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文凭课程的关键发展特征

国际文凭课程的关键发展特征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BDP课程的全球化发展,与其倡导的“国际意识与本土文化的整合理念”密不可分。这一关键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IBDP的教育国际化进程,很好地将自身的国际通用性内容,作为国际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广。IBDP倡导的国际意识教育,注重促进人在智力认知、情感态度、社会交往、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每个IBDP实施项目学校,每年不仅要做好自评,而且必须每5年接受IBO组织的一次系统性审查。

国际文凭课程的关键发展特征

1.倡导国际意识与本土文化的整合理念

在过去50多年中,世界各国中学阶段的国际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形式多样,包括单纯的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引入国际课程等。其中,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IBDP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国际教育项目,为不同学校间和教育系统间提供相互认可的教育资格证书。IBDP最初主要是为国际迁移家庭子女准备的,后来学习IBDP的人群日趋多样化。IBDP课程的全球化发展,与其倡导的“国际意识与本土文化的整合理念”密不可分。这一关键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注重课程内容的国际通用性。

IBDP课程内容的国际通用性,使其教育内容获得多国接受。其选择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的教育内容,而且具有时代特征,尽量避免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性,对国家已有教育系统划定的界限不过多涉及。IBDP的教育国际化进程,很好地将自身的国际通用性内容,作为国际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广。IBDP倡导的国际意识教育,注重促进人在智力认知、情感态度、社会交往、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这样的人才素养正是一个国家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理解的人才所需要的。

第二,适应主权国家强调选择与均衡的课程改革要求。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的相对灵活性是IBDP课程的一大优点,能提供6个学科群(语言文学、习得性语言、科学艺术数学、个体与社会)190多个科目供学生选学。学生除了从6个学科群提供的科目中各选择一个科目(一般分为高水平、标准水平两个要求)学习,对科目选择的学习要求是三个高水平、三个标准水平,并且对要求获得全科文凭的学生必修三门核心课程(EE—Extended Essay拓展论文、TOK—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论、CAS—Creativity,Action,Service创新·活动和服务),在选择中渗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做法,保证了学生素养发展的全面性与个性化结合。该课程的均衡性在于引导学生不能有科目偏重,每一名IBDP全科学生所学课程都必须涵盖语言文学、习得性语言、科学、社会与个体、数学等五大学科群(第六个学科群中的科目可从前五大学科群中多学一门科目替代)的知识内容,文理均衡发展。在每一学科群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或感兴趣的课程学习。

第三,还给各国教师本土文化内容融合的权利。

IBDP课程提供了各国教师根据教学纲要进行本土文化内容的添加与融合的空间。譬如,文学是IB的正式科目,但文学篇目的学习除了要求阅读分析世界名著经典外,还可以选择本国的名著或经典进行学习;对IBDP的课程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教材,这就让IBDP课程与引入主权国家课程之间的适应难度变小。国际文凭组织还认识到某些国家课程的主权要求,允许IB学校开设自己特色的校本纲要课程,只要学校根据程序递交符合标准的纲要和学习指导等,这门课程获得认可开设就可用于替代某一类学科群科目(主要是“个人与社会”学科群科目)学习。

2.严格的审批流程与质量督导体系

国际文凭组织对申请开设IBDP的学校,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督导体系,促进IBDP开设的高起点、严要求以及教育质量尽可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准。所有的加盟者都可共享类似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培训。为了保证申请开设IBDP的各国学校一开始就保持在较高的水平,IBO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来加强对申请加入IB的学校审批、指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采取分区域管理与分阶段审批的程序。

除瑞士日内瓦总部办公室和英国卡迪夫考评中心外,IBO建立了三大全球中心,每个全球中心下都设有区域管理办公室,分别管理非洲、欧洲、中东地区、亚太地区和北美地区区域性事务。每个地区建立有地区管理委员会,IB教育者组织以及全球的校长咨询委员会,来商议IBO组织的地区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以及组织地区性职业培训项目并为该区域内的IB学校提供各项支持(其组织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对每个申请加入IBO并开设IBDP等相应课程项目的学校,都要经历三个阶段、为期两年的审批程序:(1)填写所有的IBDP申请表格,包括可行性报告和后备资源;(2)申请人开设IBDP项目的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资格审查;(3)IB项目审查专家小组的实地考察。只有经过三个阶段以及长达两年的审批流程后,方可获得授权。

图1 IB的组织管理结构(www.xing528.com)

第二,以系统的方式保证IBDP开设质量。

为了保证IBDP开设的质量(IBDP本身要求比较高,为想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高中生提供相当于大学预科水平的课程),采取了系统的方式来保证IBDP的开设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申请加盟学校的指导。IBO同意受理加盟学校的申请后,会专门委派一名地区IB咨询官员前往该校指导其申请、准备等工作,给予正式派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之前的帮助,促进其在相应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提升。前往指导该学校的IB咨询官员则不作为正式实地考察的专家,采取回避制度,以保证实地考察评估的公正性。(2)正式授权之前,所涉教职员工都必须接受IBO组织的工作坊培训或IB在各分校、地区组织的官方培训。(3)学校获得IBO正式授权后,要随时准备IB项目审查专家小组的随机抽查,以保证项目运作质量。每个IBDP实施项目学校,每年不仅要做好自评,而且必须每5年接受IBO组织的一次系统性审查。(4)授权后,教师还要继续参与职业发展方面的培训。IB提供多种分级培训,内容涉及学科内容、教学法、管理等,教师在1—3级的培训中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级别。(5)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包括网上课程中心和IB网,通过发布新闻和信息等方式协助加盟学校的项目协调员工作,提供学生注册与考试的管理工具。

每年三册的《IB世界》杂志,既有纸质版也有电子版。这本杂志向读者展示了当前的全球教育热点,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

第三,以严格的评价体系增加其可信度与课程质量。

IBDP的评价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主要包括论文、实验报告、口试录音等符合学科能力发展需要的、相对独特的方式,主要是过程评价。内部评价由任课教师评定成绩,上交成绩后IB进行抽样审核,并依据审核结果对所有的学生成绩进行校准。外部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所有的IBDP科目考试成绩,由IBO官方认可的IB考官按照评价要求予以批改,学校不能单方面认定学生的IBDP成绩。六个学科群中每门课的成绩从最低的1分到最高的7分,4分是及格线。国际文凭只能授予6门课成绩至少考过24分的学生。IBDP的最高分数是45分(六个学科群中选一门学习,每门课成绩最高7分,外加三门核心课程TOK\EE\CAS,完成规定的课时与要求最高可以获得3个学分)。在IBDP学习的第二学年末(每年5月),学生要参加由IB组织的书面考试,并由IB外部考官统一阅卷。他们在资深国际考官指导下工作,确保评分公平与一致性。

3.保持完善且持续更新的课程体系

IBDP自创立起至今,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完整课程体系。2013年起,IBO官方启用新的IBDP课程模型(如图2所示)取代了原先使用的六边形课程框架,从原来棱角分明的正六边形变成多层次分布的同心圆结构图,其学科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纲要,从而使IBDP课程体系保持结构的竞争力与课程内容的生命力,其主要呈现如下两大优势。

第一,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与竞争力。

IB课程强调10大理念的贯彻,即IB学习者应努力成为积极探究的人、有知识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善于交流的人、有原则的人、头脑开明的人、有爱心的人、勇于冒险的人、身心平衡的人、善于反思的人,体现全人教育的观念。这10大理念也是新课程模型中IB学习者素养(IB Learner Profile)的核心要求。IBDP十分注重考虑学习者在全面基础夯实上的个性、潜能开发与创新、探究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感兴趣领域的深入学习与自身的生涯发展取向紧密结合。无论是2013年前的IBDP课程系统,还是2013年启用的新课程体系,都显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使自身的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地位。

图2 2013年起用的IB新课程框架模型

第二,课程内容的现代性与生命力。

在六个学科群的课程内容改革上,IBDP通过不断修改课程大纲,补充不同领域新的知识来保持课程内容的现代性与发展的生命力。在具体学科方面,根据IBO的要求,IBDP的各个学科每经过七年都必须进行课程纲要的重新评估和修订,以保证DP所开设的课程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保持同步。学生能在课程中了解到当今世界前沿的研究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新兴思想及科学技术。一般在现行课程纲要实施的第三、四年起,IBO会根据现行纲要的实施情况汇总详细报告,并面向全球征集本学科资深教师或相关学科教育工作者组成修订小组(Review Committee)。修订小组会用二、三年时间在IBO总部就课程大纲的修改进行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后与IB文凭修订委员会(Diploma Review Committee)共同在现行纲要实施的第六年左右,完成新纲要的修订工作,并在后续一年时间内展开新课程纲要的发布、教师培训、教师支持材料制定等后续工作以确保新旧课程纲要的更替。[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