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海防七发展到南宁的历程

从海防七发展到南宁的历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入南海舰队后,涂刷着“3-172”舷号的“南宁”舰1955年,修复后焕然一新的“海防七”正式交付中南军区海军,编列在第1舰艇大队,舷号“3-172”,舰名经重新命名为“南宁”号。从1957年8月12日开始,南海舰队远航训练分为3个航渡阶段,历时26天,共计883海里航程进行,“南宁”舰作为编队指挥舰参加了全程。

从海防七发展到南宁的历程

“海防七号”修理时,广州工地主要负责舰体修理与总装等工程,上层建筑的制造则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本厂完成后再运输到广州拼装。整个修理工程于1955年4月完成,自1945年4月在香港被炸成重伤约10年后,“海防七”又死而复生。

修理完工后的“海防七”外观上除舰体尚保留着日本“择捉”级海防舰的轮廓特征外,整个上层建筑,尤其是舰桥部分已经焕然一新,舰内设施更是做了彻底的重换更新。修复中,“海防七”的武器全部重配,主炮选用了3门苏式100毫米口径舰炮,安装位置仍然是首楼甲板、舰尾主甲板以及甲板室顶部甲板上。其中安装于甲板室顶部甲板上的100毫米主炮的安装位置较日本时代更接近于甲板室的末尾,几乎就在后主炮的后上方。考虑到防范这门炮射击时炮口冲击波影响到下方的后主炮,在甲板室顶部炮位附近增加了向外伸出的上跃式甲板设计,其结构与民国海军时代江南造船所设计建造的“逸仙”号轻巡洋舰上的相应部位惟妙惟肖。除3门主炮外,“海防七”上还安装了3门苏式37毫米口径高射炮,其中1门安装于驾驶室前方的舰桥甲板上,另两门则安装于烟囱之后的甲板室顶部。总体上,火力较之日本海军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

改造之后“海防七”的主尺度等数据略有变动,其排水量增加至1050吨,舰长78.3米,最大宽9.1米,吃水5.6米,在以小军舰为主的中南军区海军中,“海防七”已属鹤立鸡群的巨舰。得知该舰修复,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曾评价“南海有旗舰了”。

编入南海舰队后,涂刷着“3-172”舷号的“南宁”舰(www.xing528.com)

1955年,修复后焕然一新的“海防七”正式交付中南军区海军,编列在第1舰艇大队,舷号“3-172”,舰名经重新命名为“南宁”号。1955年8月6日中南军区海军改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所辖第1舰艇大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混合舰1支队,“南宁”舰继续保持着南海舰队一号主力舰的地位。

1957年,南海舰队组织进行首次编队远航训练。作为当时舰队中体型大、续航力强的主力舰,“南宁”舰是当次活动的明星舰,为保证圆满执行该次任务,还专门在1956年进入黄埔修造船厂进行了大修保养。从1957年8月12日开始,南海舰队远航训练分为3个航渡阶段,历时26天,共计883海里航程进行,“南宁”舰作为编队指挥舰参加了全程。在日本海军史研究者已经在纸上撰写回顾海防舰的如烟往事时,当“满珠”舰已经在日本被刻上了“殉国”海防舰纪念碑时,日本人可能没有料到曾经的“满珠”正充当着大将率领舰队在碧波万顷的南海海上威风八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