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符号表征的意义及优化方案

网络符号表征的意义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网络作为会话的工具,似乎越来越难以理解,我们面对林林总总的网络符号,似乎慢慢地也变得乐在其中,而不去深究其中的意义——“给力”这个词已经入选了2018年的“落选热词”。网络中的符号表征让我们认清它们背后隐藏之物,而在对后现代主义持有批评态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于网络中的符号也抱有同样的态度呢?

网络符号表征的意义及优化方案

(一)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和言说方式

语言因素是民族生命力得以丰富和延续的重要一环。倘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故步自封,认为自己的语言完美无缺而不去补充新的语言表达和言说方式,那么这个国家的语言系统迟早会消亡。我们看到的英美世界中的许多词汇都吸收了不同文明中的语言,英语中除了本身的语言基础,还融合了法语德语等其他语种,在此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英语语言体系已基本稳固,但这个系统并不是封闭的,英语还越来越多地借鉴了东方各国,如中国、日本等国家语言中的词汇,丰富了自己的表达。

网络中的语言符号同样有这样的作用,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符号经历了从非标出性到标出性的转变的过程。标出性(Markedness)的问题,最初是语言学关注的问题,后来为符号学所关注,最后拓展到文化领域。“当对立的两项之间不对称,出现次数较少的一项就是‘标出项’(the Marked),而对立的使用较多的那一项就是‘非标出项’(the Unmarked)。”[66]也就是说,在对立项中,标出性是标出项,即不常用或者不正常一项的品质。非标出指涉正常,标出项指涉不正常。从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一开始都属于标出项,这些标出项有些在交流的过程中被淘汰掉,有些则变成了常用的交流用语,成了非标出项;简言之,这些语言符号承载着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转变。网络世界从诞生开始到现在就是一个符号不断从标出性到非标出性的过程,这种标出性的变化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符号究竟有没有固定意义?霍尔认为,意义是相对固定的,而没有绝对的,意义是被社会建构起来的。“相对”的意思就是,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内部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推进而发生改变的。“意义是被构造的,被生产的。它是意指实践,即一种产生意义并使事物具有意义的实践的产物。”[67]我们看到很多网络用语的出现一开始就是非主流的,但是后来却变得人尽皆知,最明显的就是“给力”,这个词最初出现在2010年的一段日本漫画配音中,后来通过网络被大量传播,再后来这个词因为简单易懂、生动传神被很多官方媒体引用,最后甚至很多领导人在讲话中都用这个词,其中充满了社会和政治的建构。类似的词汇还有很多,这里我们无意去说明文化中的中项究竟如何“偏边”,让符号变成了非标出项的,而是旨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网络中语言符号从标出项变为非标出项的过程,就是丰富我们语言表达方式的过程。

(二)对后现代性的应证和说明(www.xing528.com)

后现代性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娱乐至死》一开始便对比了奥威尔和赫胥黎的观点,“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语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68]波兹曼创作的背景是美国社会从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他提醒人们要对先进技术的垄断和把控持有警惕的态度。如果说那时的美国还处在电视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那么现阶段,网络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当时电视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发展成为最具统治力的媒介。然而,这并不代表着波兹曼对我们的警醒已经过时,恰恰相反,他的许多论述在当下看来仍然具有现实价值。如果电视产业在兴盛的时候,“改变了公众化雨的内容和意义”,让“政治、宗教教育改变内容,用最适用于电视的方式去重新定义”,那么可以说在现阶段,我们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新闻和教育无一不和网络相关联,网络不仅定义了上述这些领域,从某种角度来说,还定义了我们的交流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倘若如书中所说,在印刷统治下我们的话语是“轻松易懂、严肃理性”的,电视统治下的话语是“无能且荒唐”的话,那么在网络支配之下,我们的话语则变成了杂乱无章、变幻莫测的了。

网络作为后现代时期的产物,同时具备了后现代的许多特征。无论是在网络用语还是在网络游戏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一种碎片式的拼贴和多元的特征。在网络的众多符号中,我们的交流除了通过语言文字,还会使用许多其他的方式,比如数字和图片,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近些年很流行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有的来自电视节目,有的来自日常拍摄,有的是来自对静态图片进行的加工,有的则做成了gif的动态表情。网络游戏同样如此,我们在体验网络游戏的时候会发现,里面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角色的配音还是场景的音乐,都是非常多元化:人物造型千奇百怪,角色配音来自不同的国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场景音乐不仅有古典音乐,还有流行音乐,有西洋乐,还有东方的民乐。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网络符号的表征发现那种属于后现代社会的短暂性和流动性。这些特性在网络世界中尤其明显。网络中交流的语言有一定的稳定性,那就是以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为基础的,但其中最为流行的语言则在不断变化,“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该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69]。而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网络作为会话的工具,似乎越来越难以理解,我们面对林林总总的网络符号,似乎慢慢地也变得乐在其中,而不去深究其中的意义——“给力”这个词已经入选了2018年的“落选热词”。翁格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绵延不断,它们构成思想自身的内容。没有它们,任何引申的思想都不可能存在,因为思想就存在于这些表达方式之中。”[70]这里的“它们”指的是俗语和谚语,网络符号同样可以构成思想并进行表达,然而和俗语、谚语相比,它们的意义建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瞬息万变,有时候还没来得及研究,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个词就过时了。而我们作为符号的使用者,现在关注的是这些符号带给我们的愉悦和交流时候的快感,变化多端的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我们当中的多数人对这些符号刨根问底了。后现代主义“对‘享乐’之短暂性的强调……它爱好几近虚无的解构。所有这些,都让问题在相反的方向上走得太远”[71]。网络中的符号表征让我们认清它们背后隐藏之物,而在对后现代主义持有批评态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于网络中的符号也抱有同样的态度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