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方休闲文化的六个差异

中西方休闲文化的六个差异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休闲观念起源于近代工业社会的形成与发展,逐渐开始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休闲文化与休闲传统。西方的休闲文化主要以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这种思想是对古代希腊大师们思想精髓的传承和发展。总体来讲,西方休闲文化总体呈现出动态的特征。

中西方休闲文化的六个差异

一、中西方休闲观念

(一)中国人的休闲观念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在真正意义上,中国学术界并没有一种通用的休闲定义,我们的众多学者都在自己的著作中给休闲下了一个定义,在参考了众多定义之后,上述的休闲定义具有一定的通用价值,能够为我们多数人所接受。

中国人对于休闲的理解,是相对统一的,从现在市面流行的著作与文章来看,人们首先关注的是作为娱乐与休憩的休闲,它与我们的工作与劳动对立,提供一种轻松自在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得到调节与转换,其中体育休闲与旅游休闲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最多的话题。再者,众多学者认为休闲的高一级境界在于修身养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休闲的重要特征,它能够提高人的存在境界,使人得到自我完善,这种趋向于善的境界是中国理想休闲文化的重要特征。

休闲这种概念在中国似乎是一种人人皆知的事情,它似乎不存在什么疑惑,也不值得人们认真的讨论。受制于中国社会主义劳动至上的主流思想,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环境变化以及同西方文化交流与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才有一批学者开始关注休闲这种问题,但大多作为一种业余性的参与,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对休闲发表一些个人性的、主观的、未能成为系统的言论。这种随意性与过于主观化的倾向,使得狭隘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休闲理解不断出现,但也正是有这些对于休闲的不断研究,才能不断总结经验,以期找到最终的对于休闲准确的定义。

休闲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当今,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个人都以各种方式从事着休闲活动来娱乐身心。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休闲不仅仅是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的娱乐与放松,它其实还是一种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个体的生命与其心灵的和谐。在人类发展之初,中国休闲就已经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漫长历史进程而逐渐发展演变开来。从最初以采集野果和捕鱼打猎为生的原始生活到后来的农业社会,人们逐渐从繁重的劳动生活中解放出来,于是,人们便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其他活动,古中国休闲活动的原初形式(即“礼、乐、射、御、书、数”)也就逐渐形成了。后来,随着工业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为人类的传统生活带来了彻底变革的同时,也最终实现了休闲产业化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休闲的商业化使得休闲愈加贴近大众,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休闲娱乐生活,随着社会大众对休闲运动的关注的加深,多数社会大众都希望休闲运动能变得更加良好,更有建设性,于是,休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尽管在物质上可以得到保证,但因环境污染、工作快节奏对身心的损害及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却又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代都市人极力主张开展“回归自然”的运动。因此,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工作时间以外的闲暇时间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效地调节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人类回归大自然,适应大自然,促进自我健康长寿的最好手段,可以说余暇时间的休闲娱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二)西方人的休闲观念

杰弗瑞·戈比在1985年提出的休闲定义受到了多数休闲研究者的赞同与肯定,它出现在了众多理论研究者对于休闲的阐述中。

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休闲观念起源于近代工业社会的形成与发展,逐渐开始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休闲文化与休闲传统。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根本上改变了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也大大改变了休闲传统与格局,在时间与空间上使休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演进。从1899年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这部被誉为“论述社会势力与虚伪内容最广泛的论文”开始,对于休闲的讨论就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进行着。戈比等人认为北美休闲研究是从最早关注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等,而后涉及公园、娱乐、旅游等实证休闲研究,并最终走向休闲社会学、休闲心理学的过程。(www.xing528.com)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看到了休闲这种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开始从人类生活的群体角度来为人类的休闲活动分层。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极大地丰富着我们的空闲生活,这其中也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都有待人们的进一步改进。

二、中西方休闲文化的差异

(一)哲学基础不同

中国的休闲文化以儒释道为哲学基础。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追求和谐、中庸之道,希望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的平和。儒家中的“六艺”都与休闲有关,这在孔子的身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孔子素来重视诗书和礼乐,认为二者都可以提升自我境界和陶冶情操,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道家讲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人要活得自在、逍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逍遥游的核心思想。道家思想下的休闲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自在,以及灵动、雅致、幽静、清宁的生活。佛教注重心灵的净化,希望通过修行达到淡泊宁静的生活。总体来讲,中国休闲文化呈现出静态的特征。

西方的休闲文化主要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这种思想是对古代希腊大师们思想精髓的传承和发展。理性主义非常强调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辨,注重事物整体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严密性,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提倡回到注重人的本身,关注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个体自身需求的满足,倡导在休闲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总体来讲,西方休闲文化总体呈现出动态的特征。

(二)功能不同

东方的休闲文化更多的是侧重挖掘内心世界,强调自我的更深认识,其文化功能主要是调节性情,达到内心的安静和平和。而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功能则重在开发机能,追求感官刺激;中国人对清风、明月、溪水、薄云常常感到快意,西方人通过挑战生命的极限与大自然抗争,来张扬人的个性,西方流行的蹦极、跳伞飞车特技等休闲活动多以生命为赌注去孤注一掷。他们认为,正是这种危险性才使休闲活动具有极大的魅力。中国人的休闲则主要是为了开掘内心世界,使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并通过顿悟和神游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中国人看来,大自然永远是和我们共呼吸的,是最能激发人心底产生共鸣的。所以,中国人一直认为休闲的真谛在于投身于自然、认同于自然,并在自然中陶冶出更加美好的心灵世界。

(三)表现形式不同

西方人的休闲以动为主,比如拳击击剑、登山、攀岩等,都是一些具有竞技和冒险类的活动。西方人注重个人性格的彰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支出的不足。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以个人项目为主,且主要表现为静态方式,如钓鱼、观鸟、书法、下棋等。从休闲活动的内容来分析,大部分都是平和、淡然、怡然自得、修身养性的项目。中国人在追求休闲时往往喜欢追求自己的心灵独自放松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