,未来十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可望达到20%以上。

3.处在行业景气度上升期

数控机床的需求来自于下游的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以来,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设备、高速列车军工电子信息、电力设备、船舶、工程机械、模具等行业产能高速扩张,带动了机床消费的高速增长。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带动下,我国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增长率在未来5~10年内将持续维持20%左右的水平,机床行业的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4.正处战略发展期

“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先进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方向,传统工业(如汽车、家电、机械、模具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对数控机床的需求继续攀升;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为精密、高效、专用机床开辟了新的需求;从地域发展分析,我国东部产业的升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西部的开发加快步伐,为数控模具产业发展提供国内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国际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中国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等,为我国数控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使我们处于难得的战略发展期。

5.处于工业化后期,机械制造类行业超脱短期的经济波动

近几十年里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对我国机械制造类行业的发展也一直起着促进作用。它与长期向好的中国宏观经济一样,成为模具产业近3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好注解。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资源和环境约束力加剧,人口红利终结,成本持续上涨,内需不振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未来中国工业化战略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从追求速度到包容性增长的转变这三大转变,同时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全球化与自主性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等六大关系。

6.行业格局变化相对较慢

机械制造类行业产业由于技术含量和工艺要求极高,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壁垒很高,无论在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行业格局变化都比较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