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权结构特征及项目申请博弈分析与优化

平权结构特征及项目申请博弈分析与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权结构直接体现了银行内部成员国的平等地位,但也可能引致成员国在项目申请中的过度博弈,阻碍银行顺畅运行。平权结构特征意味着成员国对决策的通过均拥有同等巨大影响力,这确保每个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在决策过程中得以充分反映。

平权结构特征及项目申请博弈分析与优化

根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章程协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认缴资本向创始成员国平均分配,各国认缴规模并不与各自的经济规模挂钩,每个成员的投票权份额与实收资本在银行总股本中的认购份额相等。这样的处理与一些多边性开发银行并不相同,也与亚投行不同,其目的是让各家话语权都一致。因此,目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股权结构和投票权表现为平权特征,各成员国投票权份额皆为20%。平权结构直接体现了银行内部成员国的平等地位,但也可能引致成员国在项目申请中的过度博弈,阻碍银行顺畅运行。

(1)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如表4-7所示,截至2015年在国际基础设施总体排名中均没有进入前50名,除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在移动通信领域排名相对靠前外,所有成员国在公路、铁路港口、电力供应等领域均显著落后,其中,印度在电力供应、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领域更是排在100名开外。

表4-7 金砖国家基础设施质量国际排名

(续表)

资料来源:《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http://www.weforum.org

金砖国家政府都认识到了基础设施不足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各成员国均准备投入巨资改善本国基础设施,如表4-8所示。然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授权资本为1 000亿美元,初始启动资本才为500亿美元,其能够发放的贷款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有限,难以满足成员国贷款需求。由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而该行资金不能满足成员国所有项目的资金需求,成员国必然会利用自身在金砖银行中的投票权来进行博弈,争夺有限的银行贷款

表4-8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部分成员国基础设施投资规划

资料来源:《2016年金砖国家发展报告》,http://ex.cssn.cn

(2)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向成员国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利率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主要目的在于为改善成员国基础设施状况向成员国提供金融支持,其批准贷款利率通常较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各项收费标准重点参考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或者欧洲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在此基础上合理浮动调整,如表4-9所示。虽然贷款利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符合国际间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通行做法,但优惠贷款利率对有巨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金砖国家成员国而言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成员国倾向于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获取贷款。

表4-9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贷款利息与费用

注:DDF为开发性金融贷款;MFF为多笔融资;PFF为项目融资贷款;SDL为可持续发展贷款资料来源: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官网,http://www.ndb.int/

(3)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平权结构使项目申请竞争更为激烈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初始认缴资本相同,享有相同的股权。由于股权决定了投票权,所以各成员国亦享有相同的投票权,派驻的董事数量相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表现出强烈的“平权结构”特征。平权结构特征意味着成员国对决策的通过均拥有同等巨大影响力,这确保每个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在决策过程中得以充分反映。但是,当成员国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矛盾分歧时,平权结构会刺激成员国积极行使自身权力表达自身关切,这反而增加了成员国间博弈的可能性和博弈的复杂程度。博弈行为消耗成员国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阻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运行机制。现实中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显然也意识到以上问题,经过激烈博弈达成初步共识,即各成员国获得批准的贷款项目数量相同,共享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运营中的权力。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最终选择设在上海,首任行长由印度人担任,任期五年,之后按巴西、俄罗斯、南非和中国的顺序产生。首任理事长、董事长分别由俄罗斯和巴西指派,并在南非设立分部。在2016年上半年,该行审议通过5个成员国基础设施贷款申请,单个项目融资额度均超过上亿美元,每个成员国都有项目斩获。

(4)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平权结构下特殊的项目决策机制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相关章程规定,成员国根据自身出资额派驻代表自身利益的董事,各国派驻的董事组成董事会,相关重要决策由董事会表决通过;所有决策需要获得“简单多数”投票支持方可通过。章程中“简单多数”有以下两层含义:通常情况下的多数是指所有成员国有效投票权中的2/3;特殊情况下是有效投票权中的4/5。在现有的决策章程规定下,只要有两个成员国表达反对意见,决策就会无法通过,每个成员国都有显著的影响力。在博弈过程中,当某个成员国申请项目遭到其他成员国反对而迟迟无法通过时,项目申请国倾向于私下同反对成员国谈判协商,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如果谈判成功,则决策顺利通过;如果谈判破裂,申请项目最终无法通过,项目申请国会对持反对意见的成员国予以报复,在后者申请贷款项目时予以坚决反对,最终使得博弈各方陷入集体行动的“囚徒困境”。既有的决策机制给予成员国利用自身权力去博弈的机会,而博弈结果又对后续博弈产生深远影响,加大博弈的深度和广度。

以下参考汤凌霄等(2014)的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外部约束情形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博弈行为效用及其最优策略选择。假设只有“赞成”“中立”和“反对”三种策略可供成员国选择,并对在不同情形下成员国策略组合所获取的博弈行为效用予以量化,即通过赋值表示成员国获取效用大小。其中,“赞成”策略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某个其他成员国投票支持申请国,作为回报,项目申请国会对该国后续项目申请予以背书支持。“中立”策略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项目申请国面临着来自第三国的反对,该国秉持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的立场,在投票时予以弃权,不发表决策意见。“反对”策略是指由于申请项目损害了该国的利益,该成员国可能或明或暗采取对抗措施反对某项决策,申请国必然会采取报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成员国博弈获取收益状况不仅受自身策略选择的影响,而且还会因其他成员国的策略选择影响,如成员国合作策略下所获取的收益会因其他成员国选择合作、中立、反对策略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1)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项目申请自由博弈行为效用分析

所谓自由博弈,即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根据项目背后代表的本国国家利益自由选择赞成、中立、反对中的任何一种策略,不存在外部约束。针对某一项项目申请决策,由于申请国会投票赞成,所以决策能否通过关键是其余成员国的策略选择组合。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其他成员国之间会采取以下策略组合,所获取效用情况如表4-10所示。(www.xing528.com)

表4-10 无外部约束情况下的成员间博弈矩阵分析

第一,(赞成,赞成),博弈各方由于利益一致都选择合作策略,决策顺利通过,此时博弈各方不仅获得贷款利息收益,还会获得申请国支持,所获利益丰厚,获得效用赋值(12,12)。第二,(中立,中立),此时成员国激烈博弈,内部消耗巨大,双方效用赋值(6,6)。第三,(反对,反对),双方都采取反对决策致使项目流产,博弈各方不能获得贷款收益并且激烈对抗,造成后果最为严重,获得效用最少,赋值为(-6,-6)。第四,(赞成,中立)或(中立,赞成),效用赋值为(6,13)或(13,6)。第五,(赞成,反对)或(反对,赞成),决策无法通过,秉持合作策略的博弈方不仅会失去贷款收益,而且会遭到反对方报复,所获收益较少,反对国目标达成,所获收益显著,效用赋值为(-6,15)或(15,-6)。第六,(反对,中立)或者(中立,反对),项目申请无法通过,反对国达到目的,所获收益显著,中立国因没有支持任何一方,不仅无法获取贷款收益,而且受到反对国的报复,效用赋值为(7,-6)或者(-6,7)。尽管采取(赞成,赞成)策略,即博弈各方采取积极合作的策略,此时获得的整体利益最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然而该状态不具有稳定性,由于成员国现实中的利益冲突和尽可能申请更多的项目贷款,倾向于选择反对策略,最终博弈行为在(反对,反对)策略组合情形下实现纳什均衡。由此可见,在可以自由选择博弈策略情况下,各成员国的博弈行为导致博弈结果陷入“囚徒困境”情形,博弈各方所获收益最少。

(2)存在外部约束机制下的金砖国家项目申请博弈行为分析

奥尔森(1995)认为,当集体组织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时,可以考虑引入外部约束机制,改变成员面临的预期成本和收益,促使成员改变原有决策,走出集体行动困境。外部约束包括“惩罚”和“激励”两方面。

首先是外部“惩罚”约束机制下博弈分析。

恶意采取“反对”策略阻挠决策顺利通过的成员国适用惩罚机制,惩罚措施要保证该国最终获得收益降低,比如收益值降低7;对于平常不认真行使自己权力、秉持中立策略的成员国,也要通过减少其收益来促使其积极行使表决权,比如收益值降低3。面对惩罚机制外部约束,不仅成员国策略选择所获效用相比以往会发生变化,而且其他成员国最终获得效用也会间接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博弈双方采取不同博弈策略情形下具体收益如表4-11所示。

第一,(赞成,赞成),决策顺利通过,博弈各方不仅通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获得项目贷款收益,还可获取申请方后续背书支持,获取收益最大,赋值(12,12);第二,(中立,中立),奉行中立策略的成员国因为不积极行使表决权而承担一定损失,所获收益变小,赋值为(3,3)。第三,(反对,反对),项目贷款申请无法通过,博弈各方不仅会受到额外惩罚,而且如同自由博弈情形下造成消极影响最为严重,所获收益最小,赋值(-13,-13)。第四,(赞成,中立)或(中立,赞成),相比自由博弈情形,持中立策略成员国收益遭受额外损失,赋值为(6,10)或(10,6)。第五,(赞成,反对)或(反对,赞成),项目申请不被通过,秉持合作策略的博弈方不仅会失去贷款收益,而且会遭到反对方报复,所获收益较少,反对国虽然会遭受额外惩罚,但目标达成,所获收益显著,赋值为(-6,8)或(8,-6)。第六,(反对,中立)和(中立,反对),项目申请无法通过,反对国达到目的,虽然遭受额外损失,但所获收益显著,中立国不仅无法获取贷款收益,而且受到反对国的报复,效用赋值为(0,-9)和(-9,0)。

表4-11 “惩罚”约束机制下的成员间博弈矩阵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建立外部惩罚机制可以使博弈双方均选择合作策略,获得收益显著提升,实现资源理想配置。但是,通过建立外部惩罚机制促使成员国做出最优策略选择的办法在现实中不具有可行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政治经济差异巨大,国家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合作基础不牢,成员国具有采取不合作策略的现实动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刚成立不久,截至目前还没有取得显著成果,没有在成员国间树立足够威信,此时如果对成员国处罚过重,容易引起其不满而可能退出金砖银行,这无疑是对刚成立不久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重大打击,因此“通过建立外部惩罚机制以约束成员国策略选择”的办法在现实中不具可行性,只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加以利用。

其次是外部“激励”约束机制下博弈分析。

假如对采取“赞成”策略积极推动决策顺利通过的成员国予以正向激励,增加其最终获得收益,如收益值增加6,则博弈双方采取各种博弈策略组合情形下获取收益情况如表4-12所示。第一,(赞成,赞成),决策顺利通过,博弈各方除了获得项目贷款收益和申请国后续支持外,还可以获取额外奖励,此时所获取收益最大,赋值为(17,17)。第二,(中立,中立),同自由博弈情形一样,收益赋值为(6,6)。第三,(反对,反对),项目申请无法通过,博弈各方无法获取贷款收益,并且造成消极后果最为严重,所获收益赋值为(-6,-6)。第四,(赞成,中立)和(中立,赞成),秉持合作的博弈一方获取额外收益,收益赋值为(11,13)和(13,11)。第五,(赞成,反对)和(反对,赞成),项目申请被驳回,秉持合作策略的博弈方不仅会失去贷款收益,而且会遭到反对方报复,所获收益较少,反对国目标达成,所获收益显著,赋值为(-1,15)和(15,-1)。第六,(反对,中立)和(中立,反对),决策无法通过,反对国达到目的,所获收益显著;中立国不仅无法获取贷款收益,而且受到反对国的报复,收益赋值为(7,-6)和(-6,7)。

表4-12 “激励”约束机制下的成员间博弈矩阵分析

通过建立“激励”的外部约束机制,博弈双方都选择合作策略,获取最大收益。积极的外部约束机制的建立改变了博弈各方策略选择的原有收益结构,增加了博弈各方选择合作策略的可能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度设计。

(3)合作博弈策略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项目审批有序进行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拥有稳固的合作基础,中国能源需求庞大,巴西、俄罗斯资源丰富,可以发展能源贸易。中国技术先进、资金充足,其余成员国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乏,中国可以帮助其发展基础设施。金砖国家成员国均渴望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这无法靠任何单一国家来实现。成员国经济发展缓慢,迫切需要合作渡过经济危机。稳定的合作基础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间的合作带来巨大激励,促使其采取合作策略。得益于此,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备工作进展顺利,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自2014年由成员国签署协议批准,2015年正式宣布成立,2016年进行首批业务运营和债券融资,各项工作稳步进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已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设立职能部门,重要岗位人员也已到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运行进展顺利,截至2019年年中,董事会共批准了39个贷款项目,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覆盖所有金砖国家,部分项目如表4-13所示。

表4-13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目前已审批通过的项目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官网公开信息整理(https://www.ndb.in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