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的优化方法

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人每天根据自己的需要摄入适量蛋白质,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合理搭配,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最大可能的发挥食材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人们摄入膳食中的蛋白质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含量适中并且满足人们每天的需求量才最有利于健康。此外,摄入人体的蛋白质最好选择膳食中的优质蛋白质,或者是搭配合理、必需氨基酸比率符合人体需要的蛋白质,才能在人体内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的优化方法

健康人每天根据自己的需要摄入适量蛋白质,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长期摄入过多或过少蛋白质都不利于身体健康,现在很多病是吃出来的,该吃的蛋白质不够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不足,喜欢吃的美味佳肴吃多了,严重营养失衡,运动不够,是现代多数人的不知晓的疾病根源。因此要多选择优质蛋白质,膳食多样化合理搭配,科学加工食材,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充分利用身边的食材为机体提供适量蛋白质,保证机体的健康和活力。

1.多选择优质蛋白质

其实除大部分蔬菜水果外,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蛋白质。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补充蛋白质,应当优先选择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禽类、鱼类、蛋类、牛乳及乳制品等。如果只有一些不完全的蛋白质摄入,如植物性蛋白质,它们虽然是不完全蛋白质,生物价值也比动物性蛋白质低,但有些并不是低质蛋白质,尤其是豆类,大豆蛋白含量较高(35%~50%),它是植物来源食物中人体吸收与利用率的冠军。

2.蛋白质互补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以弥补限制氨基酸的缺陷,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我们称之为“蛋白质互补作用”[16]

当植物性不完全蛋白质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膳食,食物间的互补作用通常使其成为完全蛋白质,也达到了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的目的例如我国民间的“三和面”,是将谷物与豆类一起吃的习俗。将小米玉米和黄豆三种粉混合制成粮食制品,从营养学上讲是很合理的。例如,谷类蛋白质(6%~10%),其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低,而硫氨酸含量高,豆类蛋白质含量如干豆类达20%~40%,并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但是含硫氨基酸低。所以谷类蛋白质与豆类蛋白质一起食用,互相补充,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全面健康提供所需的必需营养素。

膳食选择需多样化,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补充,改善氨基酸的结构与比例,可以极大地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例如,单独食用牛肉、大豆、面粉大米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分别是74、73、66、64,但是如果是混合食用,以大米、面粉为主,再摄入少量的大豆及牛肉,则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提高到89,极大地提升了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基于蛋白质特有的互补作用及人类膳食的多样化,对摄入的食物蛋白单个进行营养价值的评价是不完全的。只有对每天摄入的总(全部)膳食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食物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详见表7-6)。合理搭配,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最大可能的发挥食材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表7-6 常见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表

3.科学加工

有些食物在未加工时,蛋白质无法被最大程度吸收,以大豆为例,如果未加工即食用,其中过多的纤维素可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率仅为68%。若加工成豆浆,纤维素去除,蛋白质的吸收率可达90%。

◎思考题

1.什么是优质蛋白质,请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本章主要名词概念

蛋白质(protein):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除含有碳、氢、氧外,还有氮和少量的硫。

优质蛋白质(high-quality protein):是指食物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中所有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利用率高,各种氨基酸比率符合人体氨基酸比率,含这种氨基酸比率的蛋白质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本章小结

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和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蛋白质。人们摄入膳食中的蛋白质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含量适中并且满足人们每天的需求量才最有利于健康。此外,摄入人体的蛋白质最好选择膳食中的优质蛋白质,或者是搭配合理、必需氨基酸比率符合人体需要的蛋白质,才能在人体内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本章习题

1.如何区分优质蛋白质和非优质蛋白质?(www.xing528.com)

2.请设计一个减肥食谱,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课外阅读参考文献

[1]周玲仙.生命的源泉——蛋白质[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宋罡.蛋白质医生36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注释】

[1]王雪燕,师文钊编.蛋白质化学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2]周玲仙著.生命的源泉蛋白质[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55.

[3]张开平,苏仕林,刘燕丽,等.生物活性肽功能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5,6:61-64.

[4]Martha P,Aisling A,Richard J,et al.Casein-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Biological effects,industrial uses,safety aspects and regulatory status[J].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2009,19(11):643-654.

[5]李伟欣,龚维,吴磊燕,等.活性肽调节肿瘤细胞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7,428-432.

[6]兰政立.蛋白质,人体营养大计的“主角”[J].健康人生,2018(4):44-45.

[7]李永芳主编,医学遗传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95.

[8]马雪珍,金乃伍.基因突变和镰刀型贫血症及异常血红蛋白病[J].生物学通报,1984(3):26-27.

[9]叶纪诚,扈瑞平,邓秀玲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4):10.

[10]陆宏,霍正浩.蛋白质构象病[J].生物学通报,2005,40(9):9-10.

[11]刘观昌等,营养与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

[12]刘观昌等.营养与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13]周玲仙著.生命的源泉——蛋白质[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84-95.

[14]吴慧娟主编.膳食营养素使用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29-30.

[15]陈葆新编著.饮食全营养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7.

[16]周玲仙著.生命的源泉——蛋白质[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