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杂剧其他作家的分析介绍

元杂剧其他作家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录鬼簿》的记载,大都籍的杂剧作家有17人,包括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一流的作家,其中领袖是关汉卿。前期元杂剧创作的另一个活跃中心是山东地区,以东平地区人数最多,像高文秀、李好古、康进之都是山东地区的杂剧作家。包公从母亲爱孩子的心理出发断清了案子,并将其他案件一齐查清。

元杂剧其他作家的分析介绍

第四节 元杂剧的其他作家

大约在蒙古灭金到元大德年间,元杂剧的创作经历了兴起到繁荣的发展过程。在第一批创作杂剧的56位作家中,大部分人的籍贯都是北方的,像关汉卿白朴等人在元朝统一后到了南方,但他们的创作主要还是在北方进行的。这些作家以大都为中心,在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的地域从事杂剧创作,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北方戏剧圈。

元朝的首都大都杂剧创作和演出非常活跃,是当时北方戏剧圈的创作中心。据《录鬼簿》的记载,大都籍的杂剧作家有17人,包括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一流的作家,其中领袖是关汉卿。除他们之外,像纪君祥、杨显之、石子章、王仲文等人也有一定的创作成就。

纪君祥,生卒年和生平事迹都不清楚,他有杂剧6种,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赵氏孤儿》一种。《赵氏孤儿》的剧本很早就传到了欧洲,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把它改编成《中国孤儿》。《赵氏孤儿》主要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载进行改编,讲述了春秋时期晋灵公昏庸,把持大权的武将屠岸贾向晋灵公进献谗言,杀害了和他不和的大臣赵盾一门三百多口人,赵盾的儿子赵朔虽然是驸马,也被逼自杀。公主在幽禁中生下了赵氏孤儿。赵朔的门客程婴将孤儿偷偷带出宫时,被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的韩厥发现,韩厥在放走了程婴后,自杀而死。后来,屠岸贾为了斩草除根,下令杀死全国出生一个月到半岁的婴儿。程婴和赵盾的友人公孙杵臼商量后决定用自己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然后向屠岸贾揭发公孙收藏了赵氏孤儿。最后,公孙和假孤儿都被害,等到赵氏孤儿长大后,程婴告诉他真相,最后杀了屠岸贾报了大仇。

《赵氏孤儿》以“救孤”为中心,围绕着忠奸、善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赞扬了像程婴、韩厥、公孙等人为正义不顾个人安危、前赴后继、忍辱负重的道德品质,也表现了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强调了弱小者对强者的反抗,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作品的戏剧冲突强烈,情节紧张,扣人心弦,具有崇高的悲剧美。

杨显之,是关汉卿的好朋友,也是一位熟悉戏剧演出,和下层艺人关系密切的作家。他有杂剧8种,今天流传下来的有《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潇湘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两种,影响最大、成就较高的是《临江驿潇湘秋夜雨》,这是一部写男子负心的作品。崔通在没中状元前,娶张翠鸾为妻,并信誓旦旦地说不抛弃她。在高中以后,却又谎称自己未婚,另娶试官的女儿为妻。翠鸾千辛万苦找到他时,他不仅不认妻子,反而诬陷翠鸾是逃婢,将她拷打之后发配到沙门岛,并嘱咐人在途中将她害死。后来,崔通知道翠鸾失散多年的父亲已经成了大官以后,心中后悔。故事的最后没有让崔通受到任何惩罚,以大团圆结局,显得非常勉强。虽然作者对这种负心悲剧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这部作品还是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实,对女性也有一定的同情,特别是其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真实感人。

河北也是前期杂剧创作的重要基地,《录鬼簿》记载的河北籍作家主要有白朴、李文蔚、尚仲贤等人。前期元杂剧创作的另一个活跃中心是山东地区,以东平地区人数最多,像高文秀、李好古、康进之都是山东地区的杂剧作家。在山东作家群的戏剧创作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水浒戏,全部元杂剧约有30种水浒戏,山东作家群创作的就有10种,康进之有2种,高文秀有8种,思想艺术成就都很高。高文秀,人称“小汉卿”,有杂剧32种,存下来的有5种,其中《黑旋风双献功》最为有名,主要写白衙内与孙荣的妻子勾搭,并将孙荣打入死牢。李逵打扮成庄稼汉探监,将孙荣救出狱,同时放了满牢囚犯,又混入官府杀死白衙内和孙荣的妻子,提着人头回梁山献功。和康进之杂剧中主要表现李逵粗鲁莽撞的性格不同,高文秀的戏突出表现了李逵性格中细心机智的一面。整出戏关目紧凑,曲白质朴自然。

山西地区也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录鬼簿》记载山西籍的杂剧作家有石君宝、李潜夫、吴昌龄等人。石君宝,有杂剧10种,今天流传下来的3种中最有名的是《鲁大夫秋胡戏妻》。这出戏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写梅英和丈夫秋胡新婚才三天,秋胡就去当兵,十年间没有任何消息。梅英在家尽心侍奉老人,操持家务,尽管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她还是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财主李大户的求婚。后来秋胡做了高官,衣锦还乡,遇见采桑的梅英,秋胡没有认出梅英是他的妻子,竟然对梅英进行调戏,还用黄金作为诱饵想梅英屈从,梅英自然不从。梅英回家之后,发现调戏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苦等了十年的丈夫时,不仅高声斥责,还主动要休书,要求整顿妻纲。虽然剧的最后还是大团圆结局,但梅英自尊自重、不为富贵权势所动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梅英主动要休书的行为也反映出一定的男女平等意识。

李潜夫,字行道,一生过着隐士生活。他只有一部《包待制智赚灰栏记》杂剧流传下来。这出戏主要写封建家庭争夺财产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富翁马均卿有一妻一妾,小妾张海棠有一个儿子。富翁的正妻为了独占家产,和奸夫合谋毒死了富翁,并嫁祸小妾,还将海棠的儿子强占为自己的儿子。太守、证人都收了正妻的银子,偏向正妻一方,而在酷刑之下张海棠屈打成招。最后包公断案,面对两个妇女共争一个孩子的情况,包公巧设灰栏记,把小孩子放在白粉圈成的灰栏中,让两个妇人同时用力拉孩子,假称谁拉出孩子,孩子就判给谁。最后生母不忍用力,孩子被假母亲拉出。包公从母亲爱孩子的心理出发断清了案子,并将其他案件一齐查清。这出戏反映了元代的腐败吏治和恃强凌弱的社会风气,也歌颂了像包公这样的清官。整出剧不落俗套又悬念丛生,戏剧性很强。这出戏在国外很有名,曾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文字,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还把它改编成了《高加索灰栏记》。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以后,大批的北方人南下,流行于北方的杂剧艺术也沿着大运河长江水路南下,不少北方著名的杂剧作家像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尚仲贤、李文蔚等人都来到了南方,一些著名的杂剧演员也到南方来演出。杂剧的重心开始向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戏剧圈转移。

元杂剧进入南方以后,虽然没有出现像前期北方杂剧创作那样的繁荣局面,优秀作家和作品的数量都比不上前期,但是,南方的杂剧创作还是有它自身的特点,比如出现了对商人和金钱的描写等。南方的杂剧活动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276年到元大德(1297—1307)年间,这时杂剧初入南方,主要创作者还是北方的杂剧名家,如关汉卿等人。第二个时期从1308年到元文宗天历(1328—1330)年间,这一时期,前期的北方杂剧名家陆续退出舞台,像郑光祖、乔吉、秦简夫等来自北方的杂剧家创作开始活跃起来,而同时,像金仁杰、杨梓等一批南方籍的作家也加入到了杂剧创作的队伍中来。杂剧和散曲被奉为“乐府”正宗,人们开始从理论上对杂剧创作进行探索总结。如果说前期的杂剧创作还带有较多的北方色彩的话,那么这时的杂剧就有了南方色彩,前期的本色当行转为华美典雅,杂剧中开始宣扬忠孝信悌等伦理主张,舞台演出效果变弱了。从1331年开始直到明朝初年的第三个时期,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和北方的杂剧创作一样走向衰退。(www.xing528.com)

造成杂剧在南方慢慢衰落的原因有许多种。首先,杂剧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文化背景,虽然南方如杭州等地对中原音韵不生疏,也能很快接受杂剧,但杂剧毕竟源于北方,和北方的方言音乐民俗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虽然有不少的南方作家参与到杂剧的创作中来,但是南方最有才华的文人并没有进行杂剧创作。最后,杂剧在体制上的不足也导致了它的衰落。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不利于作家的发挥和舞台表演。随着后来南方杂剧中鼓吹道德观念的内容增多,更主要的是随着南戏吸取了杂剧的优点变得更加精致以后,杂剧就被南戏取代。

南方戏剧圈最杰出的作家是郑光祖。郑光祖,字德辉,山西人,生卒年不详,约在元世祖至元初年。《录鬼簿》说他曾做过小官,为人方直,名闻天下,伶人称他为郑老先生。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将他和关、白、马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郑光祖有杂剧18种,留存下来的有8种,他的杂剧大多数翻用前人的旧作,题材上没有什么新意,但艺术上有所创新。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这是一部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的杂剧,写王文举和张倩女指腹为婚,但张母嫌弃文举没有功名,不让两人成婚。王文举被迫进京赶考,倩女忧思成疾,灵魂离开躯体,追赶文举,并和他相伴多年。后来王文举高中状元,和倩女的离魂回家,倩女的身体和灵魂才合二为一,两人成婚。

郑光祖从两个方面写出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压制下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倩女的离魂代表着女性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幸福婚姻的追求。这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内心的真实要求。倩女爱文举,她不担心文举有没有功名,她担心的是文举高中后另娶高门,所以她的离魂大胆地展开追求,追赶情人,即使受到王文举有伤风化的指责,也用“我本真情”来对抗,坚决不肯回家。另一方面,倩女的病体代表着婚姻中受摧残、不能自主的女性形象。现实生活中的倩女在家中苦苦思念爱人,却又寸步难行,当文举高中以后,写信说要“同小姐一时回家”时,病中的倩女不知真情,以为文举另娶高门,悲恸欲绝。这个形象就是当时身在礼教束缚下的无数可悲女性形象的代表。郑光祖让一个人具有两种性格、两种表现,赋予了这部杂剧深刻的内涵,这种创作手法也影响了后来的《牡丹亭》。《倩女离魂》文辞精美自然,抒情色彩浓郁。

除了《倩女离魂》外,郑光祖还模仿《西厢记》写了一部《亻刍梅香》,虚构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和裴度的女儿裴小蛮的爱情故事,里面也有个婢女樊素传书递简,有个老夫人从中阻挠。不过这出剧只有一本,而且剧中的青年男女只在礼教规定的范围内追求爱情,没有了《西厢记》的那种反抗精神,曲词也更多文人色彩。他还根据王粲的《登楼赋》虚构了一部《王粲登楼》杂剧,除了曲词优美之外,情节平淡,不过剧中怀才不遇的感慨特别容易引起失意文人的共鸣。

南方戏剧圈中还有乔吉、宫天挺、金仁杰、杨梓、秦简夫等杂剧作家。其中秦简夫是属于关汉卿本色一派的作家。他是大都人,后来到了杭州。他有杂剧5种,现在有《东堂老》、《剪发待宾》、《赵礼让肥》保存下来,其中代表作是《东堂老》。这是一部有独特意义的作品,写了富商赵国器因为儿子扬州奴不肖,临死前把黄金和管教儿子的责任都托给了人称“东堂老”的好友李实。在富商死后,扬州奴结交无赖,不久就将家中的田产荡尽,变成了乞丐,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东堂老瞒着扬州奴用赵国器留下的银子买进了他卖出的家产,并抓住时机对扬州奴苦心教诲,终于让浪子回头。最后东堂老将全部家产还给扬州奴,让他重振家业。

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第一次从正面塑造了李实这样有情有义的商人形象。元杂剧中也有商人的形象,但一般都是以谴责为主,像郑廷玉的《看钱奴》就是嘲讽贪婪的财主的作品。到了秦简夫的《东堂老》,商人成了忠于友谊、诚恳可信的人,商业活动的正当性得到肯定,而商人经营的艰辛也得到了作者的同情,作品中赞美了经商致富的人生道路,这都是以前作品中非常少见的。而且这部作品情节合理、语言朴实,写实性特别强,对明代文学中描写商人的作品有一定的影响。秦简夫的《剪发待宾》根据《晋书·陶侃传》的记载进行了一点虚构,加入了一位巨富的财主韩夫人,她主动将女儿嫁给陶侃。这部杂剧在宣扬母贤子孝的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士商结合的现实。

思考题

1.请列举北方和南方杂剧圈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杂剧在南方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请简单谈谈《东堂老》在杂剧史上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