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金融机构“触网”期、新型互联网金融初创期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上线,拉开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在互联网融资方面,P2P网络借贷和基于大数据的小额借贷在中国市场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展现出了对传统金融融资方式的突破性创新。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金融机构“触网”期、新型互联网金融初创期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期。

第一个阶段:传统金融机构“触网”期(金融电子化阶段)(1997—2007年)

该阶段发生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被引入金融领域的早期阶段,也可称为金融电子化阶段。金融电子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业开始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在该阶段,网络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网络金融是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指的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或传统的金融服务向互联网的延伸,其主要功能是在互联网平台上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增强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网络银行和网络证券

1997年是中国的“互联网元年”,新浪搜狐网易均在这一年出现在中国。在金融领域,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首次通过互联网界面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查询和账户交易等服务。之后,其他银行也相继推出网上银行业务。2000年左右,一些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也相继开展了互联网证券和互联网保险业务。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都设立了独立网站,成立了企业内部专门负责网络运营的部门,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型的通道向用户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物理网点和柜台人员的地域、时间限制。

虽然从起步时间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并不晚于欧美发达国家,但由于受到特定金融市场环境的约束,如金融牌照许可、业务审批、利率和佣金限制等,这一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仅仅局限在传统金融机构体系内部以及已有产品业务结构上。对于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来说,网上业务只是多了一个营销渠道,基于互联网特征的组织机构重置、产品形式创新和业务流程重构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第二个阶段:新型互联网金融初创期(2007—2012年)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步伐并未停下,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进程不断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IT技术的新变革从供给面引领金融服务模式的变迁,并开始对既有金融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在需求与供给两端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各类非传统金融机构大量涌现。

互联网不再甘于仅仅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降低运营成本的工具,而是逐渐将其自身“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向传统金融业态渗透,从供求两端对金融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先对传统机构形成冲击的是属于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第三方支付,随后,互联网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力旋即从支付清算领域扩展到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领域。

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上线,拉开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征是非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大显身手,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互联网理财中介等崭新的金融创新非常活跃,对原有金融体系开始产生冲击。

在支付行业,2008年支付宝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开始支持水、电、煤、通信等公共事业缴费,这个中国最大的网上第三方支付工具开始从电子商务交易的辅助工具向通用支付工具发展,对由银行承担的第三方收费、银联和商业银行构成的银行卡支付清算等服务产生了替代效应。与此同时,财付通、汇付天下、快钱、拉卡拉等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不断成长,针对现有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的“痛点”和“断点”,不断进行产品业务创新,为消费者和一些特殊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支付服务支撑,大大提高了支付清算效率。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互联网监管的第一个行业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于2010年出台,2011年开始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截至2012年底共有200多家机构获得了这个许可。这个时期,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网上支付从桌面计算机向移动终端的发展,移动支付以及近场支付的快速发展都开始出现端倪,近场二维码扫描支付也由支付宝在2010年推出。

在互联网融资方面,P2P网络借贷和基于大数据的小额借贷在中国市场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展现出了对传统金融融资方式的突破性创新。继2007年“拍拍贷”上线之后,人人贷、红岭创投、陆金所、宜人贷等一大批P2P网络借贷企业出现。这些平台面向长期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忽视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通过互联网进行信用评估和交易撮合,提供灵活、小额的长短期借款,并同时向个人提供利率和风险更加多样的可投资资产。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显示,2012年末,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借款余额近100亿元,投资人超过5万人。虽然这个金额相比于当年15.76万亿的社会融资总额微乎其微,但增长速度和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此外,由电子商务巨头提供的小额贷款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并获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开始,阿里基于其阿里巴巴B2B、天猫、淘宝和支付宝等平台原始商户的数据积累,与建行、工行合作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同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数据库以及一系列风控机制。2010年开始阿里自建小额贷款公司,向平台电商提供贷款。由于多元化的数据积累和对交易信息的充分把握,“阿里小贷”保持了低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快速的发展势头。2012年末,“阿里小贷”客户数已达到20万人,平均每户贷款余额为6.1万元。

在新型互联网金融初创期,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转型步伐缓慢,电商和IT背景的非金融机构在支付、融资和理财中介等领域表现突出。虽然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规模上尚无法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但其包容普惠、重视用户体验和与实体经济场景深度融合等特征克服了传统金融的局限性,为中国金融业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创新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www.xing528.com)

第三个阶段: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期(2013年至今)

事实上,直到2013年,“互联网金融”才作为一个专用词语被逐渐界定并频繁见诸报端,也成为中国独有的一个金融词汇。“余额宝”的上线让互联网金融真正进入了公众视线。

2013年6月17日,中国最大的网上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的平台上线了一款理财产品——“余额宝”。用户可以使用支付宝账户余额或银行卡购入余额宝,1元起购,上线时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可随时赎回。而当时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5%,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为3%。余额宝不仅为用户带来投资收益,还可以直接用于网上购物或支付账单。该产品一经上线,瞬间引爆市场,短短半年时间,余额宝的客户数突破4 000万,上线一年,用户数已达1.85亿人,规模达到5 789亿元。其连接的货币基金的发行企业——天弘基金从2012年底中国基金公司规模排名的第49位一跃到了首位。毫无疑问,余额宝创造了世界货币基金业发展的一个奇迹。支付工具与公募资金通过互联网的结合,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既有理念。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的高速发展颠覆了人们对于金融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互联网购买理财产品成为人们时髦的投资方式,互联网金融也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也正是因为余额宝产生的一系列轰动效应,学术界和互联网金融实务界将2013年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

除了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外,2013年还发生了许多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7月,京东旗下的专业金融公司“京东金融”开始独立运营。

•9月,保监会批准了中国第一家纯网络保险公司的设立申请,这家公司叫“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由阿里巴巴、腾讯和中国平安共同出资组建。

•9月,民生银行率先宣布设立直营银行,并于2014年初上线,开启了国内商业银行设立直营银行的热潮。

•2013年底,多家证券公司向证券业协会提交互联网证券业务方案,次年先后有三十多家公司获得了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到,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都开启了新的篇章,以前高高在上的大型商业银行和券商深切感受到了来自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威胁,拉开了其互联网转型所必需的组织结构重构和业务流程重造的序幕。与此同时,基于电商、搜索和社交等核心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也把自身的发展重点转移到金融业务上,纷纷把附着于原始平台的金融相关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了旗下独立的金融公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旗下的蚂蚁金融服务公司和京东旗下的京东金融。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P2P网络借贷业务、移动支付、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服务业态进入快速扩张期,仅用一年时间,P2P网络借贷成交规模便从2013年的1 0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 291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200%。截至2019年,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已达9 649.11亿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在2013年时为9.6万亿元,到2018年交易规模已达277.4万亿元,增长了20余倍,用户规模也由2013年不到2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6.59亿人。全国众筹行业在2013年及之前仅成功筹资3.35亿元,而2018年上半年全国众筹行业共成功筹资137.11亿元,截至2018年6月,全国众筹行业历史累计成功筹资金额达721.31亿元。

同时,提供支持服务的网上信用评级和金融产品销售等互联网金融服务业态形式不断涌现,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出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的创新齐头并进、相互合作并竞争的态势,互联网金融占整个金融零售业务总量的比重迅速提高。

当然,自2013年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以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日渐突出,对专门监管法规出台的呼声也日益增高。P2P平台“跑路”和倒闭事件频频发生,使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也大大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声誉。2017年以来,行业洗牌明显加速,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及众筹平台数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在监管趋严、规范发展的金融监管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也从野蛮增长逐渐向健康、稳定发展过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