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是实施美育的最终对象

学生是实施美育的最终对象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古代白话小说审美教学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美育的对象是学生,古代白话小说审美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全面发展。学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去阅读,这样无法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肯定与表扬。

学生是实施美育的最终对象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单单是教师通过努力,审美教学就能进行下去,我们不能忽视在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学生在古代白话小说审美教学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美育的对象是学生,古代白话小说审美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全面发展。那么,在学生方面,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善于利用导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开发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心创造出一个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杨修之死》一文时,教师可以以一曲雄浑与古朴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新浮现在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英姿飒爽的周瑜。教师自然地引入课文《杨修之死》,然后抛出问题:“杨修为什么死了?仅仅因为一个‘鸡肋’事件就置杨修于死地吗?”当然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重温经典,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及体验,感受文本外的鲜活形象。

寓教于乐,在品析鉴赏古代白话小说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期待视野”与审美需要,辅之以情感内容相近的音乐,创设一种和谐的情感意境,渲染出浓郁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体验和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对于课外阅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本书上文提到学生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导致阅读时间不足,但只要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恒心,教师有计划地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能够坚持不懈地阅读,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叶圣陶曾经这样说过:“有的书读起来并无困难,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要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读5000字。就以5000字算吧,一本10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20天读一本书,一年不就可以读完18本吗?”所以时间并不是不充裕,只要坚持不懈,成绩还是很可观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尽管课业繁忙,中学生只要每天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一年也可以看超过100万字的书了。有了充足的时间,当然也需要提高阅读效率。学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去阅读,这样无法得到美的享受。在阅读的过程中,“期待视野”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教师要充分利用“期待视野”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进行问题设计,带着阅读期待去阅读,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例如,在《李逵宋江》一文中,学生对课文情节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借银子的事李逵为什么要说谎?李逵为什么要抢银子?”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注意课后的监督与指导。可以安排学生写读后感、写批注、写评价等,以此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此同时可以提高阅读鉴赏的深度;同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读书交流会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感悟,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www.xing528.com)

古代白话小说的审美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学生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文本之前就会有自己的“期待视野”,在阅读时会产生很多“意义空白”和“未定性”,学生会有意识地去想象、去建构,形成自己的认知,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古代白话小说教学中该怎么做呢?

1.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调动学生大胆参与到文本的再创造中。同时,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肯定与表扬。在审美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提问,并能够掌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有效地调控课堂。

例如,在学习《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同时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提示:说说哪些人物或事件让你印象最深;说说你认为文中最有意思的人或事;说说文本中你认为最难读懂的、最不明白的问题;说说文本中的人物与事件对你有何启发等,这些宽泛且较感性的问题抛出,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氛围,因为不管基础如何,学生都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的深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感知文本,适当时教师也可以补充延伸一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刘备为什么不将韬晦之计告诉结拜兄弟”“如果告诉了结拜兄弟结局会不会改变”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自己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尊重个性化的阅读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情感体验,而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规范影响学生的理解。审美主体具有能动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其个人的固有知识与社会经验,会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体验,教师应该鼓励并提倡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

例如,在学习《贾芸谋差》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赏析贾芸与卜世仁甥舅俩的对话斗智艺术,外甥是一求一夸一唬,舅舅是一推一训一哄,两者对话的言外之意便跃然纸上;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赏析贾芸与王熙凤之间的对话艺术。在古代白话小说教学中,经典文化的内涵丰富,教师并不能面面俱到,适当地放手、引导,可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审美主体,让其能够在阅读中真正走进文本,并与之产生共鸣,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的审美观念。

“感知—鉴赏—创造”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古代白话文美育中,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形成感性的认识;在鉴赏中再现审美,拓展美的深度与广度;最终在审美创造中重塑美,使得情操得到升华。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一感知到创造的过程,尊重个性化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