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斯拉夫的教育制度及教育发展措施

南斯拉夫的教育制度及教育发展措施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国家非常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南斯拉夫的教育制度基本上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自己制定,联邦进行协调和指导。“二战”后规定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全国7—15岁儿童都免费入学,任何儿童都不得被排除在外。“二战”后,南斯拉夫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南斯拉夫还十分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建立了独特的人民大学和工人大学。这类学校采取短期和中期培训班的教学形式,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

南斯拉夫的教育制度及教育发展措施

在1947—1951年的“一五”计划期间,文化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1953年南斯拉夫全国有1699万人,10岁以上居民的文盲率仍占25.4%。

1980年全国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全国有小学1.3万多所,在校学生282万余人,中学有98.5万名学生。教师13万人。1980年全国有高等院校和科系231个,在校学生31万人。从1945—1980年,共培养81.6万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其中,11300人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样,按人口平均计算,南斯拉夫在大学生数量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

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国家非常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1979年,用于教育的费用占GDP的3.9%。南斯拉夫的教育制度基本上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自己制定,联邦进行协调和指导。“二战”后规定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全国7—15岁儿童都免费入学,任何儿童都不得被排除在外。1953年的入学率为71%, 1981年达到97%。中小学的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45年平均59个学生才有1名教师,而到1975年每22个学生就有1名教师。

1974年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开始进行改革,实行专业性较强的定向教育。原来中等教育系统的各类学校(4年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改为统一类型的中等定向教育学校。改革后的中等教育为4年制,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学生主要学习一般的政治、基础知识和技术课程,同时可以选修一些科目;后两年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一般具有三、四级的技术水平,同时又具备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基础。1980年前后,接受这种新型中等教育的学生有56.8万人,超过普通中学生总人数的一半。

“二战”后,南斯拉夫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二战”前,南斯拉夫只有3所大学。1977—1978学年度,全国有18所大学,195个系,5个大学级学院,136所二年制学院,共有在校生42.4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出身于农民、工人和手工业者家庭。他们是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成为国家各部门和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在南斯拉夫高等院校中,外国留学生很多,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自发展中国家。(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还十分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建立了独特的人民大学和工人大学。这类学校采取短期和中期培训班的教学形式,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1980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这年有人民大学184所、工人大学130所,年度举行的中短期培训班及讲座达到5600多次,参加职工超过33万人次。笔者1982年10月赴南斯拉夫进修时,就和其他中国进修生一起在贝尔格莱德的一所工人大学学习了3—6个月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算是过了语言关。

全体南斯拉夫人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在1950年,贝尔格莱德人民博物馆就举办了凡·高、毕加索的抽象派画展。1965年,贝尔格莱德的当代艺术博物馆落成,可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媲美。贝尔格莱德国际戏剧节成为每年吸引各国优秀戏剧剧目前来参赛和表演的舞台。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都创造了一批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的作品,被译成波兰文和俄文搬上华沙和莫斯科的戏剧舞台。同时,这些共和国的剧院面向广大观众,演出了诸如布莱希特托尔斯泰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名家的世界古典名剧。

南斯拉夫政治开放、经济发展、文化多样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南斯拉夫人从60年代初起就可以自由地出国旅游,西方国家大都取消了对南斯拉夫公民的签证。这在东欧集团也是独一无二的。全体南斯拉夫公民都享有社会保障。南斯拉夫是在东欧国家中最早普遍实行5天工作制的国家,每年有带工资的休假期。所以,每年都有几十万南斯拉夫人出国旅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