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71的优化方案

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71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准备1.课堂创新性的标志——环境构建“271”高效课堂的“高效”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多媒体设施也是“271”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探究成果。“271”高效课堂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大容量、快节奏。面对这些挑战,“271”高效课堂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走形式,讲求效果。

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71的优化方案

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讲授为“2”,学生的自主学习为“7”,总结巩固为“1”,总体为“10”,对应了课堂的45分钟。

(一)“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1.“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含义

第一,课程内容——2:7: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20%的课程内容,70%的内容需要在小组中讨论,通过组内的力量可以掌握,其余10%的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提升以及学生反复运用才能掌握。总结下来,“2”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合作中学会的,“1”是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学会的。

第二,课堂时间——2:7:1。初中阶段一节课为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进行划分,老师讲解的时间占“2”,从最开始的课堂引入,到中间环节的提升,再到最后的总结,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7”,约占课堂时间的30分钟,涵盖了自学、讨论、展示、质疑等;回顾整合的时间为“1”,约占课堂时间的5分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进行再一次梳理、总结。

第三,学生层次——2:7:1。在每个授课班级内,优等生占2成,中等生占7成,待进生占1成,这样分层的好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资源,2成的优等生最先掌握重点知识,然后在讨论的环节给7成的中等生进行讲解,最后中等生给1成的待进生讲解,实现了优等生既学会又能讲清楚,中等生后学会并提高他们讲清楚的能力,待进生通过两遍的讲解,最后学会知识点,达到整节课全部学生都能学会重点知识的目标。

2.“271”高效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区别

“271”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一,传统课堂教师占主导,学生只是在被提问的时候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输出,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在“271”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倾听者、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们则是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质疑等环节自主学习知识,主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二,传统课堂由于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自己是否掌握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在做练习或者考试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在“271”课堂模式下,整节课所有的重点知识都呈现在导学案上,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学会了相应的知识点,做到知识堂堂清、天天清,让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掌握更清晰。

其三,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低,课堂存在感弱,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均有所欠缺;在“271”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讲解环节可以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每天不断累积,讲解过程越来越流畅,同时为小组争得荣誉,也会促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准备

1.课堂创新性的标志——环境构建

“271”高效课堂的“高效”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师不再自始至终站在讲台上,学生也不再一直坐直目视前方,“271”高效课堂模式要求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于是,针对“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堂环境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种子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271”高效课堂模式也要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在教室布置上,除了带有窗户的一面墙以外的三面墙设有三块黑板,用于不同组同学的展示。黑板报不再占用黑板资源,而是用彩纸、布画等贴在空余墙面。

多面黑板可以让教师在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随时就近板书,课堂效率提高,同时,也便于不同小组就近到黑板前展示成果,让学生的目光焦点不再单一地朝着前方,体会到知识从“四面八方”来到身边的“知识包裹感”。教室桌椅采用小巧轻便的单人桌椅,方便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变换桌椅布置。每个小组分为6人至8人,组内成员桌椅摆放面对面,方便进行“激烈”的组内讨论,鼓励学生不断变换坐姿,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媒体设施也是“271”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探究成果。除了以上设施,还要配备一些辅助性工具,如“幸运轮盘”“荣誉墙”“红花榜”等,最大限度地使课堂变得“生龙活虎”,极大地在学习环境上给学生制造方便。

2.教师共进性的体现——集体备课

备课——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前期准备都属于备课的范畴,狭义上的备课是指围绕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活动,本书就此方面展开叙述。

“271”高效课堂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大容量、快节奏。每一节课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即授课时间、内容、方法、过程的拟定都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及时点拨,会使学生茅塞顿开、热情高涨,对新知识充满渴望,由此也会给教师带来满满的成就感。达到以上收效的课堂并不仅依靠教师三言两语的点拨,更需要教师以恰当、合情合理的方式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面对学生提出来的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合理地给予引导,对于课堂上由于学生“天马行空”引发的突发事件,教师如何“化险为夷”,成为“271”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新的挑战。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面对这些挑战,“271”高效课堂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走形式,讲求效果。首先,同年级、同学科所有教师必须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备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聚合所有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突显群体的力量,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同时让各个班级“齐头并进,共同进步”。其次,要有统一的课件,课件对整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着明确的表述,对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有着明确的规定。课件的使用不但使教师的授课思路更加清晰,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而且借助信息网络的力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对组长进行培训,课堂新知识有难有易,教师如何维持小组的讨论有序进行,如何把握每组学生的讨论方向不偏离课堂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每组组长进行培训,再由组长在组内组织讨论、安排板书同学、安排讲解展示同学,课前培训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保证了课堂有序进行,也培养了组长的组织能力,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3.课堂高效性的备品——导学案、双色笔、纠错本

(1)备品一:导学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导之以学,“271”高效课堂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课堂才会有序进行,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指挥棒,也是学生学习的抓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桥梁,所以编制导学案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

导学案的编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程序。教师编制导学案需要有明确的程序,第一步备课组长要提前一周将授课内容分配给导学案的编制教师,先由教师按照课程的重难点自行准备。第二步备课组所有教师针对导学案进行讨论、发表意见。第三步编制教师根据会议内容对导学案进第二次编写。第四步导学案定稿,并表明编写人、审批人、日期、编号等。第五步发给所有授课教师。第六步由第一位上课的教师进行课后分享,根据课堂情况商榷导学案是否需要再次细微更改。

第二,明确宗旨。对学生来说,导学案的宗旨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性资料,编写时必须体现高效课堂模式“探究、合作、自主”的精髓[8]。同时要以学生为着眼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编制导学案[9]。导学案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适度,照顾学生的差异性,使班级各个阶层的学生都有收获。

第三,明确内容。导学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授课与学习。导学案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指导思路、课堂检测、课堂反思、归纳总结等。

第四,明确使用。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明确导学案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将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完成新课的预习任务,导学案的使用过程至关重要,必须做到教师有要求,有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导学案上的重点题型,第二天教师收回并批改,评价,这一环节,学生不仅明确新课的学习重点,教师也有效地掌握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情况,在课堂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讲解新知识,更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2)备品二:双色笔

初次写导学案需要用黑色笔完成,在讲新课时学生则需要用红笔来进行改错以及记录重点,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案不离手,手不离笔”。双色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一目了然,同时将课堂上的重点用双色笔圈画清楚,双色笔的使用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复习时更有侧重点。

(3)备品三:改错本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于曾经的错误更要引起高度重视,所以“271”高效课堂模式对改错本高度重视,改错本主要记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错题、答案、分数、错因分析、总结题型,通过一道错题扩展到一个题型,不仅仅是记录错题的过程,也是复习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定期查看学生的错题本,通过思路分析可以明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改错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学生自主性的法宝——小组建设

班级由学生构成,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将每个学生看成个体,管理起来相对困难,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不强,在课堂上缺少参与感,容易分神,“271”高效课堂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课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体”融为“集体”,不仅降低了管理难度,同时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1)小组划分依据

“271”高效课堂模式对小组的划分有严格的规定。

首先,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10],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充分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性别、性格、学科成绩等差异,这就是组内异质,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均能力持平,这就是组间同质。

其次,教师根据人数将班级平均分成四个小组,再将每个小组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划分成A层、B层、C层三档,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同时确定了学生的座位。第一种方案:将A层同学放在中间位置,在讨论环节,B层同学、C层同学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及时参与讨论。第二种方案:如果A层同学与C层同学成绩差距较大,可以将A层同学、B层同学、C层同学依次排列,A层同学先向B层同学分享答题方法,B层同学听懂之后再分享给C层同学,相近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他们的之间的语言快速地学习新知识,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271”高效课堂模式还解决了传统课堂上一直困扰教师的座位分配问题,小组座位固定、平等,而且有班级的前、后、侧三块黑板,没有座位前后之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班级座位分配的公平原则。

(2)组名、组内口号、组规的建立

班级凝聚力体现在组内的团结,组内荣誉靠的是同学们的齐心协力。为了鼓舞组内士气,每个组都会有组名以及组内口号,组内的每个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为所在的小组取名字、选口号,这将是学生们第一次讨论的成果,从此就确定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组名、组内口号确定之后,组内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班级的班规,结合本组情况,为所在小组设计组规,一旦确立,每位组员必须严格遵守。

(3)组内管理

小组内有着明确的分工,各组内成员“各司其职”。一个完整的学习小组包含:小组统筹——小组长、学科先进——学科负责人、组内监察——记分员,以及其他成员。在“职务”的分配上,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小组长是一个学习小组的“主心骨”,需要品学兼优的学生来担任,不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能够以理服人,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组内日常学习、维持组内纪律。学科负责人代表着组内这一学科的“最强能力者”,主要负责带领组内同学本学科的学习,并且在该学科课堂讨论环节与小组长配合,起到引领组员的作用。记分员在学习小组内扮演了“检察官”的角色,在人员的选择上要求学生首先做到严于律己,这样才能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原则,维持小组良性竞争。

组内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往往要“因时而变”。不仅避免了学生担任某一“职位”时间过长而产生懈怠心理,而且为其他成员带来了机会,使组内成员共同进步。周期性地改变组内分工可以更多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4)组内互助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座位的分配也充分体现这一原则。“271”高效课堂模式极大地依赖于学习小组的成功建立,首先,小组可以给组内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帮互助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共同进步。

笔者所在的班级共24名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6名学生,按照上述成绩划分原则将组内学生编号分为A1、A2、B1、B2、C1、C2,并且在组内确定三对“帮扶搭档”。

在分配的过程中学习较好的同学对待进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发挥优等生的优势,补足待进生的短板。此外每个学习小组选出对应学科的代表,充分发挥学科代表在学科学习上的优势,引领全组成员高效学习。

(5)组间竞争

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那就要靠建立一个评价学生在组内表现的量化标准。这一标准将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表现全部量化,转换为明确分值,积分包括个人积分与小组积分,个人积分高低体现在“红花榜”上,个人表现直接影响小组积分,积分按月结算,每个小组具有60分初始分值,每月总结班会评选出最优小组颁发奖状及奖品,且最优小组下一月初始分值增加为80分。

个人行为导致的加减分直接关联小组积分,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还要追加诸如“文体之星”“学科之星”“写作达人”等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状,放入学生“成长袋”中。用集体荣誉感来驱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努力学习知识,为所在小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组间竞争由此展开,到每月班会评比时,获得优胜的小组成员“满面红光”,暂时失利的小组成员“懊悔不已”,立志下一月的赶超。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进入良性循环。

(三)语文“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遵从“三段五步”原则,其中“三段”代表课前、课中、课后,“五步”代表着整个课堂实施的五个步骤——导、学、研、讲、测。“导”即是课堂的“先导”,依靠学生的自主预习与广义探究;“学”即是“导学案”的应用,为学生课堂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指示;“研”即是课上的“独学、对学、群学”,使不同学生个体的思维碰撞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讲”即是小组成果的展示与点评,将一个小组的思想与集体交融,达到思想上的升华;“测”即是当堂内容当堂清,重难点反复训练,扎实记忆。“五步”紧密相连,使课前——课中——课后真正地成为一个闭环的学习过程。

1.自主探索——预习先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过程,而自主探索式预习则把语文实践交还于学生手中。所谓自主探索并不是把一切课前准备任务都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也不是期待学生做出一个完美的预习案,而是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是教师与学生齐头并进的一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一直都是一个教育难题,在“271”高效课堂模式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尤为重要。区别于传统课堂,新的课堂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和空间。正由于语文学科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深度和广度都没有限制,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更多有趣的新知识,激发兴趣,从而逐步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同时,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客观、正面的评价,要能够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逐步完善自主探索的方式方法。

对学生而言,首先,需要熟读教材,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大多体现在对课文的理解,所以熟练掌握教材是预习的第一步。其次,学生要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认知难点,并记录下来带入课堂。再次,学生要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并有目的地扩展相关知识。最后,学生既要“听话”,按部就班完成预习任务,又要“叛逆”,积极向教师提出建议,与教师携手,共同打造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导学案引领——先导训练

导学案作为“271”高效课堂模式成功实施的“必备品”之一,是传统课堂向着高效课堂改革的一大“利器”。如何把导学案的重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依赖于师生共同的努力。对学生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要独立、认真地完成导学案,语文学科的导学案尤为重要,是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对学生更高的要求是主动搭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桥梁,这也就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有意义接受说”理论。导学案辅助学生将二者融会贯通,使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同时,要善于使用“双色笔”标注重点和难点,完成导学案不仅仅是完成作业,更多的是优质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教师来说,首先,需要对教材课文深入剖析,才能编制完整度较高的导学案。导学案对于语文“27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对学生先导学习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导学案就像电路图,合理地铺设导线,电流才能通畅。其次,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百花齐放,设计出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案,教师再结合教学班级的实际学情来适当修改教学方案,以期达到最优效果。最后,教师确立学习目标,把握学生课前预习大方向,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打好坚实基础。(www.xing528.com)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完成的导学案并给出等级,按照积分办法记录分数形成小组积分。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批改也有不同之处,教师需要整理、记录学生的错题,以小组为单位,细化每道错题的失分率,将小组失分率较高的题在任务分配环节交予该组重点研讨,培养学生自主解疑、团队解惑的能力,课前的“百思不得其解”与课上的“豁然开朗”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学生们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即是“群学”环节,这一环节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全班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是“27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头戏”。对教师来说,在课前要对各组小组长及学科负责人进行培训,循循善诱,使他们不断接近正确答案,确保组内有“先富者”,在讨论环节带动“后富者”共同富裕。小组长和学科负责人如同学习小组这艘船的船长和舵手,统筹全组、引领方向。“群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入各小组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堵塞”处,在课中及时点拨指导,以免整个学习小组“偏航”“搁浅”。

对学生来说,在课中讨论环节,各组组内同学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旨在全班同学都能够攻克重难点。由A层学生带领,B层学生紧跟方向,C层学生认真思考,同学们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同时,小组讨论不应拘泥于获得一道题的答案,小组长和学科负责人需要总结答题规律,善于归类,由点及面,扩展思考,为小组展示做好准备工作。小组讨论是学生团结协作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展示的前提,也是提升学生研讨能力的必要条件,使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共同获得、共同进步。

4.展示与质疑——提升突破

展示与质疑环节是学生们大放异彩的“舞台”,也是“271”高效课堂模式的“高潮”。对于学生,本环节有两个重要任务:其一,语文课堂板书不可或缺,好的板书可以引导同学理清思路,组内选出本组板书展示人,要求书写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善于使用彩色粉笔区分、圈画重点与难点,使同学们能够对展示人所想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其二,语文学科终究是一门语言,学生要能说、会说,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组内选出讲解展示人,先在组内预先展示,成员帮助完善展示内容,在班级展示过程中要求声音洪亮,落落大方,将团队成果向全班展示并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合理质疑。

对于教师来说,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要仔细倾听学生的讲解,展示人一旦发生思维“短路”,教师要立刻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其解围,保护学生自尊心。在其他组质疑的过程中,对已超出展示人及其组员能力范围的难题,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解释,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扰,又使提出质疑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教师在展示与质疑环节更像是“后勤保障”,托起整个展示过程,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在展示与质疑环节完毕后,教师要根据情况对小组进行评价,并且量化为积分,形成小组竞争,激发同学们的斗志,使学生对参与课上展示与质疑环节更有积极性和荣誉感。

5.重难点反刍——融会贯通

打赢胜仗不是靠“纸上谈兵”,而是靠“身经百战”的锤炼,总结而出的“战略体系”。经过了各组同学的展示与质疑,新知识已经了然于胸,如何将新知识转化为内化知识?要靠不断地练习,建构知识网络。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目标,总结重难点,同时,学生完成当堂测验,教师对测验结果记录总结,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

这一步骤往往只是下课前的几分钟,但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其关键在于总结一节课的知识点并形成体系,这便是高效课堂改革的目的所在——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能融会贯通,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的价值最大化。

(四)“271”高效课堂模式的优势

相比较传统课堂,“271”高效课堂模式无疑拥有着更大的优势,无论从教学主体的转变,还是学生能力的开发,抑或是学生性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改进。

1.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学好语文能够使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完善健全的人格,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要把握住新时代语文教育的特征——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是受限于传统课堂模式,不能像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课堂上可以通过实验来提升学生的思辨与实践能力。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也从系统、完整地教授语文知识向着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倾斜。“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出现为教师和学生搭设了语文实践的平台。

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271”高效课堂模式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都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学科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讲求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同样需要集思广益。“271”高效课堂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多个不同思路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自身能力。

2.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这一理念的提出对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271”高效课堂模式正是以这种教育理念为核心理念,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师的命令高于一切,随之而来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271”高效课堂模式很好地调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路,提出质疑,教师充当聆听者,走近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待进生,在课堂上都拥有平等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启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点思路,使课堂顺利进行。使不同性格、不同素质的学生扬长避短、各得其所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根本目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固有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各方面的优势得以显现。在“271”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更大,教师得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们也会在各个不同领域找到归属感。

3.学生能力多元化开发

(1)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长期处于要求方和执行方的角色,在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知识的获得只需要跟住教师的讲授,学生负责记忆。在这种模式下若教师经验丰富,深谙教学套路,学生固然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提升,一旦脱离学校走向社会,就会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代表。“271”高效课堂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索与讨论,获得新知,解放天性。而教师的任务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一旦具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来走向社会就能很快融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2)合作探究能力

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个体,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271”高效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学生结构,学生不再“各自为战”,而是融入一个个小组中为团队“发光发热”。一个学习小组的思维碰撞,往往能造成1+1﹥2的结果。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虽然现在学校普遍采用了集体教学方式,但是学习小组建设作为一种补充,对提升学生自主性,加强合作与探究能力有着显著的优势。

传统课堂上,学生出于对老师的“畏惧”而不敢发言、怕说错话;在“271”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在组内地位平等,没有心理压力,更加激发学生的思维。一个学生的思想可能具有局限性,几个学生的思想叠加到一起便能够突破限制,这便是合作探究能力的体现。

(3)临场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普遍把教育的好坏等价为成绩的优劣,应试教育成为学生取得高分数的不恰当的教育模式。遨游题海、唯成绩论导致了学生会做题却不会说,学生在最能提升表达能力的年纪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这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教师、家长的悲哀。

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只有在教师提问时才能发言,课堂学生众多,一堂课下来能够发言的机会十分有限,即便教师有意转变现状,培养学生临场表达能力,也是条件不足、困难重重。“271”高效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于说、抢着说、说得清。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拥有更大的空间来展示自己,每一次的表达都是一次锻炼,自己所在的小组就像是“智囊团”支持着整个展示流程。逐渐地,学生从一开始只能简单地念出答案,到能够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展示思路,最后到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地侃侃而谈,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家长有目共睹的。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在“271”高效课堂模式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场表达能力,从初一年级刚到来时的稚嫩,到初四年级即将毕业的成熟,学生们大多在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可观的提升。

(4)组织领导能力

无论是在“271”高效课堂中,还是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教师都采取“放手式”管理方法,班级的秩序大部分由常务班长、值日班长、小组长来维持,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插手管理,班级干部分工明确,有组织、有实施。应对班级内的种种问题,班级干部着手解决,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日渐成熟,组织领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学生们普遍提升了自身的表达能力,每个学生都有着更灵活的思维和更多的想法,这对于班级干部乃至小组长的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课中的讨论环节,小组长如何组织活跃的组内成员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讨论;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班级干部如何带领拥有诸多想法的同学们积极地、有序地参与活动。无不体现了“271”高效课堂模式对学生们提升组织领导能力来说是充满挑战的。

同时,“271”高效课堂模式讲求学生们平等的地位。在班级干部的任命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周期性地更替,让学生们拥有平等的锻炼组织领导能力的机会。值日班长的设置也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收获”的集体生活准则。

4.学生性格的锻造

笔者现在所教授的年级,独生子女居多,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性格养成的影响,在开学之初班级同学矛盾频现,每个学生在家都是父母的“手心宝”,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生活在集体环境中会存在不适应、难融入的情况。

在初一年级,学生讨论时会有所保留,不愿将自己的答案分享给组内其他同学,造成组内讨论效率低,综合评分低的现象。面对分数低的现实,个别同学开始思考并在组内寻找原因,慢慢地经过了磨合阶段,大家开始敞开心扉,随之而来的是小组积分的明显提升,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分享精神融入自己的性格中。

在传统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有竞争压力,这种竞争压力往往是来自于家长的高压,但是在“271”高效课堂模式中,从课上的学习,到课下的表现,都有详细的量化评分标准,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竞争。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不是被动参与而是主动面对这些竞争,这一转变意味着学生们处于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服输的竞争精神也就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性格之中。

新课改不止一次提出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课堂补充手段,可见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71”高效课堂模式正凸显了这一方面。“学生身后有小组,小组身后有班级”,学生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课堂的讨论环节正是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学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一起走。”这种意识的转变,便是学生筑造团队精神的基石。

(五)“271”高效课堂模式实施的改进方向

1.课前,加强教师培训

“271”高效课堂模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实践性,课堂流程要严格遵循其理论框架来进行。在传统课堂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教师一个人来支配,课堂上的主要流程就是教师讲解新知识。很多教师在刚接触“271”高效课堂模式时会有一些困惑,比如课堂时间如何安排,学生的讨论如何引导,这些都是教师实践“271”高效课堂模式有待解决的难题。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不是一个“喊口号”的过程,也不是跟风模仿就能有成效的复制粘贴,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有着它独特的深层内涵。对课前教师的培训应从几个方面来改进。首先,培训要细挖流程,让教师理解每一个环节对整堂课的意义所在,灵活调整各个环节在课中所占比重。这就避免了教师为了呈现完整的“271”课堂而循规蹈矩,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其次,理论学习需伴随实践过程,越是复杂的理论越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在实践中与学生同步走进“271”高效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促进,彼此成长。最后,教师在学习理论框架的时候要带着疑问听课,因为高效课堂并不是一个“唯模式化”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新课堂模式中加上自己的思考,细琢细磨方能了然于胸,为教师所用。

2.课中,辩证看待“271”高效课堂模式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271”高效课堂模式也不例外。这一课堂模式在山东昌乐二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壮大靠的是学校层面合理的政策,教师与学生积极的配合,家长们的充分理解。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探讨,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在看到了昌乐二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之后,各地学校也纷纷对其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究,一些学校没有经过严谨的调研与考察,盲目地试行“271”高效课堂模式。这种“一刀切”的行为是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更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

想要实行“271”高效课堂模式,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学情,明确这一课堂模式所适用的情况。在实际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和教师都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271”高效课堂模式,切不能“为了实施而实施”。

3.课后,正确看待评价体系

在当今社会,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功利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出现。评价体系作为“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动力来源,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产生了反作用力,学生只关注积分的多少,而忽略了真正知识的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制定合理化的量化标准,在一定的原则下做到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力求评价体系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学生在被评价的同时拥有成就感。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忌“唯分论”,要克服在竞争中的自私心理和嫉妒心理,正确对待成绩,同时要适时分析自己的不足。最后,学生应将竞争精神融入自己的性格中,将目光从追求分数转换成对正能量事物的渴望,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评价体系,学生的心中也会存在一把标尺,时刻引导自己,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注释】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3.

[2]刘春梅.新课程三维目标下的教师素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3.

[3]孔庆燧,李晓林.中学教师素质教育读本[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

[4]李琴.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6.

[5]王艳霞.教师成为研究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

[6]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7]刘磊.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素养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6):51-52.

[8]王普叶.编好导学案提高语文课堂效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9):98.

[9]张少君.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导学案”的编写[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2-13.

[10]章财方.小组竞赛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2014(1):15-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