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优化学科服务管理

高校图书馆优化学科服务管理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管理模式1.集中式管理集中式管理即在图书馆建立独立的学科部门管理,统一管理专兼职的学科馆员。集中式管理可以为学科馆员向专业的纵深方向服务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专业人才在院系教学与科研中的参与作用。在集中式管理中,独立的学科服务部门日常工作与其他部门有交叉之处,比较容易出现部门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等现象。

高校图书馆优化学科服务管理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管理模式

1.集中式管理

集中式管理即在图书馆建立独立的学科部门管理,统一管理专兼职的学科馆员。其特点是岗位与业务一条线集中管理。

集中式管理可以为学科馆员向专业的纵深方向服务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专业人才在院系教学与科研中的参与作用。

在集中式管理中,独立的学科服务部门日常工作与其他部门有交叉之处,比较容易出现部门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等现象。

2.挂靠式管理

挂靠式管理主要是指专兼职学科馆员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但是其业务统一挂靠在某一相关部门下,由该部门实施业务统一规划以及业务具体管理,岗位分散与业务集中相结合。其特点是岗位与业务两条线管理。

在挂靠式管理下,学科馆员对图书馆某一岗位的业务较为熟悉。但是在此种管理下,图书馆服务信息缺少即时沟通的渠道,且岗位与业务分离,不方便对学科馆员进行管理。

3.分散式管理

分散式管理只要是指专兼职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科管理委员会或协调组织进行学科馆员的工作规划和业务的统一指导与管理。其主要特点是岗位与业务一条线分散管理。(www.xing528.com)

在分散式管理中,学科馆员始终与读者、图书馆工作紧密相连,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系统畅通,有利于促进院系的服务工作与图书馆工作。但是在其中管理下,学科馆员日常工作与专项工作相互牵扯,任务比较繁重。

(二)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管理设想

1.重视岗位培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该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比如鼓励大家自我充电,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理念;馆内拨出专款奖励业余进修学有所成的馆员;利用所在大学的学术资源定期请专家学者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及时了解对口学科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搭建人才成长和交流的平台;鼓励馆员回归大学课堂,旁听某学科的精品专业课,开展跨学科学习;图书馆在深入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学科的学科馆员培养计划,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

2.精选考核指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如果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没有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学科馆员的任务就必定会沦为其完成日常岗位职责的额外负担。图书馆需要制定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定期考核和评价学科服务的绩效,从而达到促进学科馆员工作的目的。考核学科馆员的工作可尝试从一些关键绩效指标入手,比如与用户联络的频率、举办培训的人次和内容、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参与咨询课题情况、用户对学科馆员业务能力的评价以及学科馆员对院系教学科研的贡献度等。

3.设计薪酬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学科馆员所从事的是一项开拓性的资讯服务工作,与图书馆其他岗位相比较而言,专业性更强,工作挑战难度更大。主要的激励方式可以实行以能力和业绩为中心的分配机制,薪酬待遇与普通馆员拉开距离,达到甚至超过各院系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充分体现收入与贡献的一致性。这样不仅能够调动现任学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还能调动起普通馆员竞聘学科馆员的积极性。除了物质激励外,还需要强化精神激励。比如授予那些具有突出业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学科馆员首席学科馆员的称号,在图书馆读者手册、视频宣传栏口中着力推荐,奖励优秀学科馆员外出学习观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