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孵化模型:通用九步法

创新孵化模型:通用九步法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模型总览创新孵化模型黑箱示意图如下所示,总体分为三层九个步骤。创新孵化模型具有通用性,根据实际情况三层可以灵活使用,新人新项目可以从第一层开始,老人新项目可以从第二层开始,老人简单项目可以直接用第三层。这时首先要梳理志愿,通过咨询创新和内驱创新疏通自己、启动内驱力,最后做出来了就是未来创新,梳理志愿操作流程如下表。

创新孵化模型:通用九步法

(一)模型简介

通过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一方面要求企业转型升级走创新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求大中专院校培养具备创新素养、创新能力的学生,能给企业和社会输送创新人才。

而创新之路不同于简单的重复照搬,会经历很多探索尝试和挫折失败,要像孕育孩子一样去孕育创新事业,需要耐心走过前期的孵化阶段,不停地心血浇灌、精心培育,才能最终长出甜美的创新果实。

学校培养学生、企业培养新员工进行创新实践,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充分运用创新孵化模型,首先进行人的全面梳理,激发动力,明确志愿;然后进入孵化孕育环节,去经历挫折、考验,反复打磨;然后进入落地环节,就很容易应变走通。这个过程既在孕育事业也在孕育人才。

创新孵化模型综合应用千变系统等各种模型,是学校学生、企业新老员工、社会创业者进行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的一个通用模型,帮助各类人群在开展创新活动时从源头出发,更全面、更聚焦、更容易成功。

(二)适用场景

创新孵化模型可以通用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第一,普通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培训,为企业输送创新型专业人才,进入企业后从基层做起,逐渐成长为企业中高层工作者,从事创新管理、创新运营、创新研发等工作。

第二,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培训,为企业输送创新型职业工人,从事创新实操工作。

第三,企业培养新员工从事项目创新工作,不断孵化新项目,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成果;同时也适用于现有企业成员开展项目创新。

第四,各类创业人士开展一次创业、二次创业等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三)模型总览

创新孵化模型黑箱示意图如下所示,总体分为三层九个步骤。

第一层:梳理志愿,创新者首先进行自我全面梳理,通过咨询创新、内驱创新、未来创新,激发创新动力,明确创新志愿,看清创新路径。

第二层:孵化孕育,将个人志愿和人群问题需求结合,寻找创新切入点,进行创新尝试、创新孕育和创新涌现,过程中间可能经常出现塌缩失败,要及时总结、消化孕育、再次涌现,直到形成种子项目。

第三层:创新落地,将种子项目导入落地环节,通过聚焦项目、聚焦业务、聚焦千变,一层层聚焦优化往下落,直到项目正式落地运行。

整体三层,都属于项目前期的孵化阶段。孵化阶段是一个项目最初始、最关键、最艰难的阶段,前期孵化得好,后面走起来就会顺畅有力,依次进入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最后取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从事创新工作的学生、员工、创业人士也会同步孕育、成长、走向成熟,意识、能力、知识全面提升,成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社会栋梁。

创新孵化模型具有通用性,根据实际情况三层可以灵活使用,新人新项目可以从第一层开始,老人新项目可以从第二层开始,老人简单项目可以直接用第三层。

图3-29 创新孵化模型黑箱示意图

(四)第一层:梳理志愿

当今很多高校学生、新员工、创业者在学习就业或创业时很迷茫,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进入工作岗位后也不能充满热情地全身心投入,从事创业也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这时首先要梳理志愿,通过咨询创新和内驱创新疏通自己、启动内驱力,最后做出来了就是未来创新,梳理志愿操作流程如下表。

表3-145 梳理志愿操作流程

续表

利用咨询创新环节全面梳理自己的专业、兴趣、经历,融合形成个人的初步创新志愿,跳出对立割裂;利用内驱创新环节开维学习榜样人物、创业道路,进一步明确志愿、激发内驱力;通过未来创新,把握创新三动力,在实践中随时衡量,始终不偏移,走向未来。

1.咨询创新

(1)梳理专业

利用标尺流水全面梳理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以及个人特长,分析不同的专业技术包含哪些关键内容,了解自己的能力擅长。同时查阅思考这些专业技术特长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展方向在哪里。每项内容也可以单独用标尺流水深入梳理。

表3-146 梳理专业

(2)梳理兴趣

每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往往可以全力投入、热情浇灌、百折不挠,容易做出成就。互联网时代发挥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至关重要,创新要用热爱来驱动,才能持续向前、乐此不疲。

利用标尺流水全面梳理自己兴趣、爱好、追求对应的若干关键事项,思考这些兴趣爱好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如何和自己所学进行融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每项内容也可以单独用标尺流水深入梳理。

表3-147 梳理兴趣

(3)梳理经历

每个人在经历中获得成长,利用标尺流水全面梳理自己的成功、失败以及对内心影响深刻的若干关键事项。通过梳理看清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规律、共性,及时吸收这些经历带来的养分,补足缺陷漏洞,为继续前进注入动力。每件事也可以单独用归零模型、开维模型进行深入梳理。

表3-148 梳理经历

(4)融合初步志愿

将梳理专业、兴趣、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触动点、关键点、共性点利用标尺流水进行融合,将各种维度充分熔炼碰撞,形成初步创新志愿,看清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

表3-149 融合志愿

2.内驱创新

(1)学习榜样开维

有了初步志愿后,通过网络、书籍寻找自己认可的创新榜样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如大禹周公诸葛亮周恩来等,也可以是当代精英,如杰出的企业家、科学家、教育家等。利用开维模型将每个人物的内涵要点一一罗列在标题中,通过流水充分消化吸收,汲取榜样人物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规律方法,尝试分析总结创新之路、创业之路的共性路径。

表3-150 榜样人物学习

(2)自立道路开维

创新之路必然是一条自立之路,只有依靠自己、不断内求、挖掘潜能、壮大实力,才能做出真正的创新。看清创新之路典型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有助于坚定方向,自立自强。

事业创新就像10月怀胎,也像耕种作物,是一个心血投入、持续孕育的过程。这里利用递进模型0-9将事业创新归纳为三阶段,并提炼每个阶段典型的事业特征、心态特征、行为特征,表明其中的二元关系,通过标尺流水开维学习,充分消化吸收理解,有助于掌握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此外,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走一次就完成,在每次新事业开启,都会经历。每个人也可以自行总结、自行提炼。

表3-151 创新之路

第一阶段:孵化阶段

孵化阶段是0-3的阶段,也是创新孵化模型所对应的阶段,处于事业发展早期,各方面都不成熟,没有鲜花和掌声,还会遇到很多艰难冲突和不确定性,但也是确立事业种子的关键源头时期。

这个阶段的事业特征是涌现和塌缩,这时经常会面临塌缩和失败,失败后蛰伏一段时间,又重新尝试重新涌现,这是早期的正常情况。心态特征是憧憬和迷茫,每次涌现时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每次塌缩后又陷入迷茫和失望。行为特征是依赖和自立,早期各方面都不足,很容易对外界人事物产生依赖,自立是必须过的一关。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经过艰难的早期孕育,进入发展阶段,对应4-6的阶段。这时项目事业、团队人才、经验教训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可以开始有所作为。

这个阶段的事业特征是冲锋和积累,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向前冲锋,同时又要注重积累夯实基础,为继续冲锋提供支撑。心态特征是煎熬和喜悦,迎风向前会让创新者感受各种压力,同时每次突破后的收获和成果又会带来很多喜悦。行为特征是变化和应变,这个阶段变化和机会很多,要灵活面对不断应变,捕捉机会促进发展。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

经过发展积累进入事业成熟阶段,对应7-9的阶段。这时事业已经成熟壮大,具备了一定影响力,创新者也品尝到了奋斗所带来的事业成果,但在繁荣中同时也孕育着新一轮的危机和变革。

这个阶段的事业特征是壮大和衰落,一个层面的事业发展到顶端后自然走向衰落,创新者要积极洞察新的变化,为事业升级做准备。心态特征是放逸和敬畏,光环和成就很容易让人自鸣得意、产生放逸,常保敬畏是事业长青的必备心态。行为特征是固化和超越,一旦自我满足就会陷入固化,而这时新的变革已经在暗流涌动,必须主动突破、主动超越,回归初心开始孵化第二层的事业,否则容易遭遇淘汰。

(3)明确创新志愿

经过创新榜样和自立道路的开维,融合第一步梳理的志愿,利用标尺流水进一步地深化、明确,确定自己的创新志愿。

表3-152 明确志愿

3.未来创新

创新三动力是未来创新实践的三驾马车,包括问题需求、方法工具和规律原理,其中人群问题需求是源动力,是一切创新的出发点;方法工具是催化动力,用于提升效率;规律原理是指导动力,指引前进方向。

对于真正的创新而言,要全方位了解人群问题需求,对于规律原理、方法工具要全专业、全维度、全元素地学习、吸收、掌握。因此,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什么技术,都是创新者要全面掌握中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陌生领域、陌生知识需要去接触、去学习,拥有吞天纳海学习力,才能成长出鲲鹏展翅应变力,自由驾驭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变化格局。

在创新实践全过程中,要经常利用标尺流水进行三动力衡量,衡量创新方案、创新内涵是否同时具备三动力,将三动力贯穿始终,为未来的事业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表3-153 创新三动力衡量

(五)第二层:孵化孕育(www.xing528.com)

志愿明确后就进入第二层孵化孕育。项目或事业的孵化孕育像摸着石头过河,边尝试、边犯错、边总结,有可能很快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反复失败熔炼,但无论如何,这个过程都会给创新者带来宝贵的积累,积累充足自然涌现。

创新尝试就是初次涌现,如果失败就进入孕育,积累后再次涌现,孵化孕育操作流程如下表。

表3-154 孵化孕育操作流程

找到一个项目切入点就可以起步进行创新尝试,过程中吸引有相同爱好的人形成小团队,不断探索不断重塑,这时如果失败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然后进入创新孕育,利用千变系统不断还原找暗线,消化前一次的经历,探索挖掘新机会,蓄积力量;一旦明线积累充足,就可以再次创新涌现,反复循环直到形成种子项目。

1.创新尝试

(1)寻找切入点

项目创新找到好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做起来会事半功倍。利用标尺流水,将个人志愿、调研发现的人群问题需求,以及自己所处的时空环境进行全面梳理、充分碰撞。找到一个好的创新切入点,可能是一个想法、一个创意、一个灵感,既符合自己的心意,同时又是人群刚需,各方面的环境条件也具备,这样就可以起步了。

表3-155 寻找切入点

续表

(2)吸引团队

找到切入点后,自己先开始摸索实践,过程中陆续吸引有相同爱好、相同志愿的同伴一起加入,形成团队,一起研讨、一起实践、一起往前走。可以使用分层分类梳理人员和志愿。

表3-156 吸引团队

(3)探索尝试

在尝试摸索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各种事项,冒出各种线头,这时团队成员要一起重塑创新,不断吸收新维度,不断弥补不足,将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各种事项处理妥当,充实创新内涵。可以使用分层分类加标尺流水梳理问题事项,形成重塑创新手段。

表3-157 探索尝试

(4)塌缩总结

前期的创新尝试因为陌生不熟悉,很容易塌缩失败走不下去,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创新路上的珍贵经历,不要灰心气馁,要及时总结。

失败的原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定位的人群问题需求刚性不强,不是大众普遍所必需的,就会无人问津,或者一时接受很快摈弃。二是没有坚定熬过艰难期,创新早期往往充满迷茫,看不到什么希望,如果没有一份坚定探索的心态,就很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三是走入岔路钻入死胡同,因为看不清方向,可能会钻到一条岔道,最后导致失败。其他的原因可以自行提炼。

运用标尺流水对创新失败进行充分的总结、消化、吸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归零模型和开维模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提炼规律,让每一次失败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台阶

表3-158 塌缩总结

2.创新孕育

失败后重新进入孕育期,这时不要急于立刻又做什么,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利用千变系统还原事件的根本,透彻看清失败原因,将前一次的实践养分融入新一次的设计中。然后利用还原模型重新寻找人群刚需点和创新切入点,利用暗线模型全专业、全维度、全元素地收集、探索、碰撞,打通思路,将形成的思路利用头绪模型逐渐地呈现出来,反复孕育、反复贯通。

表3-159 创新孕育

3.创新涌现

(1)千变涌现

在创新孕育足够充足,头绪明线清晰通畅的情况下,可以再次涌现,进入新一轮的创新尝试中,继续吸引团队、实践探索。可以使用千变系统的头绪模型梳理涌现方案。

表3-160 千变涌现

(2)形成种子项目

再次涌现后,可能依然会失败,如果失败就继续回到创新孕育中总结规律、回炉孕育,一次涌现塌缩孕育,再次涌现塌缩孕育,反复循环,直到形成项目雏形,项目方案、内容、人员基本确定,就可以作为种子项目继续往下一层走。

表3-161 形成种子项目

续表

(六)第三层:创新落地

创新落地是创新孵化的第三层。经过前期的充分积累孕育,到这一步终于可以立项开干了。创新落地分为三步,分别为聚焦项目、聚焦业务和聚焦千变,对若干种子项目进行评估优选,聚焦最具有价值和可行性的一个或多个项目,正式立项;然后聚焦业务,梳理岗位分工、业务流程;最后聚焦千变,进入落地运行环节,在运行中通过千变系统不断重塑创新,越做越好,取得最终的项目成果。

表3-162 创新落地操作流程

1.聚焦项目

(1)种子项目分层分类

将现有已经孕育形成的多个种子项目进行纵向分层罗列,将团队人员进行横向分类罗列,形成种子项目分层分类表。

表3-163 种子项目分层分类

(2)项目人事匹配

在分层分类交叉点,进行种子项目和团队人员的匹配,每一个项目,哪几个人可以做,任务分工是什么,一一进行人事分析匹配,凡是有事没人、有人没事的项目,这种情况做不了,首先淘汰。

(3)项目评估优选

对于人事能够匹配的项目,所有人一起评估,利用分层分类评估价值度和难度,评估后发现做不了或者不值得做的,第二轮淘汰。评估后都觉得可以做的,按价值度、难度进行优先级排序,价值度高难度低的作为高优先级,价值度高难度高的作为中优先级,价值度低难度高的作为低优先级。按优先级进行项目立项,根据资源能力情况,可以聚焦先做优先级最高的,也可以同步并行开展,将每个项目匹配的人员确定下来作为项目团队。

表3-164 种子项目优先级评估

2.聚焦业务

(1)业务分层分类

将所立项的某一项目涉及的各种业务进行纵向分层罗列,比如开一个饮品店,业务包括:选址、招聘、资金筹集、室内装修、配置菜单等等,然后将项目团队人员横向分类罗列,从而形成初步的业务分层分类表。

表3-165 项目业务分层分类

(2)业务人事匹配

在分层分类交叉点,进行业务和人员的匹配,每一层业务,哪几个人可以做,任务分工是什么,一一进行人事分析匹配。

(3)人群问题需求深入调研

进入落地环节,需要再次开展人群问题需求深入调研,以精准需求。比如开饮品店,核心要了解周边人群的人群分类、急迫需求、心理动机,形成人群大数据表。同时也要了解相关人群的职业身份、消费水平、饮品偏好等,以及周边其他饮品店的定位、风格、特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透视,寻找未被满足的空白需求,做出差异性、独特性。在这个基础上,将上一步形成的业务分层分类进行增减重塑,重塑优化交叉点处的业务内容,让业务能够精准满足客户需求。

表3-166 人群大数据调研

(4)业务梳理与评估

针对横纵交叉点处的各项任务,利用标尺流水梳理思路、形成流程,比如有多少种饮品,谁来做,怎么做等。然后对每个分层分类交叉点的任务工作内容,进行自我评估、互相评估、第三方评估,有差距的进行重塑调整。

3.聚焦千变

(1)项目运行

在大家都认为没问题的基础上,项目开始运行,由项目经理带领各岗位分工配合,具体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模型进行项目组日常管理。

(2)千变重塑

在项目运行中间,随时调研内部急迫问题,随时跟踪外部人群急迫需求,利用千变系统还原问题根本,进入暗线重塑创新,不断吐故纳新、补充基因,促进项目越做越好,顺利走出孵化阶段,走向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最终达到目标、取得成果。

表3-167 项目千变重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