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4节良好心理素质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第4节良好心理素质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处理问题,也如作诗一样,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稳健的气质,宽广的胸怀,然后才可以高屋建瓴,俯瞰茫茫人寰;洞幽烛微,拨开重重迷雾;使智慧之泉如高山飞瀑沛然涌流;使应变之力如长江大河永不枯竭,这样才可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才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永远身居最高层。他们认为这是人身攻击,坚决要求马克吐温公开道歉,否则将采用法律手段以中伤罪起诉。

第4节良好心理素质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说诗碎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原,春雷一动,不拘发生。”

处理问题,也如作诗一样,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稳健的气质,宽广的胸怀,然后才可以高屋建瓴,俯瞰茫茫人寰;洞幽烛微,拨开重重迷雾;使智慧之泉如高山飞瀑沛然涌流;使应变之力如长江大河永不枯竭,这样才可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才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永远身居最高层。

一、冷静的心态

处理问题,要有一个冷静的心态。即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发生何种问题,都能稳如泰山,不急不躁;决不能心血来潮,盲动蛮干,贸然行事。所谓“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民国初建,袁世凯攫取了大总统宝座之后,整日为自己是不是“真龙天子”而心烦意乱,坐卧不安。

一天晌午,天气异常闷热,袁世凯睡意正浓,朦胧中似觉口渴难忍,喊了声“倒茶来!”侍女闻声忙将茶献上,不料袁世凯翻了个身又呼呼大睡起来。侍女不敢打扰,转身退下,一不小心将茶杯摔破。这只茶杯乃袁的心爱之物,侍女知道闯了大祸,害怕得要命,转念又一想,反正事已至此,何必慌张。她静了静自己的心态,想出了一套说词。

袁世凯一觉醒来,得知心爱的宝杯被摔破,非常生气。侍女装出很害怕的样子,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回话道:“奴婢闻听大总统要茶,忙将茶奉上,岂料进屋一看,着实把奴才吓了一跳,只见大床上卧着一条大龙,故而失手打坏了宝杯,奴婢该死,奴婢罪该万死!”袁世凯听她这么一说,转怒为喜,满脸堆笑,挥挥手让侍女退下,没给任何处罚。

这套说词,妙在“只见大床上卧着一条大龙”,“一条大龙”既顺应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又可以顺理成章地人见龙害怕而失手,故打坏了宝杯。因而袁世凯转怒为喜,侍女躲过了一场杀身大祸。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在小说《镀金时代》里揭露了美国政府的腐败和政客、资本家的卑鄙无耻。小说引起了轰动,在答记者问时,马克•吐温说道:“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此话二出,各报转载,全国哗然。外国报刊也刊登了这则消息。

美国国会议员暴怒起来,群起围攻马克•吐温。他们认为这是人身攻击,坚决要求马克•吐温公开道歉,否则将采用法律手段以中伤罪起诉。

对于国会议员的群起围攻,马克•吐温经过冷静思考后,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致联邦议员的“道歉启事”:“日前鄙人在酒会答记者问时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故特此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这一段“道歉启事”登出之后,轩然大波突然风平浪静。不难看出,前一句话说“有些是”,因其未指出谁是,故议员人人自危。后来改为“有些不是”,议员们自然都认为自己不是,再去纠缠,不是自找屎盆扣吗?只有在冷静的心态下思考问题和对待问题,才能想出绝妙的措词。

二、平和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出人意料之外的。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一种平和的情绪,做到泰然处之,才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只有心绪平和,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做出相应稳妥的决策来,使问题得以妥善处理。

汉高祖从讨伐陈稀的军中归来,到达京城,见韩信已被处死,又是高兴又是怜惜,问道:“韩信临死时说了些什么?”吕后说:“韩信说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那家伙是齐国说客。”于是下令到齐地捉拿蒯通。

蒯通抓来后,皇上问:“你教唆过淮阴侯谋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原本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自寻死路,落得如此下场。倘若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杀掉他呢?”皇上发怒说:“烹煮死他!”蒯通说:“我真冤枉啊!”皇上说:“你唆使韩信谋反,有什么冤枉?”蒯通回答说:“当初秦朝的法度败坏,政权解体,山东地方大乱,英雄豪杰蜂起。秦朝失去了它的帝位,天下的英雄豪杰都起来追求它,那些本领高强,行动迅速的人,谁不想抢先得到它。盗跖的狗对着唐尧狂叫,不是唐尧不仁,只是由于他不是狗的主人。那时,我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当时天下磨快武器,拿着利刃,想做陛下所做的事情的人多得很,只不过能力不够罢了,您能够全部煮死他们吗?”高帝说:“饶了他吧。”于是赦免了蒯通。

蒯通在生死关头,能够镇定自若,抓住天下初定时高祖欲笼络人心这一心态来为自己开脱,保住了性命,尤以“跖之狗吠尧”一句最生动有趣,一语双关,既暗指韩信反叛有罪,自己唆使他反叛出于当时的局限;又讨好高祖,说他如帝尧般英明。本意是讨饶但情绪镇定,思考冷静,话说得乖巧,所以,高祖饶了他。

蒯通是自己处于生死关头,能够镇定自若,为自己开脱,保住了性命。这是一种置身事中时处理问题的情绪而置身事外的,处理问题更应该心平气和,急躁、冒进的做法是很容易把问题搞僵的。

尉迟敬德仗着自己有功而骄傲放纵、盛气凌人,招致同僚不满。曾有人告他谋反。李世民知道后,问尉迟敬德是否当真,敬德说道:“臣跟随陛下讨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幸存者,只有那些刀箭底下逃出来的人。天下已经平定,反而怀疑起臣下会谋反吗?”说着把衣服脱下扔在地上,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李世民感动得老泪横流,用好言好语安慰他一番。但敬德的骄纵一点未改。

一天,尉迟敬德在太宗举行的宴会上与人争论谁是长者,一时火起,殴打了任城王李道宗,弄瞎了道宗的一只眼睛。皇上见敬德如此放肆,十分不悦而罢宴。李世民对敬德说:“朕要和你们同享富贵,然而你却居官自傲,多次犯法。你可知古时韩信、彭越为何被杀?那并不是高祖的罪过。”敬德这才有点害怕,有所收敛。(www.xing528.com)

李世民在处理尉迟敬德的问题上表现了一代明主的智慧,德行,而唐代宗在处理女儿女婿的家庭口角中,则更胜人一筹。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有一次郭暧与公主口角,公主不甘示弱。郭暧说:“你依仗父亲是天子,我还不爱当那个天子呢。”公主听了大怒,赶紧乘车回宫告诉了父亲。

唐代宗听后责备升平公主说:“此中道理,非你所知。他父亲执掌我朝兵权,他想当天子早就当上了,夫妻间气头上的话怎能当真?”然后安慰公主一番,叫她回去了。郭子仪听说了,把郭暧绑了起来,带他上殿去请罪。代宗见状,说道:“民间有勺谚语说,‘不痴不聋,不当家翁。’儿女闺房里的事情,不值得一听。”

郭子仪带回郭暧,打了他几十大板,公主见了,哭哭啼啼替郭暖求情。从此二人和好,倍加恩爱。

三、稳重的气质

处理问题,不论是置身事外,还是置身事中,不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属,都应该不卑不亢,保持一种成熟的态度和稳重的气质。

当然,这种稳重的气质,不是傲慢,不是目无尊长,更不是目无法纪。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是一种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旺盛斗志、不断进取的精神,是一种既不怕担责任,又不推卸责任,既不奴颜卑膝,也不盛气凌人的品质

深圳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袁庚,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善于同外商斗智周旋。一次,袁庚出访某国,与某财团谈判,要在蛇口工业区合资经营新型浮法玻璃厂。对方恃其技术设备先进的优势,向我方漫天要价,谈判陷入僵局。

一天,某财团所在的市商会邀请袁庚发表演讲,袁庚欣然前往。他在发表演讲时,若有所指地说: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生产技术,五条件地贡献给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他们不要专利权是愚蠢的;相反,却盛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

袁庚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也促使这一财团在以后的谈判中,愿意降低专利费与我们携手合作,双方由此达成了近亿美元的合作项目。

袁庚的演讲,是在对方恃其技术设备先进的优势,向我方漫天要价的情况下发表的。演讲态度不卑不亢,演讲辞有理有据。面对恃其技术先进而傲气凌人的对手,表现出了轩昂稳健的气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宽广的胸怀

处理问题,必须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这一点上,不论是对亲人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或对仇人都应该做到能容人时则容人,得饶人处且饶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据记载,这四个人的门客有时多达三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投到门下,他们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他们以养士而著名,也因养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国家。要养士就要有大度的性格,容人的雅量,不然则会所养非士。在这一方面孟尝君容人、容才的度量就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孟尝君的一个门人与孟尝君的夫人私通,有人看不下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作为您的手下亲信,却背地里与您的夫人私通,这太不够义气了,请你把他杀掉。”孟尝君说:“看到相貌漂亮的就相互喜欢,是人之常情。这事先放在一边,不要说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了那个与他夫人私通的人,对他说:“你在我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大官没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卫国君主与我是好朋友,我给你准备了车马、皮裘和衣帛,希望你带着这些礼物去卫国,为卫国国君效劳吧。”结果,这个人到了卫国受到重用。

古语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而孟尝君却能容忍偷妻者,其度量可谓大矣!可是,物有所施,亦有所报。

后来齐国、卫国的关系恶化,卫君很想联合天下诸侯一起进攻齐国。那个与孟尝君夫人私通的人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荐给您。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杀马宰羊,进行盟誓说:‘齐、卫两国的后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运就和牛羊一样。’如果您联合诸侯之兵进攻齐国,这是您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并且欺骗了孟尝君啊。希望您放弃进攻齐国的打算。您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罢了,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热血洒溅您的衣襟。”卫君在他的说服和威胁下,终于没有进攻齐国。

如果当初孟尝君听信了别人的话把那个与夫人私通的人杀了,又有谁能站出来阻止卫国对齐国的进攻呢?看来是孟尝君的宽容感动了那个与妻子私通的人,所以这个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劝阻这场战争。这难道不是孟尝君宽容性格换来的结果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