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地叙事与全球想象力的优化探讨

跨地叙事与全球想象力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4]而《破风》则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彰显出不同以往的文化身份与全球想象。而韩国演员崔始源、自行车世界冠军鲁伊·科斯塔等国外演职人员的加入,则在展现出中国本土电影市场号召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全球化的资本逻辑。而在文本层面,影片并未借体育竞赛来彰显强烈的民族主义,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与融入全球化进程。

跨地叙事与全球想象力的优化探讨

作为惯例和经验的系统,一种类型电影往往负载着固定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功能,彰显出特定的文化身份。与此同时,又如托马斯·沙茨指出的那样:“一种电影类型同时是一个静态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方面,这是一个关联到叙事和电影成分的熟悉的程式,其目的在于不断地重新考察一些基本的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文化态度的变化、新的有影响力的类型电影、工业的经济情况等,持续地改进着任何一种电影类型。”[34]而《破风》则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彰显出不同以往的文化身份与全球想象。

回溯中国电影史,国产体育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承载了不同的价值观念。民国时期,以《体育皇后》为代表的体育片以充满健康活力的身体形象表达着强健体魄、“体育救国”的愿望;“十七年”时期,以《女篮5号》为代表的体育片为新政权的合法性与欣欣向荣摇旗呐喊;新时期之后,以《沙鸥》为代表的体育片仍然是体现国家实力、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抓手。如南帆所言,“体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体育竞赛的胜负时常被不负责任地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联系起来,身体成为国家与民族形象的粗陋象征,这毋宁说是意识形态对于身体内部力比多的巧妙征用”[35]。因而在上述体育电影中往往散发着浓郁的民族主义意味,蕴含着创作者身处殖民/后殖民立场上的一种对抗式的全球想象和民族认同。

而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与文化自信的提升,一种不同于以往二元对立式的新的本土性/世界性关系正在渐趋形成。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全国化[36]的进程中,新的“世界主义”正在萌发,它是原有全球想象的再调整,表现的不再是好莱坞电影与民族/本土电影的对抗,而是一种合作与互渗。在《破风》的电影文本运作与电影制作方式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在制作层面,《破风》展现出中国电影“全国化”的风潮。而韩国演员崔始源、自行车世界冠军鲁伊·科斯塔等国外演职人员的加入,则在展现出中国本土电影市场号召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全球化的资本逻辑。而在文本层面,影片并未借体育竞赛来彰显强烈的民族主义,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与融入全球化进程。影片的结尾是富有意味的:仇铭与郑知元二人成功加入一级赛事,在意大利的国际比赛开始前,两个人在熙攘的人群中相视而笑。在这个段落中,本土化球员成为崛地而起的重要力量,改变着世界竞赛的格局,这里没有非此即彼的对抗,没有身份的焦虑,有的是从容不迫的自信。这是《破风》的全球化想象,也是一种新的中国想象。

【注释】

[1]龚金平.新时期的中国体育故事片[J].当代电影,2008(8):54-57.

[2]谢有顺.文学身体学[J].花城,2001(6):192-205.

[3]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33.

[4]李金宝.体育影像传播:百年中国体育电影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62-63.

[5]谢晋.创作《女篮5号》的一些体会[M]//谢晋.谢晋电影选集:体育卷.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24.

[6]王一川.革命式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的电影文化修辞[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263.

[7]曾焱.青年谢晋和他的电影哲学[J].三联生活周刊,2004(40).

[8]程季华.夏衍电影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756.

[9]程季华.夏衍电影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756.

[10]“勤俭建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提出:“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合作社。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方针。”

[11]毛尖.性别政治和社会主义美学的危机:从《女篮5号》的房间说起[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3):29-37.

[12]饶曙光.不同凡响的《女篮5号》[M]//谢晋.谢晋电影选集:体育卷.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117.

[13]“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4月下旬召开的讨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提出的。在4月28日的讨论会上,毛泽东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参见: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4.“双百”方针的提出,既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次反思,也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领导层对文化建设与知识分子问题的一次回应。不过“双百”方针在其后的贯彻执行波折不断,长期因沦为阶级斗争的方针而名存实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1978年3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刘宏球.体育:民族、家国与爱情—论谢晋的体育电影[J].当代电影,2008(3):113-117.

[15]周英雄.比较文学小说诠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8.

[16]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4(6):37-45.

[17]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肖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51.(www.xing528.com)

[18]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1-182.

[20]“潘晓”并非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从潘祎与黄晓菊两位青年作者姓名中各取一字组成的,这封来信也是融合二人稿件并经过编辑部修改后形成的。相关始末可参见:彭波.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1]张暖忻.《沙鸥》导演阐述[M]//李陀,等.沙鸥:从剧本到影片.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85.

[22]向梅.一代新人的形象:赞影片《沙鸥》[M]//李陀,等.沙鸥:从剧本到影片.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386.

[23]李陀.电影剧作中的电影美感:《沙鸥》剧本创作体会[M]//李陀,等.沙鸥:从剧本到影片.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70.

[24]成无功.典型应该是特定的:影片《沙鸥》异议[J].电影艺术,1982(8):14-18.

[25]黄式宪.不应当忽略电影创新中一些值得警觉的问题[J].电影艺术,1982(3):33-35.

[26]杭志忠,唐思敏,黄阳辉,等.“沙鸥扔银牌”合适吗?[J].电影评介,1982(3):19.

[27]张冀,赵卫防,孟琪.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及编剧创作:从《夺冠》谈起[J].当代电影,2020(11):45-55.

[28]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M].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36.

[29]孙柏.《夺冠》:中国女排精神的时代变迁[J].电影艺术,2020(2):75-77.

[30]杨时旸.《夺冠》这部聒噪的电影没能让你记住任何一个角色[J].南方人物周刊,2020(30):78-79.

[31]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49-253.

[32]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中的身体[M]//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332.

[33]麦克因斯.男性的终结[M].黄菡,周丽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68.

[34]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冯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4.

[35]南帆.身体的叙事[M]//汪民安.身体的文化政治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221.

[36]张颐武在《“全国化”与电影》(《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全国化”的“常态化”》(《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全球化的全国化:2012年的中国电影图景》(《当代电影》2013年第3期)、《全国化的世界性:华语电影新未来》(《当代电影》2013年第12期)、《从“背面”认知电影:一个中国角度的再思考》(《电影艺术》2015年第3期)等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了当下中国电影正处于“全国化”进程中的观点。他认为,“全国化”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这种新的“内向化”趋向一方面是对华语电影格局的全面整合,另一方面也是对世界电影格局的重塑,并最终以一种新的“世界主义”的形态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