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日向级多功能直升机母舰

日本日向级多功能直升机母舰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下水仪式上的“日向”号直升机母舰。日本海上自卫队以防空、反潜和救灾等任务需要的名义,开始发展可载直升机母舰,成为近年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引人关注的事件。日向级标准载机的官方数字为3架反潜直升机加上1架大型扫雷/运输直升机,不过实际上最多可搭载11架自卫队的各型直升机,而且全部均能收容于长达125米的下甲板机库;至于飞行甲板则有4个起降点,能同时操作4架直升机。

日本日向级多功能直升机母舰

■ 下水仪式上的“日向”号(DDH-181)直升机母舰。

日本是第1个实现现代化的亚洲国家,也曾经在二次大战期间带给亚太地区无尽的灾难。

战后重建的日本解散了旧军队,只保留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基本武装力量——自卫队。按照战后日本新宪法的规定,日本不能再拥有攻击型航母,航母也因此在日本海上武装力量之中消失了半个世纪。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在战后的迅速发展,日本国内谋求增强军事力量,成为政治大国的声音再度响起。日本海上自卫队以防空、反潜和救灾等任务需要的名义,开始发展可载直升机母舰,成为近年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引人关注的事件。

1998年3月开始服役的日本大隅级坦克登陆舰就已采用直通甲板,主甲板上配备了2部大型直升机升降机,用来搭载CH-47型重型直升机,已经具备了直升机航母的某些特点,但是因为载机量过少,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从直观上来说,都还不能称之为航母。不过大隅级的出现,自然吸引了对日本军事力量发展比较敏感的人士的瞩目。

■ 正在码头上进行最后阶段舾装作业的“日向”号。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的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首舰“榛名”号日益老化,行将退役,日本在2000年中期开始讨论其后续新型替代舰只的建造计划,即“平成16年度直升机驱逐舰计划”(16DDH)。日本防卫厅对16DDH的要求包括:标准排水量13500吨,必要时可收容并操作整个护卫群的8架直升机,具备全天候的直升机起降能力以及完整的航空器补保能力;在作业时,16DDH至少能同时让2架直升机起降,并让4架直升机保持备用状态。

2000年12月,日本防卫厅正式发表的“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首次公布了一种16DDH的草图,立即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和质疑。根据这幅16DDH草图,新型舰看起来非常不对劲,仿佛是披着“直升机驱逐舰”外皮的航空母舰。当时日本榛名级、白根级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不过6000多吨,但是16DDH设计的标准排水量就足足有 13500吨,满载排水量更可能高达17000-18000吨。相比之下,被亚洲邻国普遍质疑的大隅级满载排水量也不过13000吨。这样的吨位不仅远在泰国“差克里·纳吕贝特”级轻型航母之上,而且足以与欧洲数种轻型短距离起降航空母舰相提并论,因而被外界怀疑隐含能够改造为航母。

2002年年初,16DDH进入概念研究的最后阶段。据日本媒体报道,16DDH有3种设计方案:

A方案:构型与日本现役DDH类似,将上层结构设于舰体中段,上层结构后方有机库,飞行甲板设于舰艉,上面并设有通往舰体内部的飞机升降机。武备都安装在舰体前方甲板上。

B方案:就是此前日本防卫厅最初公布的构型。

C方案:类似美国塔拉瓦级、黄蜂级两栖直升机突击舰,拥有航空母舰式的长方形全通飞行甲板,采用航母典型的右侧舰岛。

C方案直升机起降效率在3种方案之中最为优越;而MK-41 VLS则位于舰岛前端,此外也不安装舰炮。按照该方案的构型最接近航空母舰,作业效率最高,被日本防卫厅视为最可行的方案。

2003年9月17日,日本防卫厅公布新版本的16DDH设计,此版本几乎奠定日后16DDH设计的所有主要特征与布局。大致上与前述“C构型 ”类似,不同的是全通式飞行甲板到了舰艏便向内收缩,此外上层建筑结构设计也有所变动。在该版本中,飞行甲板左侧共有3个直升机起降点,中心线附近则有2座一前一后的航空器升降机。武备方面,舰岛前、后方各有一具美制最新型MK-15 Block 1B改良型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飞行甲板前端两侧舷外各有3座机炮,舰艉右侧装有2组八联装MK-41 VLS,舰体两舷各设有1组新型324毫米三联装HOS-303反潜鱼雷发射器,至于FCS-3改相位数组雷达系统则设于舰桥顶端。

■ 航行中的“日向”号,人员和舰载机已经配属到位。

此后两年,日本防卫厅对于16DDH的细部又进行了不少修改,主要在于飞行甲板左侧的外型向左舷延伸,扩大了面积,而直升机起降点增加到了4个;为了能同时对付空中与水面目标,2具密集阵速射炮移到了较低的位置,分别位于舰艏甲板右侧以及舰艉左侧的延伸平台上,原本安装方阵的舰岛前、后平台则改设大型半球状天线。左舷前、后段各设有一个延伸平台,安装了若干球形天线。

2艘16DDH都由石川岛播磨重工株式会社横滨造船厂承造,首舰(DDH-181)于2006年5月11日开工,2007年8月23日下水,命名为“日向”号,造价472亿日元,2008年8月完工并进行为时半年左右的试航,在2009年3月18日于横须贺港交付海上自卫队,进入现役,取代2009年初退役的榛名号,成为第3护卫队群的旗舰;至于2号舰(DDH-182)的进度约晚两年,已于2009年8月21日在横滨下水,命名为“伊势”号,预计于2011年开始服役,2舰将分别取代2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

日向级的作战系统相当先进且高度整合化,并且拥有优秀的信息传输能力以符合未来各军种、各舰之间“联网作战”的趋势。动力系统方面,日向级将采用由4台 LM-2500燃气涡轮组成的COGAG形式,采用双轴推进,极速是达传统起降航母水平的30节,航速20节时续航力达6000海里。舰体两侧各有1条稳定鳍片与2个稳定翼面,稳定翼分别位于鳍片前、后方。由于舰上各系统高度自动化,日向级虽然满载排水量高达17000吨,几乎是白根级的两倍半,但是舰上仅编制347名人员,而吨位不到日向级一半的白根级却需要370人之多。日向级的舰体总共分为7层甲板,舰体前段设有下甲板机库,高占2层甲板;机库后方是航空机维修甲板,高占3层甲板;前段与后段舰体中轴在线,各有一具直升机升降机。飞行甲板下方的第2甲板是综合功能区,设置了战情控制中心、军官生活起居空间与医疗设施,此外还可容纳舰队司令部的人员,并设置舰队作战中心(FIC)。

日向级标准载机的官方数字为3架反潜直升机加上1架大型扫雷/运输直升机,不过实际上最多可搭载11架自卫队的各型直升机,而且全部均能收容于长达125米的下甲板机库;至于飞行甲板则有4个起降点,能同时操作4架直升机。

日向级的主力机种将是SH-60K反潜直升机,系由海自原有的SH-60J大幅改良而成,主要改进包括机体延长,换装新的4叶片复合材料螺旋桨;新型主/被动吊放式声呐;新的战术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包括电子支持装置与诱饵投射器的整合式机载电子战自卫系统、FLIR、高分辨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等)。新装备,武装包括新式的97式鱼雷、反潜炸弹、轻型反舰导弹等,能执行反潜或反水面任务。

扫雷/运输直升机则是日本在2000年向英国、意大利采购,并授权日本川崎重工组装的MCH-101,系该公司EH-101重型直升机的扫雷衍生型(有配备机尾跳板舱门),取代日本海自现役的MH-53E扫雷直升机以及S-61运输直升机队,作为空中扫雷、运输以及南极作业之用。

日向级的甲板强度能供超过30吨的MH-53E直升机起降,理论上日向级要操作同为30吨级的美制MV-22倾斜旋翼飞机或20吨级的F-35B联合战术打击战斗机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采用F-35B则必须对日向级的甲板进行重新设计,大幅度强化耐灼烧能力,并改建滑跃式飞行甲板以便其能够起飞。日向级本身配置的直升机或许不多,但在必要时可容纳护卫群中其他通用驱逐舰的舰载直升机,能够使舰队运作保持很大弹性。值得注意的是,日向级的飞行甲板尺寸(长195米,宽40米)面积超过英国无敌级、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等欧洲轻型航空母舰。

关于日向级是否有操作垂直起降战机的潜力,日本防卫厅曾宣称此种舰艇只能起降直升机,甲板不能承受垂直起降飞机的喷流,而且一直没有安装滑跃式飞行甲板,嵌在舰体中线的升降机限制了可运用的机体尺寸,不利于操作更大型的固定翼战斗机;但是日向级真实的设计唯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就舰体尺寸与甲板强度而言,日向级的确有搭载此类机种的潜力,这取决于飞行甲板是否经过对发动机热焰的强化,以及舰上是否能容纳配套的后勤支持设施和是否有足够的弹药、料件、燃油储存空间;不过直到目前为止,日本还没有任何自美国引进F-35B战机的迹象。另外,日向级可以容纳整支所属护卫群的所有反潜直升机,统一进行保修与调度作业,使护卫群的远洋持续作业能力和效率大增,这是过去榛名级、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所达不到的能力。

由于被定为具有舰队旗舰功能的DDH,日向级将配备最先进的战情处理系统与指管通情电监侦(C4ISR)装备。日向级的作战中枢为日本新近开发的先进技术战斗系统(Advance Technology Combat System,ATECS),大量采用现有的商用组件技术以降低成本并方便升级。ATECS包含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dvanced Combat Direction System,A C D S)、F C S-3改、反潜情报处理系统(Anti Submarine Warfare Computing System,ASWCS)、电子战管制系统(Electronic Warfare Control System,EWCS)等4个主要部分,以ACDS为核心,联结其他3个部分以及舰上各种雷达、射控、电子战系统以及武装,进行防空、反水面、反潜和电子作战;而前述ATECS的4个主要部分之间以光纤网络联结,再经由采用民间TCP/IP网络协议的舰内广域网络(Ship Wide Area Network,SWAN)连接舰上其他侦测、武装等次系统。ASWCS整合了各型舰载声呐,并提供数据给各项反潜武器以及鱼雷反制系统。此外,日向级将配备先进的卫星通信数据链网络系统,以实现与美军相同的三军联合作战能力,此外也可能具备美国海军近年来研发的联合接战能力(CEC)。

■ 暮色中,航行于东京湾的“日向”号。(www.xing528.com)

日向级拥有全面先进的武备。日向级的主要对空侦测/射控装备为日本三菱电子精心研发的FCS-3主动式相位数组雷达,负责对空搜索/追踪以及舰上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导弹的照射导控。舰艉配置2组八联装MK-41垂直发射装置,其中4管用于装填16发4枚1管的ESSM短程防空导弹,其余则填入12枚VLA垂直发射反潜火箭;而在垂直发射器的左边,还装有1组独立的再装填装置。除了硬杀手段外,日向级还配备Type-1电子战系统,包括4具MK-36 SRBOC六联装干扰弹发射器,安装在两舷各一的延伸平台上,每个平台各装2具;此外,舰上还设有拽航具四型鱼雷反制系统。

日向级的舰艏设有日本新开发的OQS-21大型低频声呐,该声呐由正面圆柱状数组与侧面平面数组所组成,整个音鼓长度高达40米,听音距离与浅水域操作能力胜过现役的声呐系统。与FCS-3一样,OQS-21同样也已在“飞鸟”号试验舰上测试了多年。由于任务性质使然,日向级并未配备拖拽数组声呐系统。除了以反潜直升机投掷武器外,日向级本身也配备了2组三联装HOS-303鱼雷发射器(安装于舰体后段两侧的舱门内),除了MK-46Mod5鱼雷外,还可发射日本自制的新型97式反潜鱼雷。最初日向级预定配备自行开发的“日本版VLA”,其战斗部换为97式鱼雷,有效射程较搭载MK-46鱼雷的美国原装VLA的10千米大幅增至18千米;不过后来为了节省成本,日本版VLA遂遭到取消,还是采用美国原装的VLA。此外,舰上SH-60K直升机也以97式鱼雷作为武装。

日向级近距离防御武器包括4挺12.7毫米机枪,左右舷各装2挺,其中位于右舷的2挺分别安装于舰岛前、后方的甲板上,左侧的2挺则分别设置于左舷前、后段各一的延伸平台上。

虽然日本反复强调日向级属于DDH直升机驱逐舰,但是18000吨满载排水量,全通式甲板,可以起降大型直升机,是一艘特征明显的直升机母舰。除了舰载直升机之外,日向级也具有作为海上自卫队旗舰的指挥能力。在将来日本自卫队的国内外派遣任务(国际维和、人道救灾、撤侨、离岛夺回等)中,日向级将能成为跨军种的联合指挥平台,并满足届时大批直升机频繁起降调度的需求。只要后勤补保、人员借调做好并增设适当装备,日向级也可供其陆上自卫队的直升机起降调度,使其实现远洋作业能力的大幅提升。虽然日向级暂时并没有滑跃式甲板或弹射装置以起降普通固定翼飞机,其甲板结构强度也很难承受固定翼飞机在降落时的冲击力,然而日本大型载机舰今后究竟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整个东亚都会为之关注。

“日向”号直升机母舰的数据与性能

舰名 舷号 开工 下水 服役

日向 DDH-181 2006.5.11 2007.8.23 2009.3.18

Hyuga

伊势 DDH-182 2008.5.30 2009.8.21 尚未服役

Ise

标准排水量:13950吨

满载排水量:18000吨(预估)

主尺度:197米×33米×48米

吃水:7米

飞行甲板:195米×40米

动力:4台LM-2500燃气涡轮组成的COGAG形式,总功率120000马力,采用双轴推进

航速:30节以上

续航力:6000海里/20 节(预估)

舰员:340-360名

武备:2座Mk15 Block1B近程防御系统,2座HOS-303 3联装鱼雷发射管,12.7毫米高射机枪若干,2座八联装MK-41海麻雀点防御导弹发射器

舰载机:SH-60K反潜直升机 3架,MCH-101扫雷/运输直升机1架,机库可容纳11架直升机

■ 正在进行航行中舰载机起降训练的“日向”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