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能优先就是将开发与节约并举,确立节能的首要地位,改变能源粗放利用的现状,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不断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人类能源环境系统 如前几节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依赖能源,而能源的开发利用却又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因此,协调处理好人类社会、能源与环境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能源—环境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又是经济增长必需的生产要素和投入因子。一方面,经济增长对能源有依赖性;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国防安全和国计民生,能源的安全和有效供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动力,可以说,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有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总能源消费基本上呈现出线性模式增长。从整个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来说,在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能源消耗量和能耗增长速度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率成正比关系。另一方面,能源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因为经济增长可以为能源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科学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人类对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然而,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的同时也是一种障碍,能源的逐渐消耗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都将危害人类健康、严重制约和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300年,工业化惠及的人口不足9亿。而21世纪前半叶,包括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内,全球将会有20~30亿人口摆脱饥饿和贫困,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这将对全球资源、能源提出新的需求,对我们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在能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在改善和提高当代人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能源,建立可持续能源系统;不要危及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权利和地球生态环境,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进化的生态文明。

(2)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在总量上已经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然而能源的相对短缺及其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低效率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正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鉴于此,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双重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展示了我国未来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将快速增长的宏伟蓝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基础工业的能源工业,保障能源供给、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持续能源发展就是关注能源与环境、人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从能源开发到终端利用的一个完整的能源流过程,即建立高效、经济、洁净、安全、持续、稳定、科学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②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的缓冲能力、区域的生产能力等支撑体系,例如资源利用技术的进步、利用效率的提高、发展和利用替代能源等;③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及市场等对能源行为的引导、管理和监督。

总而言之,可持续能源发展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发展能源产业,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经济效益,减少能源开发和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健康威胁,保障能源的可靠、合理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2)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能源是国家的动脉,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国已采取了鼓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动农村能源建设等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能源消费的总体结构仍然处在相当不合理的状态。在这种趋势下,要想解决我国能源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必须实现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能源和环境安全。

①实施节能优先政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节能政策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应把节约能源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节能优先就是将开发与节约并举,确立节能的首要地位,改变能源粗放利用的现状,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不断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www.xing528.com)

节能途径主要有结构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结构节能主要从宏观角度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耗能低或不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向节能型工业体系发展;管理节能主要是加强计量检测,优化能源分配,强化管理维护,实现节能目标;技术节能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器件的开发应用来取得节能效益。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强度比国外平均水平高40%,因此节能潜力较大。工业部门是我国最大的用能部门,如2005年,工业部门用能占全国能源总消费量的70.8%。因此,应充分挖掘工业部门节能潜力,通过修订节能设计规范,实行企业能源审计和报告,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措施,促进工业部门的节能。此外,还应从房屋建筑规模、家用电器等方面大力加强建筑节能,并重视对电力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节能管理,由政府机构率先示范节能。

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再利用也是我国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工业过分依赖于低效、小规模的能源密集型产业,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因此,在能源消耗和使用中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工艺不仅能够缓解能源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等重要资源的投入,减少生产成本,从而享有能耗降低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能耗降低所产生的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石油为主,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约为68.7%,基本相当于世界上石油加天然气的消费比重(61.7%),而我国石油加天然气的比重约为21.4%,又基本相当于世界平均煤炭的消费比重(25.5%)。目前,可再生能源中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是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虽然有所上升,约占当年能源消费的9.9%,但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仍然过小。因此,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市场体制的客观要求出发,可持续能源发展要求我国将能源结构向有利于环境的方向转变——能源优质化,也就是在继续致力于节约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以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适当提高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并大力发展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可再生且有益于环保的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建立多元化能源供给系统,确保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简而言之,对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要保证其可永续开发利用;对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要节约利用,减少浪费,延续使用时间。

③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型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3E”(economy、efficiency、energy,即经济、高效及能源可持续利用)与“3R”(reduce、reuse、recycle,即节省资源、减少排放、资源的再利用与再循环)是我国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技术,建立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生产活动循环化、生态化,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包括工业企业内部的循环,也包括工业企业之间的循环。就单个工业企业来说,应提高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程度,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余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再利用,作为二次能源或再资源化。就多个工业企业来说,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就可以在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和能源互惠、互利、互补的循环利用,使单个企业无法利用或者无法充分利用的废弃物集中成为另一家企业的能源,形成能源生态产业链。另外,可以对一些特色产业集聚地区和工业园区开展试点,实行生态化改造,构建园区内循环型的能量流耦合系统,探索创建循环型、生态型工业园区。

④运用经济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是市场经济失灵的一种表现,因此利用市场手段控制污染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采用适当的经济激励机制能够形成有效的创新能力。引入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通过竞争降低污染削减的成本,扩大市场,实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成本竞争,优化配置资源,以应对我国未来能源领域里的各种挑战。采用各种经济激励机制鼓励进一步节能是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市场调控手段,例如实行合理的能源价格构成政策和税收政策,刺激能源的经济利用;采用级差电费率、税减率、财政、信贷、国家贷款和补贴等手段,鼓励节能及其投资等。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排污收费,在这基础上,我国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排污权交易、绿色电力等市场手段,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⑤通过政府驱动、公众参与推动环境友好能源战略。新能源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是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的领域,政府应该统筹制定一揽子规划和政策,并及早发布。此外,有关部门应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即生产时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多利用、少排放,且适度消费,不浪费资源。彻底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

[1]图表及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燃煤电厂SO2总量减排核查核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