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优化策略

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1.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认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因此,有效的教学模式应体现实践性,而非单纯理论化。

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优化策略

(一)国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1.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认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叶澜认为:“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许继存、王存金认为:“教学模式研究的未来走向,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模式研究,强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更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建构。教学模式研究本身并不仅仅是目的,更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内含着一种方法论的意义。通过教学模式研究,一方面可以检讨现行教学论的弊端,梳理教学论研究的已有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此更新教学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寻求教学论体系重建的新途径。”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本地教学现实下基于特定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国内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案例

现阶段国内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日新月异,国内广大中小学也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目前,国内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岳阳君山区许市中学的“五环渐进式”课堂等。虽然上述学校设计的教学模式各不相同,但构建教学模式都普遍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别人代替不了。一节课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讲的如何,而是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怎样,即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如何。学生对教学要主动参与并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动”起来,实现知识的把握与能力的形成,达到学习主体的自觉完善和相互完善,实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期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学习中彰显,使学生由原来的“观众”变成了“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小组合作原则。新模式创建都十分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学习中,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辅导较差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动起来,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培养合作意识,促使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并在新模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更好发展。三是教学的民主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国外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www.xing528.com)

“模式”是model 的汉译名词,model 还常译为“模型”“范式”等。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本著作指计算机课堂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方式、方法、步骤等程序性要求。最早对“模式”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的学者乔伊斯(Bruce Joyce)和韦尔(Marsha Weil),在其所著《教学模式》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美国学者冈特、施瓦布等在《教学:一种模式观》中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地程序”。而安德鲁斯和古德森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组综合性成分,这些成分是能用来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中的各种活动和功能的序列。”而美国的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

在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已经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就以认识论原理为指导,将教学的过程概括成观察—记忆—理解—练习四个环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由19 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创立的,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目标明确,结构完整,提出的教学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形成的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教学程序符合学生学习时心态。苏联教育家凯洛夫(N.A.Kaiipob)提出的教学模式为“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变式。

西方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均基于一种理论,指向课堂教学目的,遵循教学程序,以此开展教学活动,具有稳定的教学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直接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学校建立高效课堂有效途径。学者对当前的教学模式从各个角度探析,对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遗憾的是,学者的研究普遍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没有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不能为具体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削弱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的实践。对于教师而言,评价教学模式的成败,关键在其是否易于操作、是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有效的教学模式应体现实践性,而非单纯理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