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篱苑书屋:旅游和乡村发展的双重推动

北京市篱苑书屋:旅游和乡村发展的双重推动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本书特地选取了北京市篱苑书屋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及旅游的带动,详细谈谈其中的文旅发展之道。而其中唯一上榜并且排名第八位的,是北京怀柔的蓠苑书屋。篱苑书屋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小镇上。占地170多平方米的篱苑书屋早在2011年就建成了,当时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为当地交界河村建造的公益书屋。不过当时的旅游发展业还不是今天这样火爆,随着篱苑书院的建成,随之而来的是乡村文旅协同发展产业带来的机遇。

北京市篱苑书屋:旅游和乡村发展的双重推动

引文:乡旅文化的推进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样,在推行的过程中总是还面临着许多其他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得到政府的帮助,更应该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共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发展乡旅文化,只有政府和公民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旅协同。为此,本书特地选取了北京市篱苑书屋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及旅游的带动,详细谈谈其中的文旅发展之道。

美国Business Insider 网站罗列了全球18家最美的“天堂”,让书虫们能够规划自己的阅读地图。而其中唯一上榜并且排名第八位的,是北京怀柔的蓠苑书屋。篱苑书屋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小镇上。它的设计构思旨在与自然相配合,让人造的物质环境大自然清散的景气凝聚成为一个有灵性的气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场景。场地前的水面、水边栈道、卵石平展的铺排以及篱笆围合的空间,让书屋本身与自然环境结合成浑然的一体。场景中,既遮阳又透光,同时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性,书屋也因此取名“篱苑”。

篱苑书屋是个长30米、宽4.35米(轴线)、高6.3米的长方建筑体,总建筑面积约为170平方米,局部二层,主体结构采用100厘米×100厘米及100厘米×200厘米的方钢作为主要结构构件,每两米一根柱子以焊接方式连接,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建筑在立面上以90公分为模数,每90公分焊一圈钢框,中间插上柴火杆。室内采用合成杉木板装修,90公分的空当从中间被分成两半,构成书架及供读者席地而坐轻松阅览的大台阶

室内空间的构成简单直白,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即摆在台阶下方,成为主要的阅读空间。另外,在书屋的两端,各有一个下沉式的相对独立的围坐、讨论空间。这多个空间组成的建筑内部是一整个通长30米的大空间,相互之间没有任何隔断,没有任何家具,凸显了空间的完整性。唯一的一处隔断是从混凝土大门洞进入室内时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来的主要空间做了经典的铺垫。

为了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设计师还引入了当地村民常用的柴火,将它们布置在玻璃幕墙后以形成篱笆。图书馆采用钢与玻璃的混搭结构,采光与坚固度兼顾,外墙取材自当地村民的柴火——洋槐、桑木等十多种树木的枝干,木板与亮光相互调和,并平均分配整个空间的亮度,营造出浓浓的书卷气息。(www.xing528.com)

占地170多平方米的篱苑书屋早在2011年就建成了,当时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为当地交界河村建造的公益书屋。这个长方形建筑由方钢作为主要结构构件,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而玻璃外侧则被4万余根长短一致、粗细相当的半米左右的柴火秆密密匝匝地包裹着,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

冬季,植物干枯,山谷变成灰色,书屋便融入山谷景色中,来年春天,这些柴火秆会吸引鸟来做窝,粪便和泥土混在一起就有植物附着生长,整个书屋便和周围的山谷一起焕发生机。如果柴火秆出现损坏,可以就地取材,重新找来树杈更换。

李晓东说:“我营造出来的是环境而不是建筑,很多人做建筑都要做得特别突出,可我想把建筑消失掉。其实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强项,我们传统的建筑强调院落、空间,而不是建筑本身,环境营造是优势,应该利用起来。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语言,比如说‘天人合一’,西方人是不懂的。我们却可以把房子融入环境里,营造出一种气场。”

正是这种书屋的形成,给当地的乡村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篱苑书屋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智慧谷。在书屋正式建成之前,交界河村有60多家农户,村民300余人,盛产核桃栗子、梨等。此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周边与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神堂峪自然风景区等旅游胜地相邻,近年来吸引不少旅游公司投资在此开发旅游线路,向希望远离喧嚣的城里人提供租借农房,甚至整改成为他们自己的农家,在闲暇时来此度假。周末,不少城里的游客自驾到此享受乡野趣味,随之衍生出不少提供餐饮住宿的农家院。不过当时的旅游发展业还不是今天这样火爆,随着篱苑书院的建成,随之而来的是乡村文旅协同发展产业带来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