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描述与服务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描述与服务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总体情况1.管理体制中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为政府主导下的高度集中式的管理体制,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体制相应的也为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描述与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总体情况

1.管理体制

中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为政府主导下的高度集中式的管理体制,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体制相应的也为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由学校聘任,受校分管领导管理;馆内下设部(组)、室受馆长领导。规模大的图书馆可设分馆,分馆受总馆领导。我国高校普遍对图书馆的关注不够,图书馆同其他部门相比地位较为低下,对人员的聘任仅有学历学位和职称要求,专业要求并无明确说明。

2.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构建主要是依据职能部门化和业务流程部门化为基本原则,承续了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通常由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参考咨询部、技术服务部、办公室等组织机构组成。是一种立足职能制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是封闭的、固定的,各个部门主要以文献资源为联系,文献量的数量决定工作效能,而不是人的能动性

按工作流程来设置,图书馆的部门包括采访、编目、流通、期刊、阅览、参考咨询、技术服务等。这种典型的以文献为主的业务流程模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明确性,既便于馆长统一指挥,又有利于职能机构发挥专业管理优势,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人才向专业化深入发展。这种模式曾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上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3.运行机制

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是以物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制度为执行准绳的管理方式。图书馆按照学校要求购置文献,按文献的不同类型把采购、编目、流通、阅览和服务的工作任务分配给下设各职能部门。文献资源的采购数量和内容由学校领导决定,馆长下达工作指令,图书馆的整个工作围绕文献资源展开。

4.管理创新概况(www.xing528.com)

第一,实现了信息管理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主要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从选购图书—入库—编目—做卡—移交流通馆—查寻书目—办理借阅手续等诸多环节来管理。因为运行中容易造成上下连接环节中有相当多的重复劳动,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延迟了图书流通出库的时间,给借阅者带来诸多的不便。目前高校图书馆通过软件开发、硬件设备购置、网上利用、数据加工等,已将数字化建设投入实践,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图书管理向信息管理方式的转变。当前,被中国高校图书馆敏锐关注并被使用推广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技术、无线射频技术、数据发现技术等新信息技术加快了应用和推广: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带头推出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新落成的人民大学图书馆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启用学术资源发现系统。第二,实现了开放式管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重在馆藏文献的保存,主要是通过学生将欲借图书的登录号或条形码记录在纸上,从借书窗口递给管理员,再找好所需图书给学生,整个过程浪费大量时间,学生不了解图书的具体内容。开放式图书管理主要通过实现馆藏文献全开架,设置门禁系统,使读者可以充分了解各类书籍,自由进出馆内各个阅览室,实现借书、自习、阅读一体化,实现“借、阅一体”,一个馆一个窗口的模式,提高了图书借阅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要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高校图书馆线性特征的组织结构中,每个人只对一个上级负责,上下级之间体现的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馆内权力集中到馆长一人。这种组织方式重视领导个人的作用,责权清楚,相对稳定性较大,但部门间少横向沟通,下属馆员无法参与馆内事务决策

2.管理方式行政化

当前全国高校图书馆多采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此管理方法多基于权威和服从原则,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具体性、垂直性、时效性、稳定性等特点。此管理方法本质上属于“人治”而不是“法治”,其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艺术,此种方法不适合于分权,从而限制下属机构与人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发挥,需要进一步完善。

3.管理目标以物为中心

高校图书馆是师生获取信息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馆藏数量是评估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把馆藏建设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任务。为了满足越来越多读者的信息需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保障图书馆建设。图书馆通过扩大馆舍面积,购置纸质文献、电子资源的手段提高馆藏量。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是以文献为中心,而非读者。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一直没有摆脱馆藏文献资源的物理查检和物理传递,因此,对馆员只要求能进行图书的上架、借还、查找和一般性咨询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