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四个因素和表现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四个因素和表现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较弱,使得他们的心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儿童心理出现健康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在儿童成长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保驾护航,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该因素与儿童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学校恐怖症指儿童由于心理因素而对学校过分恐惧,拒绝上学,但无其他违纪行为。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四个因素和表现

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较弱,使得他们的心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儿童心理出现健康隐患的主要原因。那么,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在儿童成长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保驾护航,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1)生物学因素。该因素与儿童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其子女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要大于父母正常的儿童;母孕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射线或患病等均有可能影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使孩子易于出现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癫痫脑炎等疾病也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2)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儿童的期望、父母的离异和再婚等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影响。(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也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学校风气、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等均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关。(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经济情况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卫生设施,并影响着家庭育儿的手段。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渲染,也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5)自身因素。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如:胆小、怯懦、敏感、过分依赖、追求完美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使孩子易于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童年时的性格对以后的影响深远。孩子本身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关爱,正确的引导能帮他们开开心心的度过童年,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障碍

(1)夜惊。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哭喊、气促、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2)夜游。夜游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凝视坐起,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3)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4)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指一种以厌食、消瘦、虚弱为特点的心理疾病。往往与平时爱打扮、追求苗条、盲目节食的做法有关。(5)口吃。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6)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7)遗尿症。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8)抽动症。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9)入睡困难。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10)偏食。偏食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11)拔毛癖。拔毛癖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12)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13)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14)分离性焦虑。分离性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分离焦虑是孩子入园期时最常见的心理障碍。(15)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为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16)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17)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指儿童由于心理因素而对学校过分恐惧,拒绝上学,但无其他违纪行为。在上学前和上学时,出现心慌、头痛、腹痛、呕吐、尿频等症状。以上17种心理障碍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当父母们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应该及时送孩子到医院,让孩子早接受心理治疗,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三)儿童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龄儿童的才能。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特征二:年轻的大亨。在小学里,一些孩子很快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兼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菜鸟网络董事长等职务的名叫马云那样的人。特征三:刨根问底。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宇航员。特征四:设计师。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具有这种才能的孩子是设计天才。特征五:故事讲述者。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他们的想像力丰富。发现孩子有此种个性的家长要好好培养孩子,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特征六:演讲者。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请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他可能成为律师电视主播。儿童都有天生的才能特征却往往因家长的忽视而埋没,那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潜能,开发还孩子的潜能,创造新的天才呢?我们都知道,孩子不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不需要大人去填塞,相反,孩子会因“内在需求”而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获得他需要的一切。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需要,并施以援手。

(四)儿童自卑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那么,儿童自卑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呢?通过了解儿童自卑的早期表现,我们可以及早识别儿童的自卑心理,并找出应对的方法,避免自卑心理对孩子的进一步影响。儿童自卑的早期表现:对待批评特别敏感: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消极、过低的评价,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们保护心理,对别人的言行会作出不正常的反应,要么大哭大闹,要么极度消极。对表扬过度反应:自卑感强的儿童,虽感到自己不合格,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适当的表现。他们常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赞扬,以减轻他们心灵深处因自卑而遭受的折磨。对竞赛的回避反应:自卑的儿童在竞赛场合非常想获胜,可他们又否定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成功,因此,这样的儿童总是尽量躲避竞赛场合。对别人轻视、嫉妒:自卑感强的儿童内心深处虽隐藏着“低人三分”感受,但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常常相反地表现为贬低别人,这些儿童往往有较强烈的嫉妒心理。对自身的攻击:表现为自暴自弃,对自己毫不珍惜,有时将自己暴露在危险情境之中。如果受到责备,他们常以“我们本来就不如人”作为挡箭牌。

(五)电脑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国外有心理学家指出:儿童若长时间与电脑相处,对其思维和感情生活将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状况是在环境与人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由于人的脑细胞适应能力特别强,人对自己所在的环境很快就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家从这一原理出发,研究电脑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认为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方面:人的思维是一种内在的交谈,人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逻辑思维方式。青春发育前的儿童长时间地与电脑打交道,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即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记忆方面:电脑正在成为人的记忆的替代物,若儿童一味地使用电脑来替代头脑的记忆,那么,人脑将降为智能机器。(www.xing528.com)

——情感方面:儿童若过早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会在情感上对电脑的信息世界产生一种眷恋和过分的依赖之情,他们不了解电脑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过分依赖电脑与过分依赖父母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品德方面:人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准则是通过人与人的相处和交流形成的,电脑不能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不善于与人交流只会与电脑相处的孩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国际互联网上的色情内容对儿童的毒害更为严重,更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六)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各有不同,成长环境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每个孩子的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特别开朗,有的孩子却异常的害羞,看见陌生人就往大人的身后躲,不敢与他人说话,或呆呆地站在一角落,不说一句话,他们在学校里也不爱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或者玩耍,很多家长都为此感到担心。那么家长有什么方法能才能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呢?以下几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

很多父母常常过于溺爱孩子,孩子稍微面临点困难,便越主代庖,急急忙忙跑过去帮他们解决问题,抚平他们的每一点创伤。实际这很不利于孩子成长,难道你能一辈子都这样帮他做这做那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孩子总要独立,总要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你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间接的支持,如一起讨论存在的问题、给予鼓励、提供信息等。并让孩子经受适当的焦虑和挑战,这样他才能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由此学会适当的应付技巧,并建立自尊和自信。

2.增加孩子的社交机会

如果孩子害羞是因为从小没有社交机会,那么父母就应当特别关注他们在这方面的需要。比如有时间可以领孩子到亲友家中,或者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为孩子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织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其他人,主要是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你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当然,开始的时候最好选择比较安全的环境锻炼他,不要让孩子马上处于一种高度竞争的环境里,这样会打击他的自信,使孩子更没有信心和勇气与人交往了。等到孩子逐渐熟悉的时候,再创造一些比较有挑战的活动,这将有助他们在社交上继续往前进步。

3.表示尊重和理解

孩子害羞时,最怕的就是父母对他们的批评和指责,本来对于自己羞于见人就觉得很自卑了,如果再被父母指责,他们会觉得更难受。因此,当孩子出现害羞、怕生情结时,父母要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尊重,让孩子知道你能理解和同情他的害羞,使他感到温暖和支持,不要过于勉强孩子。有些孩子会因自身的沟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对某些事情采取逃避的方式。此时,你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对家人和朋友解释说你的孩子是害差的,这更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自我们定义:我们是一个害羞的人。这也会成为他将来更加害羞的理由。即使面对孩子的害羞感到很焦急,也不要勉强孩子,更不要采取惩罚或指责,这些只会更加打击他社交的信心。最好的方法是当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或者只有自己的家人时,多与孩子谈谈心,与他谈论一下如何才能不怕害羞,并让孩子尝试新的经历以获得成功。这样的谈话可以以自然的方式进行,比如展示自己儿时相关的经历等、给孩子以鼓励。

4.通过游戏启发孩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害羞的孩子也爱玩,所以为帮助孩子摆脱害羞的心理,父母应该多注意孩子平时更喜欢玩什么游戏,然后试着让孩子参与角色游戏,从游戏中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势利导,最好不要用枯燥乏味的说教。同时,父母也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建立其自信心。此外,多让孩子在户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融入到群体中,通过群体的活动增加孩子们间的交流,使孩子们内心不会感到孤独。对害羞的孩子来说,尝试玩沙子、抓虫子、拍皮球等“脏脏”的游戏,在台阶上跳上跳下、相互追逐等“危险”的游戏,看似非常的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实院上都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当然,孩子在户外活动难免会被磕磕碰碰,相互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时的小伤害,这时你也不要大惊小怪,这些“勇敢者”的游戏可是帮孩子练胆量的最好好办法。以上就是如何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相信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