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昌特色小吃及传统节日美食优化

永昌特色小吃及传统节日美食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月十五元宵节,官绅富商吃桂糖作心糯米粉团做的元宵,并拿元宵作节日礼物赠送亲友。夏至,吃煮豌豆。八月十五中秋节,熬葫芦汤,吃月饼。邻居间互送月饼,表示庆贺。九月九重阳节,吃牛肉熬萝卜。十月初一,家家吃胡萝卜包子或麻腐包子,并拿它作供品上坟祭祖先。青梨面掺和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小麦面,用适度碱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撬后,扣上盆子稍饧。

永昌特色小吃及传统节日美食优化

日食俗:以前,金昌民间的传统节日,一年之中,多达30余个。这些节日,不论是农事节气,还是宗教节日,过节总要吃喝,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独特的节日食俗,如:除夕下午吃长面,大年初一下午吃饺子,有“长命百岁”和“招财进宝”的寓意。所以有“三十日吃的皮条(指长面条细长而韧如皮条),初一日吃的元宝(指水饺子形似元宝)”的谚语。

正月十五元宵节,官绅富商吃桂糖作心糯米粉团做的元宵,并拿元宵作节日礼物赠送亲友。

正月二十日,“补天补地”。多数人家吃油香或煎饼卷凉菜(豆芽粉条和鸡肉丝调拌)。

惊蛰,喝醪酒扑鸡蛋。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吃过春节时献过的“大供仰”。“三月三,家家户户吃枣山”。

五月初五端午节,不论穷富,都吃大米枣糕粽子和“艾卜拉子”(嫩艾叶洗净,拌上两倍左右的白面,放在笼布上蒸蒸,拌上适量的食油和盐末即可)。

夏至,吃煮豌豆。将豌豆摘净杂物,淘去灰尘,用碱水(或蓬灰水)炒焙后,加水煎煮,到豆粒软熟,少数的已熟烂,呈赤褐色,便连锅放冷,中午当饭凉着吃,给人清凉的感觉

八月十五中秋节,熬葫芦汤,吃月饼。邻居间互送月饼,表示庆贺。

九月九重阳节,吃牛肉萝卜

十月初一,家家吃胡萝卜包子或麻腐包子,并拿它作供品上坟祭祖先。所以有“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的谚语。

十月十九,太阳爷诞辰。吃香豆叶粉烙油饼祭祀太阳爷苏护和太阳神徐盖。

冬至清晨,家家户户吃羊肉豆腐窝窝面饭。

腊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家家户户吃黄米干饭,叫“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家家吃“灶干粮”(白面卷油烙饼),祭祀灶爷张魁。

到20世纪后期,许多传统节日,不论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虽然不少节日已经无活动了,但是这些节日的食俗仍旧保留着。如五月端午和腊月二十三,人们已不烧香磕头纪念屈原和祭祀灶爷了,可是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照旧吃大米枣糕和灶干粮。

发面蒸馍:双湾和宁远堡的小麦面蒸馍,新暄干脆,清香无酸味。首先是小麦纯净,无青梨大麦等混杂物,磨前拣淘净灰尘砂粒,磨时黑白分装。这样面粉细白,用独到的发面揉成馍形,待稍发后,在蒸锅水未开前上笼蒸熟,出笼后用木刻的花戳(俗叫“点朵”),蘸上凤英花(与鸡冠花同科)汁,在馍上点几朵红菊花,以作装饰。蒸馍即便晾干以后,遇汤就软,如新出蒸笼,没有僵硬感。(www.xing528.com)

中秋月饼:永昌的月饼,讲究花色香味。先用绿色的香豆叶粉开和食油卷入面饼中作底,像花的萼片,再用紫红色的玫瑰花、黄色的灯盏花或姜黄等粉开,照底做成各色大小不等的三块面饼,由大到小,自下而上叠摞在月饼底上,再把面饼的边缘剪成均匀的指状面条,将里面的颜色翻转向外如花瓣,然后在三层花色面饼上盖一层薄面饼,大小以盖不着面剪的花瓣为宜。蒸熟后,整个月饼宛如一朵花瓣鲜艳的菊花,非常好看。

莲花:将发好的面揪成小剂子,擀成20厘米大的圆形面饼四五块,抹上食油,分别撒上香豆叶、灯盏花、姜黄、红曲、玫瑰花等粉末,一色一层叠在一起。用刀平行地切成四块,两边的小块,分别卷入中间两大块内,刀口向上翻起,捏成莲花状,经蒸熟后,红、黄、紫、绿的面饼层层发开,有色有味,像一朵莲花。面蒸莲花,是民间婚事中的礼物。

如果将叠摞好的面饼切成辐射的6块,又可做成花卷,俗叫“花馍馍”,是宴席上的饼食。用这种植物颜料做饼食,不但花色好,芳香可口,还有健胃滋补,防病治病的效用。

油馃子:城郊和清河地区的油馃子,有笏板形和猪头梨形两种,做法相同,都具有黄亮暄松、味香不腻的特点,是过年待客的上等饼食。将发好的面团揉成宽约8厘米、厚近3厘米的面剂子,切成长方形,置温暖处,用麻纸下衬上盖,以防面皴;待面刚发,即下入油锅,文火缓煎,以皮黄熟透为宜。炸油馃子的锅,宜用厚皮铸铁锅,油的温度要适当,如火过猛油太熟,会使油馃子皮焦里生,油温过低,会渗透油。如将发面切成正方形,再用手捏成中空凸起小顶的圆形,下锅前,在圆顶上用刀切“十”字形,下锅后,遇热油面发,小圆顶冒起,十字纹刀痕裂开如花,全形上小下大,如猪头梨。

油炸糖花子:城郊、东西乡和北乡的妇女,擅长油炸糖花子。将一斤红糖溶于半斤水中,置文火上,水雨箭子(水温在沸开前)时,撒搅上加红曲末的粗麦面,插入筷子倾而不倒,为糖面软硬的适度,挖出晾冷,擀成约6毫米厚的糖面饼,夹入两片发好的麦面饼中。切成宽约6厘米、长约9厘米的长方形,中间再切通三道裂缝,用手翻套成图案花状,即下油锅缓煎。上下面饼遇热后向外发开,中间的糖面饼遇热后即均匀地粘贴在上下面饼上,整个糖花黄中露红,如涂了口红的嘴巴,所以又叫它“张嘴子”。看去很像雕刻的图案画模型,酥脆香甜,是逢年过节的头等饼食。如糖面不飞贴于面饼上,而流入油锅中,叫糖面“嫩”了,再和入适量的粗面粉揉和;如糖面饼不溶化如舌状夹于面饼中,叫糖面“老”了,再和入适度的糖水即可。

泡儿油糕:用两碗或两碗半水兑入一碗食油,搅匀煎开,再撒入麦面粉馇熟,硬度以插入筷子不倾倒为宜,挖出晾冷。再用冷水撬软,团圆后即变形,但以不粘手指为度。在撬软的面团上,揪取大如核桃的面球,放在手掌上再团弄圆滑,用手指挨成下凹形,包上用熟猪油、红糖和少许面粉拌匀的馅子,再捏严团成扁圆形。入油锅煎炸,等面皮褐黄暄起如海绵状,即捞出控去附油后热吃,酥软香甜,是待客和老人食用的上等茶点。

饧面拉条子:用适度的盐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揣,捋成手腕粗的长面条,再切搓成指头粗的小剂子,涂点食油,码入盆内盖严,以免面皴;等发软后,取出小面剂稍扯长,放案板上用手掌按呈扁平,两手提起面条的两头,伸臂向外扯拉,拉长折短,反复扯拉几次,拉得面条达到一定的细度时,丢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在碗中,拌上醋、辣椒蒜泥、芥末等,吃起来滑利而耐嚼,易消化,不伤胃。如果小面剂子拉长不按成扁平,即捏接两头,用两手合掌边搓边让,搓到细如童鸡肠时,再折拉一次,下入锅内,又叫“饧面鸡肠子”。

青梨面鸡肠子:青梨面鸡肠子是新城子镇民间粗粮细做的待客饭。青梨面掺和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小麦面,用适度碱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撬后,扣上盆子稍饧。揪出小剂子,放在案板上,用手搓成小指粗、一筷子长的圆面条,撒点面粉(俗叫“面白”),两手掌合案板,不断地来回搓,高手可同时搓两三根,搓到细如童鸡肠长约一米,即放在方盘里,等待下锅。煎煮熟后,呈豆绿色,干拌醋、辣椒、蒜或浇上炒肉,人皆爱吃。

灰面:灰面又叫长面。麦面用适度的蓬灰水(如用碱水即叫碱面)和成面团,用擀面杖反复压撬后,切成5寸见方的面剂子,放在盆子里经发饧变软,插到两个铜钱厚(约4毫米)时,切成细面条,再搭在擀面杖上,边撒面白,边拧边捏,捏得又细又长时,一把一把地放在方盘里,用布巾盖住,准备煮熟干拌吃。如擀薄切成一指宽的面条,就叫“宽面”。吃宽吃窄,可由各自喜好。灰面细长而韧,寓有“健康长寿”之意,是小孩过满月、周岁、生日、老人祝寿和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的应时饭。

丢面:丢面宜凉吃,又叫凉面。做面时,用手臂丢甩拉扯,所以也叫丢面或扯面。如做10斤面粉的丢面,需生蓬灰水约4两,食油半斤,将蓬灰捣碎,投入冷水中搅成浓灰水,以用舌尖尝时有强烈刺激感为宜。夏天用绿灰,冬天用黑灰。再将10斤面粉用淡水和成面索,分三四次撬入4两(约少半碗)生蓬灰水,反复揉揣,有松软感时,揪出一小块面试扯,如随手拉扯,即细长不断,说明面已和好,分揉成七八个面剂子,等待扯细下锅。扯下面时,左手攥着面头,右手腕套着面条股内,一紧一松,缓伸双臂,不断折扯,由一折二,二折四,反复折扯丢用六七次;每折扯一次,必须挺胸部,让扯开的面条股在胸腹上轻轻地掸几下,使面条继续拖长,然后弯下腰来,让面条股接近案板,在面白堆上来回滚动几次,使面白均匀地粘着在每根面条上,以防面条股间粘连。把面条扯拉到一定的细度,即揪断面头,将一股扯好的面条,顺手投入开水锅里,煮熟后捞出,在凉水中漂渍三次。控干水后,洒点食油,来回抖搂,使油均匀地涂于面条上,以防粘连或发皴。这样把面剂子全部扯完,放在一起。吃时,拌上醋水、辣椒和蒜,凉吃;也可以冒热浇上大卤或臊子、炒肉热吃。这种面,细而不断,酥而不烂,能放一两天,可供许多人同时吃,是一种方便可口的市场饭。

大烹羊羔肉:烹羊羔肉是城郊沿山各乡镇和北乡民间的拿手佳肴。全重10斤至20斤的羊羔宰杀后,剥去皮毛和内脏,照骨卯削成小块。洗去血水,用食油半斤爆炒,肉色变白时,调上食盐生姜花椒末等作料,等本身水炒干后添水,水开后文火缓煮。到肉烂不脱骨,水少不糊锅时,即下锅上盘宴客,肉嫩味鲜,绝无膻味,驰名远近。

羊羔肉的另一做法叫羊羔肉垫卷子。相传晚清时期,杰出的爱国政治家林则徐在禁烟抗英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却被道光帝谪戍新疆。在新疆度过了38个月的贬谪生涯后,又被清政府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当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途经永昌县时,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就以传统菜肴“羊肉垫卷子”款待,受到林则徐一行人的交口称赞,从此永昌羊肉垫卷子便名声大噪。

山药丸子:洋芋俗叫山药,既可作粮充饥,又能当菜调味,荤吃素吃,或煮或烧,酸甜皆宜。煮熟后,剥去皮,倒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绵如泥,撬入适量的干粉面,团成枣子大的丸子,过油两次,浇上糖汁子,这就是老幼爱吃的山药糖丸子,是宴席上唯一的甜素食。近年有人用桂糖、红绿丝和白砂糖做馅子的山药糖丸子,更是香甜可口。

黄焖鸡肉垫卷子:烫洗干净的鸡,改刀成大块,煎油爆炒,下调料,等本身水干,再多添水,熬煮二三小时,肉刚烂,舀出肉锅里多余的水,和面做成葱花小卷,平装于肉块上,盖严锅盖,文火慢焖,水快干时,锅即下炉。一盘盛卷子,一盘上鸡肉,不但肉香,面卷子也有肉味。肉饼一饱,再不必吃馍做饭了。如爆炒后,先蒸片刻,再添水煮,可以较短的时间内使肉烂熟。

手抓羊肉:肥羯羊肉最好。削成大块,煎油爆炒。本身水干前,调上食盐、酱油、生姜、花椒末等作料。再添足水,文火慢焖,在水尚未干,肉刚离骨而不脱落时,即盛盘上桌,客人入席前先洗手,再一手抓肉,一手撕吃,大块羊肉,可嘴满腮地大嚼大吃,保留着蒙古族藏族、牧民吃肉的风味,只是不用刀削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