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琼英古茶树的茶香历久弥新

琼英古茶树的茶香历久弥新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龙潭是能代表琼英村古茶树的重点区域,去看琼英古茶树,差不多所有的客人都将甘龙潭作为首选。1994年高中毕业后,穆忠志回到老家郭大寨乡琼英村,当年便进入到滇红集团郭大寨初制所,从事茶园管理与制茶加工。他一直在寻找古树茶源,这种坚持与努力让他与琼英一棵又一棵古茶树相遇。2021年4月在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举办的首届茶文化艺术节上,有6名少数民族员工分别得到优秀制茶师的大奖。

琼英古茶树的茶香历久弥新

文、图:许文舟/云南凤庆

今年清明节前,再次与穆忠志去看他的琼英古树茶园,感觉他就像要去见他的亲人一样高兴。天还没亮明,他已经准备好了修枝剪和干粮。甘龙潭是能代表琼英村古茶树的重点区域,去看琼英古茶树,差不多所有的客人都将甘龙潭作为首选。甘龙潭离琼英古树茶厂7km,所有的古茶树在临水的半坡上,树叶纷披承受着阳光直射,根系吸取着充足的水分。第一眼看见,我就知道这块古树茶园必然会火起来,撇开古树茶娇嫩的芽叶,甘龙潭水清见鱼,周遭万亩杜鹃花绽开,草甸上星星点点的卉穗,就不用怀疑这便是桃花源的翻版。

图1 琼英古树茶基地一角

穆忠志没有停下欣赏的眼睛,他的心扑在古茶树上。有些古茶树已经老得需要搀扶;有的古茶树已被虫害折腾得奄奄一息。每次来,穆忠志心情都很沉重,特别是看到一些被盗采的古茶树上横七竖八的断枝,他便暗暗发誓要保护好琼英的每一棵古茶树。为此,他请到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杨世雄博士先后数次来到僻居山野的琼英村,对每一棵带有病灶的古茶树进行望闻问诊,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每当春茶开采季,穆忠志都要上山巡游,防止有人随意滥挖野生古茶树,监督茶园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1994年高中毕业后,穆忠志回到老家郭大寨乡琼英村,当年便进入到滇红集团郭大寨初制所,从事茶园管理与制茶加工。26年来,穆忠志从烧锅炉做起,一直做到琼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期间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一直在寻找古树茶源,这种坚持与努力让他与琼英一棵又一棵古茶树相遇。从发现到举债签过各种合同,他才感觉像找对了归宿,从而半生都陷在那些古茶树中间。站在遮天蔽日的古茶树下,他想到了先行者们筚路蓝缕蹚过的足迹,想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踉跄与莽撞。生活有多种选择,他也不例外地做过电信公司代理人,做过滇红集团郭大寨茶厂厂长,最终是一棵古茶树,让他的人生另起一行。

那一天,穆忠志从茶山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奶奶,背着一篮子鲜叶,见穆忠志就拉着他说,他背给某某茶所,人家嫌少不收,找不到买主,老奶奶只好又往返10多千米将茶叶回家。穆忠志知道,背回家的鲜叶其实也没有人做,老奶奶的儿女都出去外省打工了,鲜叶过了晚上就会变质,也就是说,老奶奶一天辛苦最后还是白辛苦。想到这里,他想到了自己得站出来,做个像模像样的茶厂,给茶农提供一个卖鲜叶的地方。然而,做茶厂谈何容易!为筹措资金几乎卖光了家里除了住房的所有东西,要到年关了连那喂着准备过年的两头肥猪也都被他卖掉。从动义到动工仅用了6个月时间。2016年,穆忠志的茶厂正式开业,他整个人瘦了一截,仿佛像大病一场。建厂当年基本就解决了群众卖茶难的问题。后来,穆忠志觉得,他与茶农之间仍然是买卖关系,茶价好的时候,自己收不到原料,茶价低迷,他却吞吐不了。他想把茶农变成自己的人,于是2017年他成立了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起初只有不到50户的农户加入,到现在已有800多户社员。在选择会员方面,穆忠志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让贫困户首先加入,二是让少数民族兄弟加入。建厂虽然是自己的一份事业,却也是为当地群众谋出路的一种途径,现在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里,有布朗族白族彝族等5个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相互协作,纷纷成长为制茶师、品茶师。2021年4月在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举办的首届茶文化艺术节上,有6名少数民族员工分别得到优秀制茶师的大奖。

图2 凤庆县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

走在茶香馥郁的琼英村,我见到了穆忠志手下正在揉茶的合作社社员,他们没有把穆忠志当老板,而是亲切地喊他阿七哥,阿七哥在家中排行老七,也因为兄弟姐妹多,使他过早地遍尝了人世的艰辛。高中毕业,却差着学校学费,只到他开始打工,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才将所欠学费如数还上。近三十年的做茶经验,加上穆忠志在村子里的很好的人缘与口碑,让他的古茶专业合作社声名鹊起。很多人都觉得,琼英的古树茶终于找到了好的归宿,然而他们有所不知,为推销每一片茶叶,穆忠志差不多动用了他所有的人际关系,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市场。在此之前,除了某集团公司零星的收鲜,大部分茶叶只能由茶农自己制作,由于技术等原因,总是无法卖到好的价钱。茶价低迷,许多茶园疏于管理,导致部分茶园荒芜现象严重。比差欠学校学费揪心的是,由于资金等原因,古茶专业合作社还没能做到应收尽收,这需要拓宽销售渠道,毕竟合作社才成立两年。

见到穆忠志很难,他一会儿在茶山,一会去省外洽谈业务,但一个时刻最好找到他,那便是春茶开始的时候,他一定亲自手工制作几锅。他告诉我:“近几年来,琼英牌古树茶系列高档产品已远销国内外,去年春季纯手工制作的一饼357g古树茶卖到了2700元的好价钱。产品价格提高了,社员得到的实惠也更多了。”合作社通过实行订单农业,让当地茶农足不出村就能卖茶,而且能卖个好价。古茶专业合作社,优先招收贫困户,优先收购贫困户的鲜叶,穆忠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合作社在扶贫帮困上出一些力。合作社每年实现毛收入200余万元,惠及全村所有农户和周边部分农户,郭大寨乡琼英、卡思、团山3个贫困村2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分红,增加了经济收入,逐步告别贫困的日子。(www.xing528.com)

穆忠志平时话很少,不谈茶他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一说起茶他神采飞扬,让人感觉他的癫狂。好茶到了穆忠志那里,一定要经过双手揉捻,这一系列的动作跟在一片叶子后面,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要让手的筋道与力量入驻到一片叶子里,再把蕴含于茶叶里面的元素充分发挥出来。在琼英古古茶专业合作社,每一个新进厂的社员首先得学会烧火,有时让亢奋的火焰减弱,有时让委顿的温度速升。热量在铁锅里,让一片茶青脱水、变软、破壁,最终逼出香气。时下,由于古树茶资源稀缺,很多茶商便以古树茶为噱头,纷纷给自己的台地茶批上标签销售。其实,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任何不诚实的行为只会自己给自己挖坑。随着订单增加,古茶原料无法满足需求,于是穆忠志又踏上了寻茶之路。像锲而不舍的猎人,凭借几十年的做茶经历积累的经验,穆忠志清楚不是树龄越大越好喝,一片茶叶的味道与土壤气候日照都有关系。为此,他一路寻找,一路得到,再一路放下。而一棵棵古茶树,慰劳了他的寻找,给了他归属感,每次采摘他都像朝圣,亲自迎接一片片茶叶下树,再把它们送到铁锅。

凤庆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繁衍了丰富的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各乡镇的原始森林或次生阔叶林带,至今仍存活着丰富的乔木型野生古茶树群落,为生产出优质的生态茶叶奠定了基础。郭大寨乡境内古茶树群落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中万明山67hm2,树龄在300到1000多年。凤庆野生茶树群落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载于《中国古茶树》一书中的腰街乡新源村本山古茶树。本山古茶树属野生型大理茶种,主干直径1.15m,民间称这种茶种为“本山茶”。遗憾的是2000年这棵具有特别意义的本山古茶树已寿终正寝。正当人们为该茶树的死亡唏嘘不已时,另一棵珍贵的古茶树在郭大寨乡琼英村老李寨长得根深叶茂,这棵主干直径0.47m,树高7.9m的琼英古茶树也属于大理茶种,在《中国古茶树》一书中也有翔实的记录,并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古茶树之一。古茶树是凤庆作为茶树起源中心地带之一的活见证,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自然繁衍、进化等意义重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多,藏在深山里的野生古茶树被人们认同并竞相追逐,于是便出现了抢采偷摘的情况。遇到树高无法采摘,便有人将树砍断来采,严重破坏了古茶树资源。野生古树茶价高量少,有人便暗暗给野生古茶树过量用肥,提高产量,致使茶叶品质下降,甚至导致一些野生古茶树死亡。有些人以占有为目的,将野生古茶树盗挖回家栽培,结果多数死亡。穆忠志每年开春都在对野生古茶树林进行巡逻,查看古树生长情况,发现违法现象,及时纠正制止不法行为。穆忠志总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有一次,一个亲戚挖了一棵野生古茶树准备拿回家栽,被穆忠志发现后,坚决让他重新栽回,并保证成活。而得知那位亲戚家生活困难后,穆忠志便让他到古茶专业合作社的茶厂上班,让那位亲戚非常感动。

当地人不会与你谈古茶树的繁衍、栽培、驯化,但他们把古茶树当神敬的虔诚,确实让我感动。正因为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才使得那些古茶树逃过了一个又一个劫,幸运地活了下来。2007年茶叶大战,古树茶在市场上的价格一路飚扬,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出于占有的目的,挖空心思地想把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古茶树据为己有,但在郭大寨琼英古茶树群落却很少有人得逞,原因就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古茶树的保护神。因此,当我抚摸着一棵棵古茶树,我摸到了一棵古茶树上惊涛骇浪的较量。10年前,老李寨的那棵古茶树因地埂坍塌导致倒掉,树本身大部分死亡,只有一个分枝还活着,但由于缺少保护,面临着被人为破坏的风险。穆忠志决定自己出资加以保护,有人说:“你又不是慈善家动不动就出钱保护,你有多少钱?”是的,十年前的穆忠志还在某茶企上班,是拿不出钱来,但他一想到这棵珍贵的古茶树将面临灭顶之灾,便与妻子商量,拿出钱将其保护下来。10年过去,经过穆忠志的保护,这棵古茶树活得生机勃勃。

图3 琼英古茶树基地生态环境

琼英古茶树多数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也有极少数长在寨子里,说不清楚是先有寨子还是先有古茶树,反正看上去它们一样古老沧桑。有古茶树好啊!有时它是黄金叶,有时它是白银价,它们正以丰厚的财富回报主人。遗憾的是,大集体年代砍去了许多,那是因为当时人们饿肚子得先考虑粮食生产,不得不将那些挤占在地里的古茶树砍去,只有田边地角的古茶树幸存下来,虽然也遭遇刀砍斧削,至少它们活了下来。琼英古茶树资源分两部分,一是纯野生的,现已查明树龄最大的在千年之上;二是栽培型的。栽培型的可追溯到距今400多年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从普洱传入。琼英古茶树均生长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之中,自然无污染,每一片鲜叶都避免了农残的催逼,保持了最真的滋味,成就了琼英古树茶浓郁的香气与持久的回甘,让人喝了直抵灵魂。

琼英古茶树与琼英洞有很深的渊源。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布朗族在春茶开采之前,必须要到琼英洞进行祭祀活动。布朗族祖先认为,人们采摘的茶叶与茶神有关,如果事先不尊神,那茶叶就发得不好。20世纪50年代,学校与茶叶初制所相继在这里扎营,起初是学校,孩子们根本无法安心,因为目之所击,就是形态各异的拟人化的石头,总是把孩子们那点好奇心无限放大。课间休息,老师必然在进入更深地方守好,防止打打杀杀的孩子们误撞误入。学校搬出洞子,1957年茶所开始进驻,除了建设成本的考虑,还因为这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供奉过茶神,有了茶神,一片叶子便会出现奇迹。琼英洞位于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下面不到1km的地方。洞上方有数十米高的悬岩,洞内有暗河通道,人进洞数十步后需照明工具方可前行,蜿蜒曲折,既陡且险。洞中宽敞,钟乳石形有石桌、石凳、石马、石象、石田、石钟、石鼓,石击钟鼓声音洪亮。洞分前后两口,前洞口石岩上书有“琼英仙洞”四字,撰书者无考,后洞口石岩上书有“桃源”二字,中厅书有“琼英洞天”四字。1980年后又于洞旁发现一洞,洞内景观较之更胜一筹,是旅游开发理想佳境。

目前,琼英已被列入郭大寨乡重点开发地区,是乡村振兴的示范点。既然琼英洞在先人的心目中有桃园的诗意,那么就有万棵桃花遍植洞口的坡地,三到五年间,就有桃花源的画意诗情。穆忠志坚信,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他的古茶专业合作社会做得更大,走得更远。

图4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世雄博士到琼英古茶树基地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