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整体初探

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整体初探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几点看法一、怎样看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开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于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的新航路的开辟。

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整体初探

关于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几点看法

一、怎样看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之际,回顾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个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世界历史向前大大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出现重大突破,世界经济飞跃发展,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20世纪,可以看到20世纪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世纪。人类社会最初是处在各民族各国家封闭的分散发展状态,生产力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被分割在狭隘的各个民族地域中,那时的历史只能是各民族各国家狭隘的地域史或狭隘的民族史,闭塞性就是那时历史的特点。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开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于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的新航路的开辟。从十五十六世纪之交开始,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伴随人类社会的这一转变,开始了各民族各国家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就是各民族各国家开始从狭隘地域性存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历史转变。人类社会历史开始不再被分割在狭隘的民族地域中发展。任何民族、国家、地区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各民族各国家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由之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世界从总体上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开放取代了闭塞,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但是,这不等于各民族各国家都同时完成了这个转变。由于各民族各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它们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同步进行,更不是同时完成。因此,人类社会历史远未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20世纪的世界历史仍然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性进程中。

世界整体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形成后,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根本特征就是整体发展,20世纪处于这个世界历史发展新阶段的开端。其重要地位在于,它大大推动了各民族各国家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大大加快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开始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最伟大的转折。这个伟大的转折集中表现为以下三大发展趋势。第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大大加快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第二,实现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可逆转。只有抓住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这三大发展趋势,才能把握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进程,认识世界历史进程的本质。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两根主轴,各种社会现象(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思想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运动,归根结底,都是在这两根主轴的基础上产生和围绕这两根主轴发展演变的。因此,只有深入研究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以及它们与各种历史现象(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运动)的内在联系,才能认识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因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本质。

20世纪世界历史是世界已经形成为一个整体后的历史,它不是各国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的汇集,而是由各国各民族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在各种关系(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世界经济世界政治的关系、单个国家与世界整体的关系、历史事件与世界全局的关系)中构成的世界整体的发展进程,它的根本特点就是整体发展。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演变,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重要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无不受到世界整体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它们又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为主线,以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为骨架,将关系世界全局、具有世界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运动作为其主要内容。前面说的三大发展趋势构成了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抓住历史进程,就是抓住了历史的根本。研究历史,就应该下大力气研究历史的进程。

二、变化发展是历史进程的根本属性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切历史也是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从来都是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来加以考察,从批判旧的事物中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的。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1]他还说过:“每一个人,只要注意研究历史,学会正确对待人类命运中永不停息的变革,知道在人类的命运中除了不固定本身之外没有任何固定的东西,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任何不变化的东西;只要注意观察历史的不可阻挡的进程,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无情地驰过了一个个帝国的废墟、常常毫不惋惜地毁灭整整一代人。”[2]可以说,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就没有历史,变化发展是历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的生命所在;不研究历史的变化、发展,就不可能把握历史进程,不可能真正认识历史,就不会有历史科学。

为什么历史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从根本上讲,这是社会存在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的发展是不会停顿的。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很缓慢,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它的几次飞跃是伴随历史上几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或称工业革命)而出现的。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以使用机器作动力和机器加工作为主要特征,它使手工劳动的个体生产跃进到以机器为动力的大工业生产。但在这个阶段,生产规模还只是从一家一户的个体扩大到“一家一户”的工厂。工厂之间还是独立的,生产组织的规模也只限于一个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力的发展又进了一步,引起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被广泛应用,生产规模扩大,突破了独家独院的工厂,走向联合,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它首先扩大到国家的规模,即国内垄断,后来又扩大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即国际垄断。生产规模从一家一户的工厂扩大,变成工厂与工厂之间的联合,以至跨国联合。这些表明出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的产业革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全世界,生产已是世界规模,生产变成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不一定都在一个地方进行,世界上哪里条件合适就在哪里生产。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这几次产业革命都是科学技术大飞跃的结果。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这个矛盾派生的由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都是不会停顿的。这就是说,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国际形势等都要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当然也处在产生、发展、变化和消失之中。总之,历史的变化不会停止,历史的发展没有终结。我们的视野和思路,应该不断地扩展、飞跃,我们的历史认识也应不断全面深化,史学观念也要随之更新。

三、历史变化发展的主要形式

这是研究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能否认识历史的本质。历史变化发展的表现形式决不是单向的、直线的、等速的,而是曲折的、复杂的。不研究历史变化发展的形式,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历史的变化发展,也就不可能认清历史进程。大体上,历史变化发展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一些。

(一)事实与过程

事物既然有其产生、发展、变化、消逝,当然就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和发展的。事物(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都表现为过程。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作为一个历史长河而存在和发展的,它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和终结(或者为其他事物所取代),它也是一个过程。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1890年8月21日恩格斯在给奥托·伯尼克的复信中说:“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是经常变化,是要不断改革的。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可以适用于一切时间、地点、条件的“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而仅仅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和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得出“确切结论”。离开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事实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事实和过程都会有所变化。20世纪初的世界状况(事实和过程)比起19世纪中叶很不一样,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和一国胜利理论就是根据变化了的事实和过程提出来的。今天的世界现实(事实与过程)比起列宁当时又有了变化,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深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实和过程,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今天世界状况的结论。总之,离开了对事实和过程的研究,就无法认识历史的变化、发展,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用公式和教条来对历史下结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只能曲解历史,使研究工作走入歧途。

(二)前进与曲折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不是循环式的运动,不是过去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但是,历史的发展又是曲折的、迂回的。历史向前发展是不可抗拒的,但不是直线前进。历史前进中会有暂时的倒退,会出现反复。政治斗争的结局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和战略策略的正确与否,而这又取决于很多条件。历史的曲折迂回往往是与以下几种情况相联系的。其一,经过严重斗争,反动势力暂时压倒革命力量,继续统治或镇压了革命,如德、意、日等国法西斯上台,历史出现暂时的倒退;其二,革命胜利后出现复辟,资产阶级革命后有复辟,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也会出现妄图复辟的势力,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被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过去;其三,在两种力量的斗争中出现了妥协,即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否定新事物的旧事物同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推翻旧事物的新事物之间的妥协。从人类历史长河看,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现象,但它改变不了历史前进的大趋势。

(三)运动与转化

各种矛盾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的和可变动的,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即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向着它的对立面所处的地位转化。战争与和平是互相转化的。战争转化为和平,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化为战后的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和平转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反之亦然。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过:“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发生一定的矛盾,而且这种或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否则,一切都不可能。”“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事物在运动中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化,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好事也可以转化为坏事。苏联解体就是好事转化为坏事的突出事例。

(四)进化与革命

这在哲学上就是量变与质变。事物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即相对地静止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状态。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即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历史发展呈螺旋式而不是直线式进行,或者说是波浪式进行。量变质变规律在历史领域的表现,就是进化的形式和革命的形式,就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社会形态的更替一般是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的,社会改革则是一切社会形态自身发展的普遍性形式。每一种社会形态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改革和变化的,改革就是变化发展,变化发展需要改革。每一种生产关系,每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都不是一经建立就具有完成的形式,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就是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的。为什么社会改革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形式?这是因为质的变化只有通过量的变化才能发生,没有量的积累(这个积累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质的变化是不会发生的。因此,不能只研究社会革命这种形式,还要研究社会改革这种形式。只讲社会革命不讲社会改革,是对历史的简单化。还要看到,革命和进化(改革)两者是交替的,相互联结的。社会革命,也决不是单一的行动和简单的过程,而是比较激烈的爆发时期和比较沉寂的平静时期的几次迅速交替的过程。俄国革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平静时期到1905年革命的爆发时期,然后经历了一段平静时期后又爆发1917年的二月革命,然后又是几个月的平静时期,终于爆发十月革命来完成俄国革命的全过程,它包括激烈的爆发时期和沉寂的平静时期三次迅速交替。马克思把历史发展中进化与革命形象地比喻为二十年等于一天和一天等于二十年,认为这是人类历史的客观必然的辩证法。

(五)超越与退却(www.xing528.com)

俄国、中国等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20世纪初的世界状况及这些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从总体上看,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是,落后国家在生产关系领域中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并不能使它的生产力的经济基础自动跃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它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然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来发展生产力,并且要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它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不是片面发展生产关系,不是用号召、决议来变革生产关系,而是扎扎实实地发展生产力。但是,这些国家在革命胜利后一个时期内,不是按照自己国家的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而是从书本和教条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总结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当作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模式。这种局限于生产关系领域中的“超越”,造成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力长期不能协调,形成僵化的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的积极性。沉痛的历史教训告诉人们,必须从不切实际的“超越”中向后退却,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重新选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使国民经济能够正常持续运行的经济体制,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统一。通过退却,探寻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现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这种退却。它将克服“超越”中的缺点、错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六)历史灾难与历史进步

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是在历史灾难之后出现巨大的历史进步。“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只有活动方式在改变。”[4]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是场历史灾难,但它带来的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列宁对此作了科学的论述,“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入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发展成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在战争的影响下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我们现在达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已是贴近社会主义的前阶”[5]。“战争异常地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从而使人类异常迅速地接近了社会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6]事实上,十月革命的胜利,亚、北非一系列国家的革命风暴把世界历史向前大大推进。又如,德、日、意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给人类造成巨大历史灾难,但它激起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仅埋葬了法西斯,而且使欧亚大陆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导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总之,只有考察以上各种历史变化发展的形式,才能认清历史的变化发展,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如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四、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

历史的变化发展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及其呈现出来有着明显差异的时期。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飞跃发展时期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引起生产力飞跃和社会经济大发展,二是革命胜利推动历史向前跨进(一天等于二十年)。

(二)缓慢发展时期

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某些调整改革,缓和或解决了某些尖锐矛盾,使社会得以缓慢发展。

(三)停滞时期

旧社会制度越来越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治阶级反对改革,僵化保守,在此情况下,社会发展处于暂时停滞状态。当然不是绝对的停滞,因为各种矛盾斗争并未消失。

(四)倒退时期

反动势力上台,倒行逆施,使历史出现倒退。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飞跃发展和缓慢发展两种时期是常见的、主要的,停滞和倒退两种时期是短暂的、次要的,因为它违反历史潮流,给人民带来苦难,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至爆发革命,推动历史前进。

(五)转折时期

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的变化发展有很大影响,应着力研究。各国历史都有其转折时期。世界历史也有其转折时期。19世纪20世纪之交就是历史大转折时期,它出现了各方面的巨变。世界格局大变动时往往也是转折时期。目前,世界旧的格局(两极格局)已经终结,美国要实行单极格局,充当世界警察,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新的世界格局还未最终形成,世界形势处在一个转折时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4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9页。

[5]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页。

[6]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