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基础课程改革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

基于基础课程改革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根据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部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学习主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当然,我们提出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远不能穷尽教学活动的实践,广大教师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创新性地开展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活动。

基于基础课程改革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

《纲要》在关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教学活动必须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积极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将以往过分关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结果的倾向,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的过程。为此,我们根据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部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学习主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

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包括以下几种活动形式:一是结合学习主题,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考察相关的历史遗址、遗迹,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二是结合所学内容与地图,学习制作历史图表,增强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学习历史和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是根据学习主题,收集、分析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举办历史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历史板报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四是阅读历史文学作品、学唱历史歌曲等,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欣赏历史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五是学习开展历史方面的一些社会调查和访谈,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历史学习的内容,其设计活动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历史教学知识层面上的内容,它是一种将历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融于一体的载体,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活动,在巩固已学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在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方面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换言之,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依据。当然,我们提出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远不能穷尽教学活动的实践,广大教师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创新性地开展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活动。

附教学活动案例

活动主题

编辑历史小报——“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活动目标

(1)掌握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时间框架,加深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与相关性的理解。

(2)了解历史资料的丰富性,知道收集历史资料有着多种途径,学习选择和初步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3)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1)阅读课本中有关人民解放战争的课文、图片和地图。

(2)收集有关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读物、图集。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查阅资料。(www.xing528.com)

(3)参观当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遗址等。

活动建议

(1)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以课文中提到的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三大事件,来作为自己小组历史小报的主题。

(2)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兴趣或特长,进行适当分工。然后按照各自的分工,收集历史资料和设计报纸版面。

(3)对资料的收集不求完备,对资料的编写不限文体,关键是要有具体史实。每一篇文字后应署上编写者姓名,并注明资料来源。

(4)小报的呈现形式应丰富多彩,可以是一个或几个版面,报头可以叫“号外”,“快讯”等。在编排形式上,鼓励图文并茂,自由发挥

(5)在课堂展示时,每组推举一人,在班上简要介绍本组的编辑思路、报纸特色以及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

(6)各小组互相观摩,交流心得体会。

(7)设立“最受欢迎的报纸”、“最有创意的报纸”等奖项,全班同学共同推选奖项得主。

活动说明

历史事件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条长河,那么,重大历史事件就是这条长河中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对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与影响,课本中的大字部分一般作了粗线条的勾勒,小字部分也只是精选了一个故事或就某一个侧面进行了描述,这远远没有穷尽历史事件的全部内容。本课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结合课文中表述的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收集资料,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归纳。表达方式可以是故事、评论、报道,也可以是图画、大事记或资料摘抄等。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初步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能将具体史实纳入到具有一定史学意义的时间结构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