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戒除精神依赖,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戒除精神依赖,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的本意是说,很多男人在选择配偶时,既不希望物质上被依赖,又不想在精神上被依赖,那么这可能就是男人苛刻自私的表现。相反,在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自立自强、女性人格独立、女性关注自我”等内容,却有大片留白。一个一个打击接踵而至,但是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百般迎合,只换来了丈夫的冷漠和人格侮辱。

戒除精神依赖,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著名艺人金星曾说:“一个女人,如果在物质上不依赖男人,精神上也不依赖男人,还要男人干什么呢?”她的本意是说,很多男人在选择配偶时,既不希望物质上被依赖,又不想在精神上被依赖,那么这可能就是男人苛刻自私的表现。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女性对配偶的过度依赖,确实是女性对婚姻更加眷恋、更加执着固守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在婚姻破裂时,女性往往更加受伤的原因之一。

女性对另一半的依赖,除了基于性别的生理原因之外,更是文化、传统、教育和社会舆论综合作用的结果。恋爱科学告诉我们,由于荷尔蒙、多巴胺、内啡呔等俗称“爱情催化剂”的化学物质,在男女体内的分泌周期不一致,男女双方对另一半的精神和情绪依赖,也呈现出不同的走向。

男性在恋爱初期,会对对方爱护备至,但一旦笃定地确信对方也爱上自己之后,他们就会把爱情的渴望转化为相互信任,继而会再度回到外面的世界,寻求其他成就和进步。而女性在恋爱初期,对对方的依赖性通常不是很大,但随着交往程度的加深,她们对爱情的渴望会越来越高,对浪漫的追求会越来越强。这种情况,可以一直持续到婚后数年。

除此之外,从一个女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她便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公主王子”的童话故事,心里就默默种下了“爱情好伟大,婚姻是归宿”的价值观念。再加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灰姑娘要靠白马王子去拯救”等社会舆论的影响,女性对婚姻的渴望和依赖,从幼年时期便开始萌芽,到了适婚年龄时,已然根深叶茂、无可逆转。

相反,在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自立自强、女性人格独立、女性关注自我”等内容,却有大片留白。多数女性只能在婚姻的挫败之中幡然醒悟,在遭受现实打击之后补上这一课。

张幼仪的侄孙女在《小脚与西服》这部传记中,讲述了大家闺秀张幼仪,在被民国诗人徐志摩抛弃后,如何幡然觉醒、奋发图强的励志故事。在大众的认知中,在林徽因、陆小曼和徐志摩的浪漫故事中,张幼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因为前三者的名气过大,以至于张幼仪后期在商业上的卓著成就都被忽视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张幼仪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其祖父为清朝高官,二哥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四哥更是梁启超的挚友,当时曾任中国银行总裁、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而徐志摩能拜在梁启超门下,也蒙恩于张幼仪的家庭。酷爱读书的张幼仪,渴望成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在家道中落时,她也毅然坚持去学费便宜的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并且成绩优异,颇受老师的器重。后来,本以为可以继续读书直到毕业的张幼仪,遭遇了她的“人生转折”——嫁给了徐志摩。接下来的故事,便为世人所熟知了。

张幼仪被迫中断了学业,听从家人的安排,嫁给了当时暗恋着林徽因的徐志摩。新婚之夜的沉默无言,出国伴读的孤立无援,被迫打胎的绝望,离婚独处异国的无助,甚至幼子的夭折……一个一个打击接踵而至,但是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百般迎合,只换来了丈夫的冷漠和人格侮辱。

张幼仪处于新旧交替的年代,虽然没有像同时代的女人一样缠足,但还是一直深受传统礼教的影响,笃信克己复礼。她尊从长辈,信守礼数;她安稳于徐家,一心侍奉公婆;她执着等待着并不常回家的丈夫,接受传统家庭生活的命运安排,逆来顺受。

在徐志摩提出离婚的初期,张幼仪好像一下子失去了自我,她甚至想过为了不离婚、保住正室的地位,甘愿接受徐志摩纳妾。可是,当徐志摩不顾她的死活,要求她打胎的时候,当徐志摩不告而别,让朋友捎口信提出离婚的时候,她终于被惊醒了。

张幼仪开始重新找回自己、反思自己。她去德国留学,并用几个月时间便学会了德语;她归国后继续努力,在出任女子银行副总裁的同时,还聘请家庭教师补习国文文学;她投资股票市场,为自己挣得了一大笔财产;她在服装行业游刃有余,为自己在商业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

从养在深闺人未知到商场女强人,从依赖夫君求怜惜到自立的女性,张幼仪终于完成了自我救赎。然而,世间的故事并不都是这么励志,对于有些女性来说,她们还没等到独立的人格被唤醒,就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连补课的机会都没有了。比如,那些在婚内屡被家暴但仍不愿离开,一直忍辱负重的女性。

2016年8月,留学英国的24岁姑娘小毕(Bi Xixi),被英国男友乔丹暴力殴打而离世。据英媒报道,小毕和乔丹同居期间,女方要支付几乎所有的费用,还经常为男友购置昂贵的礼品。但同居后不久,乔丹就显示出极强的嫉妒心和控制欲,并开始对小毕进行暴力管制和人格羞辱。小毕的硕士学业因此而受到了严重影响,无法正常上课,还因此延迟毕业,而乔丹的职业只是卡迪夫一家酒吧的服务生。

小毕,一个家境优越、见多识广的姑娘,为什么会深陷在一段病态的恋爱中而不能自拔呢?为什么在屡遭暴力后,仍不愿离开呢?就是因为小毕对男友有过度的精神依赖,她宁愿承受一次次暴力殴打,也不愿承受分手后的失落和恐惧;她甚至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失去这段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明星、名人被家暴的传闻,比如天后级歌星惠特妮·休斯顿、流行女王蕾哈娜,还有知名影星翁虹、贾静雯,以及网红宇芽……她们当中,哪一个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精英女性?但为什么她们还要在屡经家暴、生命受到威胁之后,才不得不选择离婚自保,并将家暴行为公之于众?(www.xing528.com)

我的答案是:对婚姻坚守的执着,对自身名誉的珍惜,对男方转变的期待,而在这几点之后,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可能是她们的精神还不够独立。

初生的婴儿总需要借助一个精神安抚物才能找到安全感,比如奶嘴、玩偶,或是一个柔软的小毛巾、小枕头……只有叼着奶嘴,抱着玩偶,摸着小毛巾、小枕头,她们的内心才有所依傍,这个世界才变得安全。

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也有类似的需求。有些女性会在内心深处反复自问:一个经常打我的男人,也要好过没有男人吧?一个充满家暴的婚姻,也要好过孑然一身吧?一个幸福美满的假象,总好过被人鄙视和指点吧?物质的丰盈没有撑起精神的疲弱,学识的渊博也没有赋予她们自信的底气。婚姻,就是她们内心得以安宁的安抚物。

任何情感模式,都是通过男女双方的互动发展而来的。一个不会独舞的灵魂,没有审视彼此关系的能力,也没有反驳对方的自由。所以,对着这样的女性,家暴者总是可以无耻地叫嚣:“你优秀又能怎么样?再优秀的女人,我也敢打!”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我们一直有极端崇尚男权的文化底色。小时候,我们会经常听到“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恋爱”的口头禅。在蜚短流长中,王家的媳妇又被打了,李家的浑小子昨晚又揍他老婆了……即便是现在,在一些地方,那些隐匿于普通民众中的家暴,也仍然透着寻常百姓家的烟火味,被一些人司空见惯。

我曾经认识一个“家暴男”,而且在了解他的丑闻之前,我们还算是朋友。他对人热情友善、落落大方,因为我认识的精英女性比较多,他还曾经拜托我给他介绍女朋友。他的征婚启事写得干净利落、文采飞扬:

我叫某某,今年35岁。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凭着自己不懈的奋斗,在上海拥有三套房和一辆车。我不嗜烟酒爱好健身。我相貌端正,嫉恶如仇。我因遇人不淑,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尚无子女。但我仍然热爱生活,相信爱情。虽然我从事的是现代医学,但我骨子里是一个传统男子。我喜欢研读历史,喜欢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汲取信心和力量。

我要寻觅的她,要是一位传统淑女,气质如兰。柔顺可以弥补美丽,健康可以弥补学识。最重要的是,在她的幸福观中,要以爱情至上为信念基础,要相信爱情的力量。我不介意她的财富、才干,以及社会地位优于我,因为我深知,她的优秀会映射出我的优秀。

这则征婚启事,字里行间透着中正豁达的男性魅力,帮他赢得了很多优秀女性的好感。后来,通过我帮忙,他找到了一位心仪的女士,不久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位女士非常优秀,是一位学术和商业领域的双料人才,有自己的专利和自创品牌。

然而,就在婚后两个月,无情的家暴开始了。无征兆,无原因,从小幅度的动手,到激烈的踢打,后期更是发展至捆绑殴打。要不是有一个阶段她的伤势太重,无法出门,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她仍然不会将家暴公之于众。知道消息后,我极其内疚,因为毕竟我是这段婚姻的媒人,但这位女士对这段婚姻的留恋,对家暴的不断妥协,也着实让我震惊。

她说:“我还爱他,所以我希望他能够为爱收手。”我说:“他知道你爱他,所以他希望你以爱的名义接受所有的虐待,甚至承担生命的风险。”

不是吗?回想那则征婚启事,我感到毛骨悚然。他满世界寻找着适合被家暴的妻子,他希望她传统,所以会隐忍;他希望她柔顺,所以会退让;他希望她健康,所以更能抗打击;他希望她爱情至上,所以会为了爱情而忍受屈辱,承受痛苦。他不介意她的优秀,如果优秀的人甘于被他家暴,更能彰显他的强大!

我永远拉黑了他。但我知道,这并不耽误他,那个用暴力“驯妻”的传统男子,继续用那则文采飞扬的征婚启事和热情友善的假相,去寻找下一个牺牲品。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需要警醒的现实,在婚姻中能保持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的女性并不多,而在婚内将自我依托于对方的女性,却是一抓就一大把。

全国妇联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在家庭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女性比例为5.5%,农村和城镇分别是7.8%和3.1%。然而,真正因为家暴而申请离婚的数量,却远不及这个比例。所以,戒除精神过度依赖,保持自身人格独立,应该成为婚前一项最重要的必修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