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考茨基定义的批判:优化与改进

对考茨基定义的批判:优化与改进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茨基定义的性质与危害。考茨基的定义比社会自由主义者霍布森还倒退了一步。然而考茨基却强调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兼并,把商人放在了首要地位。对考茨基与库诺争论的评论。对于考茨基的反驳,列宁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质是更巧妙和更隐蔽地宣传同帝国主义的调和。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由于错误地估计

对考茨基定义的批判:优化与改进

在《帝国主义》开篇,考茨基就提出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帝国主义,不能将帝国主义视为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反对将帝国主义等同于现代资本主义。为此他通过词源考据,认为帝国主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政治意图,即英国使殖民地宗主国紧密联系,其他国家追求扩大殖民范围和扩充军备的意图。“不应当把帝国主义了解为一个经济‘阶段’,而应当了解为一种政策,即金融资本‘情愿采取’的一种政策。”“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每个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力图征服和吞并愈来愈多的农业区域,而不管那里居住的是什么民族。”[1]考茨基这个定义虽然看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但他在政治上简单地将帝国主义规定为兼并,没有看到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全面反动;在经济上,将帝国主义归结为工业资本是完全错误的,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经济特征是金融资本,因此他的定义是错误的,没有把握到帝国主义的本质。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只是力图兼并农业区域,而是甚至还力图兼并工业极发达的区域。帝国主义殖民的目的并非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削弱对方,破坏对方的霸权。

考茨基定义的性质与危害。考茨基的定义比社会自由主义者霍布森还倒退了一步。霍布森是把帝国主义当作一个时代概念使用的第一人,他认为帝国主义是一种政策,反映的是现代的关系,“被认为是一种政策的近代帝国主义的新奇之处,主要在于它为若干国家所采用。互相竞争的帝国这一观念,主要也是近代的事情”[2]。“新帝国主义和旧帝国主义的不同,首先在于对政治扩张和商业利益怀有同样贪欲的互相竞争的帝国的理论与实践代替了单一的日益发展的帝国的野心;其次是金融势力或投资势力对商业势力所占有的优势。”霍布森比较正确地强调了现代帝国主义的两个历史具体的特点:一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互相竞争;二是金融家比商人占优势。然而考茨基却强调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兼并,把商人放在了首要地位。就性质而言,考茨基的定义不仅是错误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而且还成了全面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那一整套观点的基础。考茨基将帝国主义视为一种政策,将帝国主义的政治同它的经济割裂开来,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好像瓜分世界领土也可以同非帝国主义政策相容。这样一来,就不能暴露资本主义最新阶段最根本矛盾的深刻性,而是掩饰了这些矛盾,达到了更巧妙、更隐蔽地宣传同帝国主义调和的目的,因此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对考茨基与库诺争论的评论。亨利希·库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右派,他在1915年发表的小册子《党破产了吗?》中集中发表了他赞美帝国主义和公开替德国帝国主义辩护的荒谬理论。库诺认为,新的帝国主义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内部生长起来的新的以金融资本统治为特点的发展阶段,帝国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另外一方面,帝国主义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准备阶段,它使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日益落入巨大的资本联合手中,使生产经营和生产资料所有制脱离,使技术上相互关联的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协作,使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剥夺过程加速,资本更加集中,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出某些组织上的先决条件。既然资本主义的崩溃并未到来,而帝国主义又是必要的阶段,那么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便变得毫无意义了,企图根除帝国主义就像工业发展初期企图消灭机器一样。在库诺看来,甚至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也是必需的,通过这种战争来建立大国也是必要的。帝国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和进步的。[3]考茨基反驳库诺,指出帝国主义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而只是现代资本主义政策的形式之一,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同这种政策作斗争,同帝国主义,同兼并等作斗争。

列宁指出库诺的结论难以成立,就像民粹派在1894—1895年所讽刺的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话。民粹派最初是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民粹派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主张发动农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19世纪80年代后,民粹派队伍里分化出一股自由民粹派,他们代表富农的利益,主张和沙皇制度妥协。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资本主义在俄国是偶然的,由于俄国小农的贫穷使俄国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要有国外市场,然而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国外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俄国资本主义由于缺乏市场,很难发展起来,因此无产阶级也不会发展起来;第二,否认无产阶级是最先进和最革命的阶级,认为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是最革命的力量,俄国的农民是俄国的依靠力量,农民村社中不存在大私有制,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胚胎和基础;第三,历史不是人民群众的历史,而是个别“英雄”创造的历史,因此他们蔑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主张采取个人恐怖手段。而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为了粉碎自由主义民粹派,承认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但最终陷入宿命论。库诺的理论与“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具有一致性。他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和高级发展阶段,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因此帝国主义是美好的。这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不能领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辩证批判态度一样,仅仅片面地强调资本主义所具有的文明作用,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对于考茨基的反驳,列宁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质是更巧妙和更隐蔽地宣传同帝国主义的调和。因为托拉斯银行的政策仅仅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与这些表现形式进行斗争,并没有触动托拉斯和银行的经济基础,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以这种对现象的批判取代对本质和根源的批判,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没有充分暴露矛盾,相反却回避了所存在的矛盾,忘掉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客观上美化了资本主义,因此,列宁认为考茨基同库诺之流没有本质的区别。

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列宁指出,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强弱大小的差异性,个别发展变化效率速度的不一致性,不可能实现帝国主义真正利益的共同体。如果无产阶级变得强大到足以制止侵略战争,他们也将强大到足以建立社会主义。考茨基的理论具有沙文主义性质,“考茨基所提出的‘超帝国主义’的理论是最精密最巧妙地以科学性和国际性伪装起来的社会沙文主义理论”。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由于错误地估计时代形势,是一种空想。他认为从纯粹经济的观点看,超帝国主义是可以实现的。考茨基的这一理论有着欺骗和麻痹群众的作用,使他们不去注意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内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不去注意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阶级斗争,而幻想某种所谓“超帝国主义”的虚假前途。

列宁旁征博引,用充分的事实证明20世纪初期的纯粹经济条件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剑拔弩张,疯狂争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宣传超帝国主义这种抽象的概念,只能达到一种反动的目的,使人们不去注意现有矛盾的复杂性和深刻性,陷入一种虚假的幻想,好像金融资本能够消除世界经济内部的不平衡和矛盾,能够消除竞争。但事实却相反,金融资本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和矛盾。列宁引用大量的材料描述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矛盾。理·卡尔韦尔在《世界经济导论》小册子中将19世纪末与20世纪之交的世界分为5个主要经济区域:中欧区、不列颠区、俄国区、东亚区、美洲区,并对每个区的面积、人口、交通运输情况、贸易和工业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中欧区、不列颠区、美洲区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区域,其中德、英、美三国是统治世界的国家。它们相互之间的帝国主义竞争和斗争是非常尖锐的,因为德国地区很小,殖民地又少,而中欧区的形成还有待于将来,它正在殊死的斗争中逐渐产生。相反,在不列颠区和美洲区,政治上却高度集中,但它们之间又有极大的差别,前者有广大的殖民地,后者的殖民地很少。[4]考茨基的错误在于没有把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特征,在书斋里抽象地预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已经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随着帝国主义各个国家实力的变化,对殖民地的欲求必然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领土。暴力取代了和平。但这并不否认在帝国主义两次战争之间存在和平的喘息,然而“和平的联盟准备着战争,同时它又是从战争中生长出来的,两者相互制约,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的帝国主义联系和相互关系这个同一基础上,形成和平斗争形式与非和平斗争形式的彼此交替”[5]。帝国主义国家可能组成一个联盟,然而这种联盟只是暂时的,它并不能消除摩擦、冲突、竞争和战争,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就不会改变,它们之间就没有永恒的和平,只有永久的利益。当和平有利于利益实现时就以和平的形式共同谋取利益,但当利益冲突尖锐化,靠协议、联盟等无法解决时,它们就会进行激烈的冲突和战争。当然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西方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的关系中,没有爆发流血冲突。然而,在经济技术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并没有被缓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就是突出的例子。(www.xing528.com)

【本章注释】

[1][德]卡尔·考茨基:《帝国主义》,史集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2页。

[2][英]约·阿·霍布森:《帝国主义》,纪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页、第242页。

[3][英]安东尼·布鲁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一个批判性的考察》,陆俊译,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页。

[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