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写作教学的核心理念

小学写作教学的核心理念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标”将传统的“作文”教学按学段分别称作“写话”“习作”,其实这是为了消除学生学习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让教师明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以及中小学生写作的性质是练笔。“课标”主张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开放,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和限制。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十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真求新的思想意识。

小学写作教学的核心理念

(一)从“写话”起步,突出练笔的性质

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习作,是初步掌握书面表达能力的练笔。“课标”将传统的“作文”教学按学段分别称作“写话”“习作”,其实这是为了消除学生学习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让教师明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以及中小学生写作的性质是练笔。第一学段的“写话”,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把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上,让他们乐于表达。

第二、三学段的“习作”,写什么体裁,“课标”不像以往的大纲那样强调写记叙文、应用文,而是提出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的目标要求,意在淡化文体意识,减轻学生习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激发写作兴趣,为他们“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实,这个目标中既包括了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的训练,也包括了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的初步训练。

“课标”从内容到形式都降低了“篇”的要求,它应成为习作指导、批改、讲评的新尺度。“条理”与“篇幅”要求降低是基于练笔的性质和学生实际能力而提出的。隐去“有中心”“思想健康”,也是为了使小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减轻学生写作上的压力和对写作的一种畏惧感,无拘无束地写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课标”主张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开放,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和限制。

(二)顺乎自然,强调学生作文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让他们在写作实践中逐渐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我想写,我要写,我能写。

(三)自我发现,强调求真求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十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真求新的思想意识。

1.“求真”——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

老一辈语文学家曾经指出,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写出童真、童趣、童语。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2.“求新”——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

不造假只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不同于别人的新想法、新感受、新发现,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字,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点,在国际上都已经达成共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当前,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出的假话也是异口同声。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应试教育扼杀我们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想象力。

想象是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海中就会浮现新颖、生动的意象。学生每经过这样一次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提升,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会又一次破土而出。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熊熊烈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就是想象的原料,它一旦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就会生成鲜活的意象,而这些正是作文所必需的。如果学生的感情爆发力强,而记忆表象又丰富多彩,其想象力必然强,作文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四)立足根本,重视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应包括以下内容:

1.热爱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作文的难点,主要是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所以,这需要教师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www.xing528.com)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生活中那些鲜明生动的形象就像一幅幅图画,会永久地保留在儿童的记忆里,成为他们日后写作素材宝库

2.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扩大阅读量。古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不无道理的。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各种类型的读物”意即范围广,包括报纸、杂志、科技书籍历史书籍地理书籍等。《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表明,学生不仅要学会阅读常见文学样式,而且要学习阅读包括新闻、广告、知识性读物、科技类读物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从第三学段起,学生开始进入阅读的高峰期,到第四学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更需要成倍增长。

以课外阅读总量为例,第一学段为“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为“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增至“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则增加到“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以“部”为量词的著作,通常指长篇小说。其字数多在三五十万字到一百多万字之间。“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意味着每年增加100~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设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加厚、加宽学生的人文底蕴。

3.勤于动笔的习惯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勤于摘抄,积累习作素材,形成搜集写作材料的习惯;二是勤于写作的习惯,即及时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日记或随笔的习惯。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指导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不同形式的笔记。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做读书笔记则可灵活些,即可采用圈点和评注。这对学生的写作有明显的帮助。例如,有的学生搜集了各种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从中找出了规律性的内容,在自己写文章时,便改变了以前单调的写作手法。

(2)指导学生课外写作。在各班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在全校范围内成立文学社,培养写作尖子。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他们上写作辅导课。对习作尖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让他们担任小老师,带动全体同学。教师应定期抽查学生的课外习作,课外习作包括读书心得、评论、观察日记等。抽查后给予适当指导并传观优秀习作。

4.勇于发言的习惯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大都比较重视“写”的训练,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说”的训练。其实,“嘴巴”和“笔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养成他们敢于表达、畅所欲言的好习惯。

教师应通过持续地培养学生“说”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说话技巧。引导他们从写发言提纲到积极发言;从课前即兴演讲到课后写演讲稿;从讲故事到编故事;从课内外讨论到撰写小论文,从而使“说”与“写”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5.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作文修改,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到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交流见解。”

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哪怕写一句话、一个便条,写完后都要读一读,有不妥之处当即修改。由句到段到篇,由选材到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一点一滴学习怎样修改,渐渐养成成文后必读、必改的习惯。交给老师的习作,不是草草写完就了事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觉得不需要再改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自改作文的形式是相对于过去写作教学中教师闭门批改的传统形式而言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形式包括学生自己独立修改、学生之间相互评改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改和相互评改。学生能自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