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祯的木活字印刷: 古老技艺的现代传承

王祯的木活字印刷: 古老技艺的现代传承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1300年,王祯在准备用木活字印《王祯农书》时,谁知已经有人等不及了,已用传统的雕版印刷把书印出来了。这就是王祯木活字印刷的整个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王祯的木活字印刷术已与现代的活字印刷术相差无几,后世的木、泥、锡、铜等活字印刷术虽然在材料使用及制作技术上有所改进,但基本上依然是王祯木活字印刷模式的延续。

王祯的木活字印刷: 古老技艺的现代传承

王祯最大的贡献是《王祯农书》,该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37集本,包括《农桑通诀》6集、《百谷谱》11集、《农器图谱》20集。一种是22卷本,包括《农桑通诀》6卷、《谷谱》4卷、《农器图谱》12卷。两种本子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后者将《谷谱》由11集并为4卷,将《农器图谱》由20集并为12卷。全书约13.6万字,插图281幅。

《王祯农书》对农业、对农民非常适用,此书不但要留给后世,还要造福当代。得想办法尽快大量印刷,传播出去,让农民阅读学习

怎么能快速大量印制呢?王祯是个喜欢搞发明创新的人,他没有沿用当时的印刷方法,而是认真研读毕昇的活字印刷技术,发现泥活字有不耐用、不易转印的缺陷,同时也找到了毕昇木活字失败的原因。毕昇的木活字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活字刻在薄木片上,见水后就容易变形;另外,薄木片活字只有粘在底板上才能印刷,而粘连后不易擦净,给反复使用带来困难。王帧总结了毕升的经验教训,改进了木活字。他把木活字加高,不用松脂粘于底板上,而用挤紧的方法来固定活字。由于木活字加高了,印刷时印墨只涂在活字表面上,对活字的整体变形几乎没有影响。

说干就干,在大德二年(1298年),他命工匠按他的方法制造3万余木活字,先试印《旌德县志》,全书六万多字,仅一个月就印100部,这显然比雕版印刷要快得多。公元1300年,王祯在准备用木活字印《王祯农书》时,谁知已经有人等不及了,已用传统的雕版印刷把书印出来了。

王祯把这次制作活字、排版、印刷的方式方法,写了详细的《造活字印书法》,附撰于《王祯农书》末,其详细步骤如下:

一、木料的选用与处理

木活字的选料与雕版相同,多用梨木、枣木或其他木质硬度适中、纹理较为细腻、易于刻制的木材,制作时将木料锯成厚薄相同的木板,阴干后刨至厚度一致。

二、写韵刻字

先按照监韵内可用字数,分为上、下、平上、去、入五声,按照各个分韵选择要用的字,校勘字样并抄写下来。选书法好的人根据活字的大小,将挑选出的字样分门别类地抄写好。将抄写好的书样用糨糊平整地反贴在刨平的木板上,令工匠刊刻。刊刻时每字之间预留出锯缝,以备将来锯截。像“之”、“乎”、“者”、“也”及数目字等常用的字,各分为一个门类,并多刻一些备用,总数在三万多。

三、锼字修字

刊刻之后,用细齿小锯沿着每个字的四周小心地锯成一个个独立的木活字,然后用小裁刀将每个活字的其他5个面修理平整。修理之前先设立一个检测木活字大小的标准物——“准则”,将修理好的木活字一一放在这个准则内进行测量,凡经检验符合要求后再放在字柜或字盘中。也就是每个木活字都是统一的标准件

木活字

四、作盔嵌字

将刻好的木活字按照原先的监韵分为不同门类,分装在木盘内。每行字之间用竹片夹住,木盘摆满之后用木榍销紧。然后将木盘放在检字的转轮上,依照监韵分作五声,在转轮上用醒目的大字标记出来以便查找。

五、造转轮

检字用的转轮一般选用杉木桐木或柳木等材质较轻且不易变形的木料,轮轴与底座可用橡木檀木、枣木、棠棣等硬木制造。转轮的直径约为七尺,轮轴高约三尺。底座直接在大木砧上开凿出圆形的轮臼,上面安装中间开有圆孔的支架。取硬木制成轮轴,轮轴的下端安放在大木砧的轮臼内,中间固定在支架的圆孔中,整个轮轴与轮臼可用木工旋床加工成正圆,这样不但可使轮轴与轮臼配合紧密,而且转动时平稳灵活。在转轮上铺一层竹笆,竹笆上安放装木活字的木盘,木盘按板面上标记的号码依次摆好。转轮一般制成两个,一个转轮上的木活字按监韵的五声排列,另一个转轮上放置语气助词“之”、“乎”、“者”、“也”及数目字等常用的杂字。检字人坐在两个转轮之间,根据要求推转左右两个转轮,便可以很方便地寻找到所需要的活字。活字版印刷完毕后,再将版中的活字重新归类到原来的声韵之内,这样无论是取字还是归字都感到很方便。

(www.xing528.com)

木活字转轮排字盘

六、检字

把从监韵上抄写下来的字另外抄写一册,册中每面各行各字都标有号数,与转轮上的门类相同。检字时,一人根据声韵喊出号数,一人从转轮的字盘内依号将字取出,放在排版刷印用的木盘内。如遇到原字盘内没有的字,则可让刻工随手刊刻添补。这种在活字上标出数码按号检字的方法,与后来使用的电报码或区位码的汉字编码检字方法完全一致,这种分类法数码与汉字一一对应,没有重码,相当于现代的汉字拼音码的按韵分类检字法,速度更快,准确率也更高。虽然目前我们还不知这种分类法对后世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首先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创造

木活字检字

七、排版(作盔安字)

准备一块干燥平直的木板,根据书面的长宽,用木条围成一个方框。将检出的字按顺序一行行地排布,待整块版排满后,在右边放上竹或木制的界栏,用木榍销紧,使盘内的活字成为一块整版。为了保证印版的平整,每个活字都要修理得高低相同。另外再将事先削出许多厚薄不等的小竹片盛放在容器内,遇到版面内活字有倾斜低矮时,将小竹片衬垫在该活字下面,就可使该活字平稳而有利于刷印。

八、刷印

用棕刷蘸墨,沿着界行竖直在版面上将墨刷匀,不可横刷。印版刷好墨后,将印纸平铺在版面上,用干净的棕刷顺着界行刷印,待印版上的墨迹全部清晰地转印到印纸上,将印纸揭起,放在一边晾干。

这就是王祯木活字印刷的整个过程。王祯不但制作使用了木活字,还设计了转轮排字盘和按韵分类存字法,方便了排版,使活字排版的技术与工艺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从技术角度来看,王祯的木活字印刷术已与现代的活字印刷术相差无几,后世的木、泥、锡、铜等活字印刷术虽然在材料使用及制作技术上有所改进,但基本上依然是王祯木活字印刷模式的延续。

从北宋庆历年间活字版的发明,到明代末年止,活字版技术经历了5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期间虽然在活字的材料、活字的制作工艺以及活字的存放和排版工艺等,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但这种发展却是很缓慢的。更为突出的是,活字排版工艺虽已十分成熟,但其使用率一直很低,即使到明代后期,虽然木活字和铜活字都在使用,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雕版印刷。

我国古代活字排版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为什么很缓慢,大体归纳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汉字的数量很大,又有不同字体和各种字号,一副活字要满足排版的需要,最少也得有几万个活字,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几万个活字。这样大的数量,制作工程是很大的,一般资本较小的印刷作坊往往投资不起,如果制造金属活字,投资就更大了。对于只印少数书的私人作坊来说,更不愿用活字印刷。

二是雕版印刷书法字体多样,字号大小灵活,想刻什么样就刻什么样。所以雕版印刷品不仅是一种阅读对象和传播知识的媒介,也是一种艺术品和传播书法艺术的载体。雕版印刷术的这种功能,是活字版难以取代的。活字版受字体的局限,对当时的文人、藏书家和很多购书者来说,是不愿意买这样的书的。

三是工艺技术上的保守思想,影响了活字版印刷的推广和应用。雕版印刷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而活字版是一种新工艺,因为比雕版复杂,往往不易被大多数人很快接受。

国内的活字印刷发展虽然缓慢,但它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传播,并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之后,外国人如获珍宝,纷纷效仿,并将其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