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容设计创新之道

内容设计创新之道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通过借鉴、拿来的全新内容人们共同的审美心理和追求真、善、美的一致愿望,为体验型产品内容设计创新多元包容提供可能的心理基础。当时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有许多种解释,其中不乏一些看似神秘、传奇甚至玄幻色彩的说法。以“泰坦尼克号”为题材的电影有多部,起初作为一部灾难片,电影重点演绎的是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在大西洋撞上冰山后求救未果沉没的灾难过程。

内容设计创新之道

(一)通过借鉴、拿来的全新内容

人们共同的审美心理和追求真、善、美的一致愿望,为体验型产品内容设计创新多元包容提供可能的心理基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元素都可以作为创新素材,而那些有异域风情和年代感的元素对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太阳下无新鲜事”,但是一地域内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另一地域的人来说是好玩的体验对象,故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者创新内容时应不拘一格,以兼收并蓄的姿态吸收适合体验型产品的内容。只有多元化的设计者不限制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消费者才能从内容设计中看到另一个新鲜的世界。

(二)对旧元素的翻新重构

设计者的创新都是对过去元素的解构和重组。设计者可以通过挖掘旧元素中适应当下消费者要求的新意,把旧元素和旧素材与以往表现侧重点的不同部分演绎为新的内容。旧时的内容因环境变化,人们也会对其内涵产生新意义的解读。例如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东印度公司打造的一艘游轮,然而这艘豪华巨轮初次起航便遭遇了沉没的命运。当时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有许多种解释,其中不乏一些看似神秘、传奇甚至玄幻色彩的说法。也许是因为太过悲壮震撼,人们一直在感情上对这艘轮船有别样的情愫。以“泰坦尼克号”为题材的电影有多部,起初作为一部灾难片,电影重点演绎的是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在大西洋撞上冰山后求救未果沉没的灾难过程。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则将一个超越阶级的爱情故事架构在这场人类航海历史上的灾难中,灾难的悲壮和爱情的婉约美丽交织在一起,感动了全球的观众。在该片上映15年后,又以3D的形式再次上映,让渴望感受荡气回肠爱情的观众以新的方式重新体验了这部电影。又如过去的民俗文化在旅游体验化的趋势下,以整合重组的形式出现在民俗风情园和地方特色街区中。(www.xing528.com)

(三)时代新需求下的符号创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体验型产品中,消费者体验的是产品内容带来的情感认同。某一类消费者群体是因价值观取向上的相近、审美品位上相似,不约而同纠集为一体的族群。体验型产品的内容则能够把群体对自我价值和身份认知等精神层面以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来,也就是通过对体验型产品的内容的解读,可以使消费者和社会其他群体明确得知消费者属于哪个群体,他们是哪个圈子的成员。韦恩·D.霍依所著的《消费者行为学》一书中说,阶层不能解释消费,但消费往往可以解释阶层。也就是说,不同价值观的群体对代表某种价值的符号的消费。不同的标签代表不同的符号,比如,小资的符号是在咖啡店捧一本村上春树小说科技宅的符号是家里有全套的苹果产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符号是去歌剧院听一场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文艺青年的符号则是去云南大理体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小剧场里消费一场独立实验剧等。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情感的需求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经济发达的时代,绚丽多彩的生活内容被视为主流。然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却逐渐导致人们不适应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物欲泛滥、灯红酒绿带来的眩晕和恐慌,使人们对田园牧歌复古回归大自然的怀旧情愫拥有一种新的心理需求。与此需求相对,小清新环境的农家休闲旅游等返璞归真、亲近大自然的体验内容,成为释放压力、回溯本真的方式。同样,在时尚方面,流行口味很大程度上说明符号带来的体验充分解释了族群自我认同。上流社会的品位通常是时尚风向标的原因,就是中层对上层生活的向往会体现在对他们穿衣打扮的模仿上。因此,商家在设计创新体验型产品时,首先要定位目标群体并研究其阶层成因和口味趋势,找到阶层出现的历史,理解其心理需求的原因,从而顺应这些原因,创造出最能够击中这些心理需求并宣扬其族群价值观的新符号,为心理诉求提供得到情感归属的符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