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洛学的背景及思想渊源比较

关洛学的背景及思想渊源比较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虽不是决定因素,但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及自然科学都有很大的发展,与五代相比,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有所提高。张载也看到了佛教传入后造成的危害。张、程所处环境的不同之处。2.思想渊源的比较。张载虽打着孔孟的旗号,提出“为往圣继绝学”的口号,但他心目中的圣人不是孔孟。

关洛学的背景及思想渊源比较

1.张、程所处环境异同。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虽不是决定因素,但也有较大的影响。张载二程都生活在北宋时期,大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相同的。当时的农业手工业自然科学都有很大的发展,与五代相比,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有所提高。正如程颐所说处于“百年无内乱”的时期,但是矛盾已开始暴露,作为思想家的张载和二程已看到了这种潜在的危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程颐在《上仁宗皇帝书》中分析当时形势是:“强敌乘隙于外,奸雄生心于内,则土崩瓦解之势,深可虞也。”(《二程集》第511—512 页)又说:“方今之势,诚何异于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者乎?”(《二程集》第511页)由此可见,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也同样潜藏着危机。

从思想上看,北宋的统治者急需一个巩固其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武器。汉以后,佛教思想的传入,以及其他各家思想的兴起,严重削弱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儒者之学几于废熄”(《二程集》第448 页)的状况。张载也看到了佛教传入后造成的危害。这种状况,是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的张载和二程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他们的道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的。

张、程所处环境的不同之处。张载的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诗中云:“先生高卧洛城中,洛邑簪缨幸所同。顾我七年清渭上,并游无侣又春风。病肺支离恰十春,病深樽俎久埃尘。人怜旧病新年减,不道新添别病深。”(《张载集》第279 页)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张载和二程所处环境的不同,张载居住在渭水之滨,又加上肺病缠身十数年,而二程生活在达官贵人居住的洛阳城内,又是司马光、富弼、吕公著等人的座上客。他们所处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他们思想上的差异。

2.思想渊源的比较。张载没有专门的老师,少年时期,陕西常遭西夏的侵扰,故以谈兵为乐。虽有范仲淹劝其读儒家的《中庸》等书,也很难说是师承关系。吕大临在《横渠先生行状》一文中说:“少孤自立,无所不学。”(《张载集》第381 页)朱熹后来说:“横渠之学,乃苦心得之,乃是致曲,与伊川先生异。”(《朱子语录》卷93)所以说,张载基本上是靠自学成才的。张载虽打着孔孟的旗号,提出“为往圣继绝学”的口号,但他心目中的圣人不是孔孟。他在《自道》中说:“家有孔子真,尝欲置之左右,对而坐又不可,焚香又不可,拜尔瞻礼皆不可。无以为容,思之不如卷而藏之,尊其道。”(《张载集》第289 页)在其著作中,除吸收孔孟的思想外,还吸收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在他著作中没有批判墨子的言论。虽批评老庄的虚无思想,但还是吸收气的聚散的思想。如“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更多吸收了《易经》的思想。(www.xing528.com)

二程的弟子们说,张载的思想渊源于二程。一是吕大临的《横渠先生行状》中说,嘉祐初,张载在京师见到二程兄弟,共语道学之要,“乃尽弃异学,淳如也”(《张载集》第382 页)。二是二程的弟子记载张载在京师讲《易经》,二程到了京师后,张载撤坐归陕西去了。三是《宋史·张载传》中也有这样的说法。还有程颐的学生杨时的《跋横渠先生书及康节先生人贵有精神诗》中说张载的思想渊源于二程,后来朱熹基本上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些说法都是扬程抑张的表现。因为张载比二程大十多岁,是二程的表叔,当二程开始政治活动时,张载的著作《正蒙》已成书,所以在二程的著作里可以看到批评《正蒙》的种种说法。程颐本人也认为弟子们这些记载是肆无忌惮的行为,他说:“表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二程集》第414—415 页)可见程颐的态度是真实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二程兄弟十四五岁时,就学于湖南的周茂书,程颐后来还拜当时的名儒胡瑗为师,有明显的师承关系,二程心目中的真正的圣人是孔孟,而且以孔孟的继承人自居,“孟子之后,传圣人之道者,一人而已”(《二程集》第639 页)。“谓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二程集》第638 页)所处环境的不同和思想渊源方面的差异,使张、程在哲学基本观点上有所不同,同时也有相同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