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实人的本质规定及优化方法

现实人的本质规定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把握,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立论的依据和逻辑出发点。因此,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本质规定性的明确,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必要。据此,我们把“现实的人”的本质规定的内容,概括为如下几方面:“现实的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

现实人的本质规定及优化方法

对“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把握,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立论的依据和逻辑出发点。对人类解放问题的探索始终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联系着;而对“现实的人”及其本质问题的拷问是人类解放命题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甚至规定着“人类解放”的内涵和致思路向。因此,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本质规定性的明确,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必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想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科学认识“现实的人”本质规定性的出发点和方法论。

据此,我们把“现实的人”的本质规定的内容,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现实的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的人;是“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呼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马克思认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仅是有生命力的受动的自然存在物,而且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更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是基于实践的、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置身于自然界之中“参加自然界的生活”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因此,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与同样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自然存在不是基于本能的自然存在,人的受动性是在能动的基础上的、有对象化能力的受动,是在自然之中人化自然的受动。人通过实践这种否定性的肯定活动不断地改造着外部自然,使自在自然成为属人的自然;同时不断地改变和创造着自身的人的自然,完善人的机体、发展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使人不断地超越动物式的自然界,使人真正成为人。

显然,马克思没有把“作为人的人”归结为“自然的人”,相反,马克思反对把人仅仅看作自然存在物,特别强调现实的个人都是在一定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中存在的,因而是社会存在物。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不是为了……陷在里面,而是为了从这里上升到‘人’。”费尔巴哈虽然也“紧紧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但是,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也就是必须把费尔巴哈式的抽象的人、生物的人提升到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把人放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这正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类”的“自然人”的超越。马克思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显然,在马克思看来,把人与动物区别出来的根本性的标志恰恰是人们的生产劳动活动及其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和方式,使人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成为社会的主体性存在。

(2)“现实的人”是作为特殊的、个体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与作为总体的、类的、社会存在物的统一。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现实的人”形成的自然前提和自然基础,也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存在的前提;同时,有“生命的个人”一旦出现就寓于世界之中,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总是处于一定历史时代、一定社会制度、一定文化系统中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个人。离开社会的纯粹的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特定的个体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存在物。”诚然,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总是表现为个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也总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但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由于需要本身及在需要的内驱下的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随着实践活动方式的变化,活动范围的扩大,层次的深入,人们之间的关系又会有相应的变化,社会关系也在生成着、发展着、变化着。

因此,每一个个人总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每一个个人具体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总是具体的,这就是“现实的个人”的本质含义。人的社会性也内含着个体性的差别,同样,人的个体性也呈现着社会性的同一。因此,“现实的个人”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它既是对人的存在的社会性的肯定,又是对人的存在的个性的肯定。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并不认为个人除了融入整体之外就毫无价值,相反,个人是存在和价值的源泉,“现实的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能够使自己的存在对象变得对自己有价值”。“现实的人”作为特殊的个体的个性与作为整体的类的社会性并不是决然分离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既是“小写的人”,又是“大写的人”;作为类存在的社会,说到底就是现实的个人的一种存在形式。脱离社会性的个体和脱离个体的社会性都是抽象的、虚幻的。人的社会性的发展,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奠定了现实根基,而人的个性的完善作为人的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趋向,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3)“现实的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能动的存在物与受动的存在物的统一。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人,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因此,这就决定了人、人的现实生活也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所以,人和人的现实生活是历史性的存在。作为历史性的存在,“现实的人”既是物质生产活动的能动承担者,又受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条件的制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具体来说,“现实的人”,一方面受到既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能够在既定的条件下自主选择和创造新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

现实的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如前文所言,他不同于动物的地方表现在动物只能被动地、盲目地依靠自己的本能去接受自然界和适应自然界;而人除了要适应自然界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创造一个满足自己需要的“属人的自然界”和“人的世界”;同时,由于人所特有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总是能够从“人”的角度,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对象性的劳动过程中,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确认着、丰富着、发展着自身的人本质。这是人的区别于并超越于动物的根本属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体现,即人的活动是具有意识的、自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

但是,另一方面,还必须看到自然的、社会的客观世界及其本质规定对人、对人的活动及其意识所起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想象、思想、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

所以,人的能动性只能是为受动性所制约的能动,否则,人的能动性就会因为缺乏物质基础而陷入唯心主义的抽象,人就会因为缺乏现实根基而成为“非人”。因此,现实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本身也是由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物质生产实践所创造着和改变着的。随着人的活动的历史性的变化发展,人的能力和生存方式也历史性的变化发展。人作为能动性存在物和受动性存在物的统一,也是人的历史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内在本质,阐明了人类解放的“可能性根据”;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原因,人的本质的异化,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必要性根据”。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个体的社会存在物”与“总体的类的社会存在物”的统一、自由的有意识的“能动的存在物”与“受动的存在物”的统一的“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9—46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5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页。

张慎:德国启蒙运动和启蒙哲学的再审视,浙江学刊,2004第1期,第6页。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1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7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7—16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9—17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4页。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30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7—8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0—13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2—17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2—18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4—18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5页。(www.xing528.com)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9页。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0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7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7—20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18—11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7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6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4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4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50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0—241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7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02页。

黄克剑:《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解读》,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38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