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地牛皮书》:非凡牛书,卓越人物,超凡洞察

《藏地牛皮书》:非凡牛书,卓越人物,超凡洞察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地牛皮书》自2002年1月出版以来,至今仍对自助进藏旅行者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许多人已将这样一本明黄色调、四周刷黑边的方砖形的书奉若藏地旅游的指导圣经。《藏地牛皮书》显然要取三家之所长,避其所短。(林栋,《〈藏地牛皮书〉:牛书,牛人,牛眼光》,原载《编辑学刊》,2008年第5期,有删节。如果《藏地牛皮书》的编辑一开始就被自己的偏见左右,固执地认为个人旅游类作品不

《藏地牛皮书》:非凡牛书,卓越人物,超凡洞察

《藏地牛皮书》自2002年1月出版以来,至今仍对自助进藏旅行者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许多人已将这样一本明黄色调、四周刷黑边的方砖形的书奉若藏地旅游的指导圣经

2001年8月底,编辑部接待了扎着马尾辫的作者一直,从他一身帆布行装和旅行皮鞋来看,绝对是一个行走天涯的旅行者。可以想象,来谈的书稿一定与旅游有关。说实在话,对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游记类旅游书,我内心是有抵触的,因为这类书内容往往会很自我,它会忽略读者的接受意愿,会造成读者的反感。可当一直将已完全设计好的四十来页打样稿在我面前一一展现时,我的心被掏走了,我被眼前这几十页具有颠覆传统书装意义的样张给镇住了。粗野的线条符号、扭曲的文字编排、沧桑的人物表情、神秘的宗教法器、清亮的神山圣湖,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我心想这样一本独特的好书绝不能让它从我手边轻易溜走。我当下问作者何以会找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来,得到的回答居然是我们是第四家,前面几家出版社的编辑看过后都摇头,对这样一种看似毫无章法的设计形式他们持否定态度。他来中青社主要是看到了我们此前出版的吕胜中的《艺匠文字》和《语言奥秘》两种书,前者的切口刷红边,后者使用轻型纸,感到我们在书装创意上有想法,所以特来一试。我暗自惊喜,当即表态,认为稿子不错,不过要留下来作进一步预判,三天内一定给他答复。

在仔细阅读了样稿后,我即向当时的主任张国风提出了个人的判断。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做。题材是旅游,内容是关于藏区的旅游。青藏高原,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独特的雪域民俗风情,秀丽的山川形胜,是无数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内容完全立得住。该书的特点是,它不是一本英雄主义式的个人游记,而是一本目标读者群非常明确的藏区旅游指引书,读者对象就是当前非常时髦的自助旅行者——背包族。该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对有关藏区行走的食宿、交通、相关费用,提示得非常清楚细致,它一定会被日益壮大的背包客族群所喜爱。另外,该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整体设计。可以说设计者调动了能够引起视觉欲望的所有元素,充分刺激读者的感知神经,一页一页涂来抹去变形照片、手绘地图、人物素描、器物服饰,甚至文字都变成了视觉符号。抠图、切图、底图、衬图在文字中大量游走穿插,与文字条块张弛呼应,看似毫无章法,随意拈来,实则层次分明,杂而不乱。还有一个细节是,章节段落不跨页,使读者可以从书中任意一页翻起,而不会受到前后文不连接的干扰。这种设计的妥帖之处,在于它非常符合行走阅读的特点,即地图功效。我的意见得到了张国风主任的认可,唯觉得有压力的是印刷用纸和全四色彩印,成本太高,若印数上不去,会造成亏损。带着这样的担心,我和张主任拿着样稿请示当时的社长胡守文,并表达了我们的担忧。没想到,胡社长在充分翻看了该书样稿后,对该书充满了信心,当即拍板决断,可以用当时价格为7800元/吨的荷兰进口蒙肯纸,并支持全四色彩印,这在当时是要有一定魄力的。要知道该书按当时的成本估算下来,20000册的印量才能基本保本,可20000册的发行量已够评选畅销书奖了。这就是当时的市场,要做,就必须超过20000册才有经济效益。

接下来就是要与作者充分打磨书稿内容了。我考察了市场上有关西藏题材的书,发现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画册型的,一类是文字型的,还有一类是辞书型的。《藏地牛皮书》显然要取三家之所长,避其所短。经与作者沟通,在内容上,我们确定了《藏地牛皮书》的几个要素:一、强调人文,增加文化内涵,使内容更加厚重,把旅游书做成一本不只是在路上,而是在家里也能读的书;二、文字轻松,不作学术研究,但转述知识要尽可能丰富准确;三、贴合当前年轻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要时尚、叛逆,书装要酷;四、倡导积极、健康、进取、快乐的人生价值观,关注弱势群体,提倡环保等,要有亲和力;五、真实记录,亲力亲为,攻略资讯要准确,为读者提供可信赖服务。在形式表现上,我们提出:一、整体色调要符合藏族地域民族特色、宗教氛围;二、用图既要展现山川秀美,同时也要捕捉人物表情;三、版式打破传统模式,文字横竖斜混排,要达到图文互动,以调整旅行者旅途中常会出现的枯燥孤独心态;四、突出藏文化宗教符号元素,用器物形状表达震撼力,以黑、黄、红主色调烘托神秘感,达到过目难忘的效果。

作者一直有独特的才华和能力,能够包揽一部作品的写作、拍片、绘画、设计等各项工作,这对编辑来讲实属天上掉馅饼的事,因为只有作者才对自己的作品最熟悉,才能恰到好处地将其作品的精当之处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而一直恰恰就是这样的麟角,他将我们连内容带形式方面的设想全部都十分老练地表现出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藏地牛皮书》在经历了四个月的精心打磨后,于2002年l月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一亮相,果然一炮打响,立时轰动了出版界、书装界和新闻界,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争相报道,认为《藏地牛皮书》开创了旅游图文书的新境界,它是旅游图文书新时期的标志性读物,对传统旅游书具有颠覆意义。从2002年至2003年,在一年内竟连续再版13次,印数也达到了13万册。(www.xing528.com)

现在回头来看,一部好书的成功,必须具备如下因素:一、题材吸引人并与市场磨合;二、内容丰富扎实并真实感人;三、形式新颖独特并富创意追求;四、用材工艺讲究并精致到位;五、宣传攻势与市场运作。

(林栋,《〈藏地牛皮书〉:牛书,牛人,牛眼光》,原载《编辑学刊》,2008年第5期,有删节。)

评析:

审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编辑眼光的检验。在海量稿件中披沙拣金,找出值得出版的好稿件,甚至做出超级畅销书,是每一名编辑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碰到好稿子送上门来,能不能抓住,还真跟编辑的“眼光”有关。编辑的这种“眼光”里,渗透着自身的知识水平、鉴赏水平、判断水平与决策能力等多种职业素养,这些都是编辑培养眼光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现代出版大环境下,编辑要想炼就自身高超的编辑眼光,首先必须得放下自己的成见,抛开主观经验的束缚,不唯历史、不唯经验,甚至还得不唯权不唯利,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出版方式。本案例就是最好的佐证。如果《藏地牛皮书》的编辑一开始就被自己的偏见左右,固执地认为个人旅游类作品不适合出版,也就不可能有后面这一系列故事了。如果美术编辑不敢大胆尝试新的装帧设计方式,把书做得中规中矩,恐怕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出版发行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在进行审稿决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地要进行成本与盈利预算,在本案例中,出版者多次提到了成本、印数等,这就足以说明在审稿时,经济效益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至于如何决策,当然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因此,具备最牛的眼光又敢于决策、善于决策的编辑,才是最牛的编辑。本案例同时也是编辑加工的良好示范。审稿是编辑加工的前提准备,而编辑加工就是审稿工作的继续,如果没有在正确审稿决策基础上的合理编辑加工,这本书的畅销也是很难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