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5年至2013年德俄关系全面回顾

2005年至2013年德俄关系全面回顾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施罗德执政时期德俄关系的蜜月期,2005年至2013年的德俄关系最大特征是冷静而务实、有矛盾也有合作。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德俄政府间磋商和彼得堡对话论坛在威斯巴登举行。2008年10月2日,第十届德俄政府间磋商在圣彼得堡举行。2006年10月11日,欧洲宪法法院作出裁决,判定俄罗斯政府应当为俄罗斯军队在入侵车臣的过程中,造成五名车臣人死亡的行为承担责任,并裁定俄政府向死者家属赔偿22.7万欧元。

2005年至2013年德俄关系全面回顾

相对于施罗德执政时期德俄关系的蜜月期,2005年至2013年的德俄关系最大特征是冷静而务实、有矛盾也有合作。双方的经贸关系,尤其是能源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几次天然气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俄罗斯作为能源供给国的可靠形象;政治关系上,德国进一步帮助俄罗斯加强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俄罗斯的民主和人权状况表达出一定忧虑;对外关系上,德国一方面继续充当美国与俄罗斯、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斡旋者”,另一方面坚定地归依跨大西洋价值观同盟,在“颜色革命”、欧洲反导系统、格鲁吉亚战争车臣问题等热点事件中,德国政府均秉持与美国类似的价值取向,在外交实践上却极力阻止使用武力,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对话的方式,以敦促俄罗斯尽快进入民主社会、改变“陈旧的安全观念”、重视他国主权和人权;在国际热点事务上,双方依然认为,只有德俄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在世界反恐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局部战争导致的人道主义问题和难民问题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成果。

在政治层面,德俄依然保持较高频率的高层互访。仅以默克尔的第一个任期为例,双方保持每年至少两次的高层互访频率。2006年1月16日,默克尔刚刚出任德国总理不久便出访俄罗斯,与普京就德俄双边经济关系和能源安全问题进行了交流。同年4月27日至28日,德俄政府间磋商在托姆斯克举行。普京和默克尔就能源问题和如何解决伊朗冲突问题交换了意见。10月10日至12日,普京出访德国,并参加彼得堡对话论坛。12月21日,施泰因迈尔访问俄罗斯,并先后与拉夫罗夫和普京进行会晤。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近东政策、伊朗核问题等。2007年1月21日,默克尔再次出访俄罗斯,在索契与普京进行会谈,主要谈及俄波之间的纠纷。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德俄政府间磋商和彼得堡对话论坛在威斯巴登举行。同年12月18日,施泰因迈尔出访俄罗斯,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分别进行会晤。2008年3月8日,默克尔再次出访俄罗斯,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进行会谈,主要探讨了科索沃和北约东扩等问题。2008年10月2日,第十届德俄政府间磋商在圣彼得堡举行。默克尔呼吁德俄两国应当在互信的基础上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并重点探讨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问题。2009年1月16日至17日,俄总理普京造访位于德累斯顿的森珀歌剧院舞会。16日上午,普京与默克尔在柏林就天然气争端一事进行商谈。同年3月31日,在前往即将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的途中,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外长施泰因迈尔在柏林举行会晤。他们就双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表对峰会的准备演讲。6月10日,施泰因迈尔在俄罗斯科学学院就德俄关系发表讲话。在此次出访俄罗斯期间,他也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进行了会晤。在与施泰因迈尔会晤之后的媒体发布会上,普京表示,俄罗斯将支持由美国发起、由其他核力量国家共同参与的削减核武器计划。7月14日至16日,彼得堡对话和德俄政府间磋商在慕尼黑举行。8月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造访索契,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进行工作会晤。11月9日,梅德韦杰夫接受德国《明镜周刊》的采访,并在柏林参加了柏林墙倒塌的周年庆祝活动。

可以说,尽管德俄双方在这个阶段有一些矛盾,但双方都努力维持政治对话渠道的畅通,更多强调双方共同利益。德国方面更是强调,与俄罗斯加强联系,促进俄罗斯政治思想转变,才是德俄关系能够长久友好发展之道。2006年9月4日,在芬兰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施泰因迈尔以“通过联结促成转变”为关键词,提出了一份促进欧俄关系的文件。文件中指出,欧盟应当继续增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俄罗斯的改革进程早日完成,从而实现欧俄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

德俄经贸关系在这期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主要体现在通过每年政府磋商签署的一系列商业合作协议以及能源方面的深入合作上。在2006年4月27日至28日的政府间磋商过程中,德俄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同,其中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开放式公司(Gazprom)和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的合作协议以及俄罗斯铁路集团和德国铁路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2007年6月10日,多家德国企业参加了在俄罗斯举行的第十一届圣彼得堡经济论坛,并签订多份商业合同。普京在论坛上表示,要建构一个“国际经济关系的全新结构”。同年6月21日,德意志铁路董事长哈特姆德·梅多尔(Hartmut Mehdorn)和俄罗斯铁路康采恩总裁弗拉基米尔·贾昆尼(Wladimir Jakunin)在莫斯科宣布,将共同建立一个物流集团。2011年11月16日,普京在莫斯科会见由德国经济东部委员会以及对德俄经济关系起重要作用的德国企业代表。他表示,2011年德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将排在第二位,居于中国之后。

在能源领域,德俄一方面继续加强能源合作。2010年9月16日,在索契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投资论坛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开放式公司(Gazprom)、意大利能源康采恩埃尼集团(Eni)、法国电力集团(Edf)以及德国巴斯夫公司的子公司(Wintershall)在普京在场的情况下,共同签署了关于建设天然气管道“南溪管道”的合同。但另一方面,也由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乌克兰的“斗气”之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德国利益,从而有损俄罗斯在德国心目中可靠的能源供给者形象。(www.xing528.com)

在这个阶段,默克尔政府经常批评俄罗斯的人权问题、对格鲁吉亚的侵略问题和车臣问题等。2006年10月11日,欧洲宪法法院作出裁决,判定俄罗斯政府应当为俄罗斯军队在入侵车臣的过程中,造成五名车臣人死亡的行为承担责任,并裁定俄政府向死者家属赔偿22.7万欧元。2008年8月15日,默克尔在索契与梅德韦杰夫会晤,就南奥塞梯问题与梅德韦杰夫进行磋商。在此次会晤和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中,默克尔直接批评了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出兵之举,并于8月17日与格鲁吉亚总统在第比利斯会谈中,强调“俄罗斯应立刻从格鲁吉亚撤军”。2012年11月16日,德俄政府间磋商在莫斯科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结束政府间磋商之后,按惯例参加了彼得堡对话论坛。默克尔借此机会公开批评了俄罗斯的国内发展问题。2013年3月22日,时任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与德国联邦议会的人权特派专员公开发表言论,称俄罗斯政府针对俄非官方组织的作为是令人忧心的。虽然言论中并未特别提及德国基金会在俄办事处所遭受的经历,但德国外交部随后邀请俄罗斯使馆人员就此事进行会晤。

但与此同时,默克尔对俄罗斯的政策也还是张弛有度的。例如,2008年4月3日,在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德国对北约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表示支持。但同时,却连同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阻止了美国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吸纳进北约的计划。

综上,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的出现、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后期俄罗斯综合国力的上升以及欧盟与北约的历史性东扩使俄罗斯在外交安全政策上再次发生巨大转向,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不安全感上升,希望重新成为多极化世界中重要一极的愿望更加强烈。而2005年德国政府更迭,亲美疏俄的默克尔政府上台,使德俄特殊关系一度举步维艰。之后发生的南奥塞梯危机、格鲁吉亚战争、俄乌“斗气”事件等,都使双方关系有所下降。但如果与俄罗斯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德国依然承担着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斡旋者角色。此外,德俄经贸关系的继续发展和公民社会层面的友好交流表明,德俄关系虽然存在矛盾,但双方都在务实的外交风格指引下,强调共同利益,继续深化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